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啥自己總是會被那些“職場垃圾人”氣得七竅生煙,那就是因爲,自己的職能邊界不夠清楚,那些人總是會步步爲營,不斷侵佔我們的職場權益。當我們以正確的姿態面對這些“職場垃圾人”時,這纔是對傷害我們的人,最好的報復。

媚上欺下,造謠爭功,《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職場垃圾,你身邊有沒

一部劇,一場職場寫真集

最近由易烊千璽和雷佳音主演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熱播,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緊湊的節奏,燒腦的情節,宏大而精緻的長安城,更讓人讚歎不已的是,裏面的人物被各個刻畫的有血有肉。

媚上欺下,造謠爭功,《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職場垃圾,你身邊有沒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

很多人把它比喻成長安版的“24小時”,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它更像是一部職場“寫真集”,演繹了一場24小時的職場生死存亡。

恰好前段時間,一張《職場垃圾分類圖鑑》火爆網絡。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扒一扒這《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那些“職場垃圾”該如何分類?

媚上欺下,造謠爭功,《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職場垃圾,你身邊有沒

網上熱傳的《職場垃圾分類圖鑑》

寧與智者打架,不與爛人共事

作爲一名職場人,練就一雙辨別職場“垃圾人”的火眼金睛是必備技能之一。

媚上欺下,造謠爭功,《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職場垃圾,你身邊有沒

那麼,什麼是職場垃圾呢?

是指職場中不斷給同事製造麻煩,影響他人工作的一類人。他們時不時散發着負能量,輕則影響大家一整天的工作情緒,重則拖後腿,最令人避之不及的就是動不動就甩鍋,所以分辨並及時採取措施是不錯的選擇。

01幹垃圾

特點:爲人還算善良,可是意志不堅定,遇事就躲,難以調教

代表人物:姚汝能。

媚上欺下,造謠爭功,《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職場垃圾,你身邊有沒

姚汝能

說到姚汝能,是個有能力的人。在家道中落之時,他依舊能夠靠自己的才幹,位及太子東宮右位。

媚上欺下,造謠爭功,《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職場垃圾,你身邊有沒

等待回收的垃圾

然而,他本身就是一個亦正亦邪的矛盾體,以至於,搖擺不定的職場表現令人嗤鼻。

一開始,他蠱惑張小敬,別癡心妄想,想通過破案來翻身,但心底裏,卻又羨慕張小敬一夜之間,從一個死囚變身成了張都尉,全城武侯聽令。

難怪他感慨說:“多大的尊榮啊,你現在是全長安,最有權勢的死囚了。”卻又設身處地地勸張小敬:“不過你要是覺得,靠自己抓不住曹破延,你千萬別撐着啊,安全爲要。”

當右相和太子爭鬥進入白熱化狀態時,他明面上是太子的人,危機時刻假裝掐死檀棋,想要騙過衆人救下檀棋。

暗地裏卻化身爲“三女”,不停的爲右相傳遞消息,不惜在李必背後捅刀,交代出景龍觀舊址藏有太子私會朝臣的密室。

媚上欺下,造謠爭功,《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職場垃圾,你身邊有沒

意志堅定的職場人

說到底,頂頭上司是誰都無所謂,因爲他的終極目的只有一個,在鬥爭中,無需顧他人死活,必須保全自己。

02溼垃圾

特點:易變質腐爛,散發氣味影響職場氛圍。

代表人物:吉溫。

從劇中看,他很聽話,卻不太拎的清情況,甚至可以說,跟不上節奏,但卻偏偏能做右相的得力助手。唯一的解釋就是,他把所有腦細胞都用在了鑽營,察言觀色,善於迎合上。

比如,有一集中,吉溫興沖沖地跑來向右相報告:間諜“三女”傳了消息,張小敬在平康坊殺了一名暗樁。

媚上欺下,造謠爭功,《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職場垃圾,你身邊有沒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吉溫溼垃圾的代表

話沒說完,就被右相怒喝:“挑有用的說!”

於是,吉溫又繼續說:“暗樁曾查過一個案子,涉及郭利仕私售宮中金品。”

當右相問:“有證據嗎?”

吉溫馬上表示無證據。

媚上欺下,造謠爭功,《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職場垃圾,你身邊有沒

良好的職場氛圍

這種不知所云,沒有明確工作意義的大喘氣式彙報,擺到現代職場,甚至都“活不過”一個月就會被踢。

完全無法讓人理解的是,智商超高的右相怎麼就眼瞎選中了他作爲親信?沒啥工作能力就算了,居然還敢調任靖安司。這份本身就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充分體現了吉溫的貪心,好大喜功的個性,結果只能自食惡果。

對他來講,什麼能力,不需要,只要能夠糊弄領導,只要能迎合領導,就是自己最大的能力。

03可回收垃圾

特點:本質是好的,只要用心回爐改造,仍可正常適用

代表人物:崔器

他身上,有着一切小人物的特質。智力不足,膽識有限,卻渴望建功立業。他急迫地想要抓住每一個機會往上爬,以圖擺脫原有的身份。

媚上欺下,造謠爭功,《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職場垃圾,你身邊有沒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崔器

在他心裏,沒有鴻雁之志,也不想兼濟天下,因爲他的肩膀上,擔負着家人用生命付出的代價。

他必須努力,必須上進,其他一切都是空談, 所有阻礙他的人事物,都要掃除。

尤其是, 當李必要求他聽命與張小敬時,他怎麼咽得下這口氣,憑什麼一個死囚能命令自己,憑什麼自己打拼多年,一朝卻要拱手把功勞讓死囚?

