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 ,号长素 ,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 、 思想家 、 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派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的仕途可谓是十分艰辛,康有为出生于官僚家庭,所以从小便是“荫生”即先人当过大官,后人能够以秀才的身份参加乡试,他从光绪二年考,没有中,一直到光绪是十八年,他都35岁了,还是没有中举人。有人说康某人命途多蹇,还有人说广东的“南闱( 江南的乡试)”历来就难,比如洪秀全,考了14年都没中,才起义谋反的。可是康有为31岁的时候跑到北京去,依然没中举(顺天乡试为北闱)。

为何康有为的科举之路如此艰辛?

康有为出名甚早,他所带的学生都有很多先于他中举,比如梁启超,梁启超11岁考中秀才,17岁考中举人,可谓少年天才,春风得意,让康圣人好生羡慕。可是这时的康有为依然是个秀才,远不及他的学生。梁启超中举后,进京到处揄扬他老师的“公羊学”,这就让康有为更加出名了大学士潘祖荫、翁同龢都十分欣赏康有为。

有欣赏他的当然就有厌恶他的,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反对派当属大学士徐桐了。

徐桐在北京可是出了名的顽固,京师的人都称他为“徐老道”。这个“徐老道“平生最恨洋鬼子了,可偏偏家就住在东交民巷附近,天天看着洋鬼子进进出出,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在门上贴一副对联:望洋兴叹,与鬼为邻。说直白点,徐老道就是一个”腐儒“盲目的排斥外国文化。

而正巧,康有为的”公羊“学说就推翻了以前很多封建保守的儒家思想,这就惹得徐桐十分厌恶,动不动就说:”什么公羊母羊,都是扰乱天下之学,康祖诒这种人,就不能让他出头”。所以每次朝廷放了广东主考,他都要当面叮咛,千万不能让康祖诒中举呀,万一要是中了,也要把他卷子抽掉换掉,所以这么一来,康有为考了十多年,还真没中过。

考官疏忽,康大人榜上提名

1893年,康有为再次参加乡试,广东主考放了顾渔和吴郁生两位大人,临走前徐老道可是千叮咛万嘱咐,不能让康有为中举,两位大人也都记在心上。

考完以后开始判卷,因为一份卷子是副主考吴郁生考中的,他觉得如此好的文采,非“抡元”不可。可是按照惯例,“抡元”的卷子只能从主考的卷子里面选,副主考只能选二、四、六......名。所以顾渔非常不乐意让这份卷子排第一。

最后他们决定,先给他个第六名,为什么只给第六名呢?因为乡试规定,写榜的时候,先空着前五名,从第六名写起。写完余下的,再由第零五名倒填到第一名,称为“五经魁”。这第六名呢。就被称为”开榜“。

可到了最后,两人因为生气,谁也不跟谁说话,到了半夜放榜的时候,谁都没想到拆开第六名卷子的密封,一唱名:“第六名举人康祖诒,南海县荫生!”这一下考官心中大惊,想要挽回,也都为时已晚,康祖诒的名字早就一个传一个,飞到外院去了,外面的报子,早就飞奔出门,上马加鞭,直奔南海康府领赏去了。

以上来自与野史记载,真假与否难以辩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