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史軍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紅鳳菜作爲我國的傳統野菜,很多人都很熟悉,由於其煮熟後的顏色鮮紅,被許多人誤認爲具有補血補鐵功效,因此又被稱爲“血皮菜”。但是,這種紅色其實跟鐵元素毫無瓜葛,也就更談不上補血了。

紅色汁水源於花青素

紅鳳菜的紅色來源於其中的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種很有意思的色素——我們的植物世界之所以如此絢麗繽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拜花青素所賜:紅的玫瑰、藍的藍莓、紫的甘薯,以及漫山遍野的香山紅葉都是花青素的功勞。花青素在植物體內承擔着很多重要的工作,比如在玫瑰這樣的花朵中,它們是吸引蜜蜂收集花粉花蜜的招牌;在蘋果藍莓的果皮之上,它們是勾引動物大嚼的信息;在香山紅葉體內,它們又變成了保護葉片免受低溫日照傷害的防曬霜。它更爲我們的餐桌增添了色彩。

但是遺憾的是,花青素的分子中並無鐵元素的存在,所以即便它們豔紅似血,也很難爲我們補充鐵元素。此外,花青素也沒有刺激紅細胞產生的能力。這樣看來,紅鳳菜補血不過是個“以形補形”的美好願望罷了。

另外,關於花青素對於人類健康的影響一直都存在爭論。支持者認爲,花青素確實存在抗氧化的功能,而反對者則認爲這些抗氧化功能其實未必適用於人類。然而不管如何,到目前爲止我們還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大量補充花青素可以促進我們的機體健康。

這樣看來,扮靚我們的餐桌,刺激大家的胃口,多多均衡攝入營養,纔是花青素更實用的價值。

紅鳳菜有毒性需慎食

事實上,紅鳳菜對人體確實有一定的毒性,並不適合食用。研究表明,紅鳳菜中含有一類叫作吡咯裏西啶類生物鹼(簡稱“PA”)的物質,這類物質中大約有60多種化合物,其中一些化合物具有潛在的肝毒性,或經由動物實驗表明具有一定致癌性。若長期大量食用紅鳳菜,很有可能損害肝臟,嚴重的則會誘發肝癌。

專家建議,原則上應避免食用紅鳳菜,因爲儘管高溫可以破壞紅鳳菜中的一部分吡咯裏西啶類生物鹼,但不能將其完全去除。若一定要喫,則一定要選擇焯水後大火爆炒的烹飪方法,同時每次食用量不宜過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