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9年高考還有 80天

“老人摔倒該不該扶”一直是縈繞在我們身邊的熱議話題。

而近日,“女醫生高鐵上救人,結果卻被索要醫師證”這樣一則網文在網上引發熱議。

同樣是關於“該與不該”之間的現實討論,我們收穫這樣的素材,用以探討和論證人性的溫度、善良本性等話題,很是恰當。

熱點聚焦

3月17日,陳醫生在由柳州去南寧東的動車上,忽然廣播緊急呼叫說有位乘客不舒服急需爲醫生的乘客幫忙救治,陳醫生不假思索的去救治患者乘客。

不料陳醫生救治結束後卻被乘務員要求出示醫師證,因未隨身攜帶醫生證她再被要求出示身份證和車票,並進行拍照存案,同時還得再寫一份情況說明並簽字畫押。

整個救治過程中,乘務員卻站在一旁默默的全程錄像。

心灰意冷的陳醫生朋友圈和聊天記錄曝光隨後鐵路方面發表致歉聲明。

時評鏈接

01:這瓢“涼水”本不該潑

來源/新京報

救人與執業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執業有限定的地點,但救人不應該有。“執業”必須在特定的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同時也存在獲取報酬等與執業相關的行爲。

當路遇患者時,醫生上前施救純屬做好事,這種行爲不應該被當作執業行爲來看待。

《民法總則》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爲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就意味着,醫生即使作爲普通民衆出場,對他人實施緊急救助時也可以免責,更何況他們具有較高的急救技能。

救人不僅需要技術,更需要熱情。熱情需要全社會的培育,不能“強好人所難”。

只有對施救行爲給予更多鼓勵和支援,人與人之間纔會存在溫暖,向突發急病的患者伸出援手,方能成爲包括醫生在內的廣大民衆的自覺行動。

(有刪改)

02:別讓善良的人“心寒”

來源/北新視覺

還有什麼樣的痛,在你付出愛卻被質疑和得不到尊重更讓人悲從心來痛徹心扉?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長久以來,一直有個奇怪的現象,好人想做個好人卻很難,壞人想做個好人舉手之勞就立地成佛修成正果。

有人問泰戈爾三個問題:第一,世界上什麼最容易?第二,世界上什麼最難?第三,世界上什麼最偉大?泰戈爾回答:指責別人最容易,認識自己最難,愛最偉大。

但是,再偉大的熱滾滾愛心,也最怕冰涼涼的冷眼以對。愛心是一首互動的歌,最感動人心的愛心行爲,不過是,你曾溫柔呼喚,而我也恰好應答。

本次事件中,動車工作人員那讓人能患上風溼性關節炎的高冷,不僅讓懷揣一顆救死扶傷熱心的陳醫生感到陣陣寒意,也讓願意伸出援手的善良的人感到心寒。

(有刪改)

相關考場

//仿真模擬題

2017年9月11日下午,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受了一位呼吸和心跳驟停、昏迷不醒的肺栓塞患者,情況非常危急,醫生急忙按照常規剪掉患者衣褲緊急搶救,經過急救醫生的全力搶救,患者終於轉危爲安。然而患者的父親幾天後帶着警察找到院方索要“失物費”,稱醫生搶救兒子時剪掉並丟棄了衣褲,導致其口袋裏的500元現金、身份證等物品遺失,要求醫院賠償。最終醫院急診科醫務人員集體拼湊賠償給家屬1000元。

此事引發了網友的熱議。請你爲一檔新聞評論節目撰寫一篇新聞評論稿,表達你對此事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可抄襲;不少於800字。

下水作文

病人家屬的做法不合情

(在標題中,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觀點)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生救了一名急症患者事後反遭病人家屬索賠,有的人認爲,病人家屬索要1000元的賠償合理合法,但我認爲病人家屬的做法不合情。

(第一段,引材料,明觀點。時評類作文,開篇就要引述相關材料,明確評的內容,進而用關聯詞“所以”“我認爲”“一句話”等,旗幟鮮明地點明觀點。)

誠然,病人家屬沒有漫天要價,而且有理有據。可是,病人家屬卻忽略了最爲本質的東西——感恩。試想,如果你是醫生,當一位呼吸和心跳驟停、昏迷不醒的肺栓塞患者出現在面前時,你是急忙按照常規剪掉患者衣褲緊急搶救,還是思考如何保管剪掉的衣服?我想,稍微有些責任感的人都會像這位醫生一樣選擇前者!再說,只丟了500元錢而已,難道救人一命,還不如幾張薄紙?病人家屬應該感恩纔對,而不是帶着警察去醫院索賠。

(第二段,欲抑先揚,強調觀點。用表示讓步的關聯詞“誠然",先對自己不贊同的做法表示理解,然後再用轉折關聯詞“但是”強調觀點。)

醫護人員被稱爲“白衣天使”,他們以治病救人爲己任,工作是神聖的,尊嚴是不容踐踏的。病人家屬索賠1000元是小事,但是對於醫生的傷害卻是深遠的。這件事造成的社會影響絕不是醫生賠幾個錢的事,這件事不僅會寒了醫生的心,還會在社會上造成一種好人沒有好報的影響,這樣,誰還會再去主動救人。

(第三段,談意義或危害。可以從正面談這樣做的意義,也可以從方面談不這樣做的危害。當然,也可選一方面重點論述。)

病人家屬之所以向醫院索賠,不僅是因爲自己利慾薰心,還有受當今社會風氣影響的因素。雖然1000元不是什麼大數目,但對於嗜錢如命的人還是有很重的分量的。這從病人家屬的選擇就能看出,在感謝醫生救命之恩,和1000元的錢物損失之間,病人家屬選擇了賠償。這個舉動雖小,但卻揭示出來當今社會一部分一切向“錢”看的醜惡嘴臉。此風一日不剎,美麗的中國夢就一天不能實現。

(第四段,分析原因。可以從內外因或者表層深層原因去分析。內因可以從個人方面找,外因可以從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找,深層次原因可以法律制度、觀念和風俗文化等方面深入挖掘。)

病人家屬索賠的事件讓我想起了農夫與蛇的故事,雖然,病人家屬的做法沒有像蛇那樣要了農夫的命,但卻傷了醫生的心。爲什麼醫院有時候不簽字就是不給做手術,即使很緊急的情況下。這位病人的家屬就給出了答案。萬一手術做完了,家屬不承認,然後倒打一耙:誰讓你搶救病人了, 你經過我們同意了嗎? 然後醫藥費不拿不說,再讓醫院賠點錢。

(第五段,聯繫類似佐證或拓寬現象。我們還可以,聯繫類似事件,通過類比佐證論述或進一步拓寬說理這些現象。)

病人家屬的做法,合理合法,但不合請。爲了讓人間再多一點愛,讓世界變成美好的人間,就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吧!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感謝生活中幫助過我們的人,哪怕是對方只是僅僅給我們一個微笑。

(結尾段,做結論。最後,我們可以回扣事件,結合現實,呼告強調。做到首尾照應,結構嚴謹。)

作家劉迎軒說過,生命應該是一種回聲,

別人把最好的給予你,就也應該回饋給別人最好的。

當我們學會了欣賞和感恩,才能擁有幸福和快樂。

對於醫生動車救人,卻被索要醫師證,

逼寫情況說明簽字畫押,並被全程錄像這件事,你怎麼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