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武侠的人,对金庸老先生的《鹿鼎记》一定喜爱不已,但也会有一个疑问,为何金庸写完此书的最后一个片段后,就决定封闭不写了呢?难道是力不从心,江郎才尽了吗?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金庸老先生开创了武侠时代的大格局,特别是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最让人佩服。那他为什么封笔了呢?有人猜测,《鹿鼎记》一书实在是太过悲情了,里面的人物大多未得到善终。金庸本人在这本书中也得到了他追寻的结果。所以,就心灰意冷不再写武侠了。

金庸本人的武侠之路,也正是他对“外在世界”的一种探知。没到过西天还好,心中还能有一尊佛,等费尽千辛万苦,到了西天之后,上了香,拜了佛,这个世界也就是如此了。我佛,也不过是一尊泥塑的雕像罢了。从某个方面来说,金庸已经看到了“人生”这条路的尽头,他不想再走了。于是,写完《鹿鼎记》后,他便决定封笔。可他虽然不在江湖了,但江湖中却一直流传着他的故事。

小编个人也很喜欢《鹿鼎记》里的韦小宝,特别是他的不俗套,既不是盖世英雄,也不是为国为民的大人物,他就是一个极为圆滑,甚至还有些自私的小人物。牙尖嘴利的韦小宝,不但能和康熙称兄道弟,还能娶七个貌美如花的老婆,可谓是享尽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和美人。但在真实的历史中,“韦小宝”的结局却并没有金庸笔下的那么好,甚至还有些让人同情。

韦小宝的历史原型是索额图,他是索尼的第三个儿子。这个索尼可不是卖手机的,而是清朝的一个大学士。我们都知道韦小宝曾帮助康熙除鳌拜,在历史上,索额图便是康熙制定“除鳌拜大计”的重要帮手,这点和《鹿鼎记》的剧情完全一致。索额图在帮助康熙除掉鳌拜后,陆续还解决了一些实质性的大问题,比如,平三藩,三征葛尔丹等等。当年大清朝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时,索额图便是以代表的身份赶赴尼布楚,与俄方谈判。

康熙年少时便接手了一国之重任,索额图则是康熙从少年时期,过渡到壮年时期的重要人物,是他无条件的辅佐康熙,一步步巩固了江山,说他是康熙王朝的第一功臣都不为过,但人无完人,除了第一功臣之称,他还是“本朝第一罪人”,这个称呼是康熙本人亲自定义的!那一生都在为康熙鞍前马后的第一大功臣,为何被定义为第一罪人的呢?并且,在索额图落难后,他的大部分党羽,以及同族都接连遭了殃,这样的情况,在康熙整个的执政期间都是很少见。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索额图便是栽到了“九子夺嫡”上面。索额图属于太子阵营,随着太子的变坏,康熙就认定是索额图误导了太子,才使得太子成为了那样的恶人,再加上高士奇的检举,康熙就趁机对索额图发难。本来康熙与太子之间就有裂痕,索额图算是充当了康熙“杀鸡儆猴看”的鸡。下台后的索额图,最终的结局也是很让人同情,竟然是活活饿死。古代一向都是伴君如伴虎,但作为权臣的不都是早就想到这个结局了吗?如果没有,那就是觉悟的还不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