所以,滿滿的不服氣和敵意,他在去救援張小敬的路上,故意繞遠路。

媚上欺下,造謠爭功,《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職場垃圾,你身邊有沒

激進有的時候欲速則不達

可惜,他過於貪功冒進,一心只要建功立業讓他目光短淺。在捉狼中,根本不願意聽張小敬的勸告,結果,過於輕敵,在沒搞清敵情前就貿貿然命令屬下進屋子搜查,卻引燃了伏火雷,幾乎全軍覆沒。

他好大喜功,眼睜睜的看着在靖安司落入危機時刻,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他所認爲的“正確道路”,不顧局勢惡化,把張小敬給押往了右驍衛。

然而,他在最後一刻,內疚感屏蔽了那顆已經被功利,燻得忘記自我的心。

當右驍衛撤出靖安司時,他意識到靖安司危險,憑藉一絲的良知,選擇放棄自己的軍籍,留下來抵禦外敵,最終戰死。

媚上欺下,造謠爭功,《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職場垃圾,你身邊有沒

在職場上不要自私

04有毒垃圾

特點:極度自私,熱衷於旁門左道,危害極大

代表人物:元載

他出身貧寒,怎奈空有一個聰明的腦瓜子,卻沒有機會。

媚上欺下,造謠爭功,《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職場垃圾,你身邊有沒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魏汝能

所以,他較勁腦汁,想盡一切方法往上爬,只要能夠抓住任何可以體現自己能力的機會,統統不放過。

什麼底線,什麼節操對他來講都是空談。所謂別人的地板就是他的天花板,苦於沒法找到突破口的他,只能不斷專研捷徑。

幸運的是,居然被他撞到了王韞秀,各種拙劣的伎倆,各種花式跪舔,無不用其極,因爲,他知道,這是唯一一個,能夠讓他立刻飛上枝頭變鳳凰的機會。

媚上欺下,造謠爭功,《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職場垃圾,你身邊有沒

底線,決定你走多遠

他套路多也就算了,還標榜自己的正直。

和這種人交往,步步被算計,還對他感恩戴德。

媚上欺下,造謠爭功,《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職場垃圾,你身邊有沒

有智慧的人,從不和垃圾人糾纏

作家李尚龍在《垃圾車法則》中寫道:

“永遠不用和不屬於自己的一類人過多解釋,那純粹是浪費時間。”

那麼,面對他們,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01三個問題設定職能邊界,讓自己的工作有理有據

爲啥自己總是會被那些“職場垃圾人”氣得七竅生煙,那就是因爲,自己的職能邊界不夠清楚,那些人總是會步步爲營,不斷侵佔我們的職場權益。

什麼是職能邊界?

媚上欺下,造謠爭功,《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職場垃圾,你身邊有沒

維護好自己的邊界

指的是,本職工作的內容。只有認清自己的職能邊界,才能判斷哪些工作職能是自己的責任,這樣纔不會讓這些人鑽空子。

這就好比我們小時候在桌子上畫的“三八線”,你的還是我的,清晰明瞭。

那麼如何設定自己的職場邊界呢?可以通過問自己三個問題,來明確自己的邊界,防止自己的權益被無故侵佔:

這個工作責任是我的本職工作嗎?

如果回答是Yes,那麼義不容辭動手幹;如果答案是No,不做是本分,做是情分。

考慮如果不負這個責,會帶來什麼影響?

比如,職業生涯的發展,可能會獲得或失去的東西或者和同事,領導的關係,和客戶的合作關係等等,儘可能地把能預想到的後果統統都列出來。

這個事做和不做,會產生怎樣的結果?

比如,做完了是不是會受到領導的賞識,不做,會不會讓自己成爲背鍋俠?

媚上欺下,造謠爭功,《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職場垃圾,你身邊有沒

不做背鍋俠

以上三個問題,把答案羅列在紙上,我們就能知道應不應該負責。

我們雖然無法改變這類人的品性和素質,但我們可以選擇劃清界限。

02使用逆向思維的“黃金圈”法則,讓自己變得更強

我們的精力十分有限,“職場垃圾人”根本就是浪費口舌,與之糾纏太久,只會被同化。

就如《歡樂頌》裏說的那樣:“

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長短。”

我們只有變得更強,凌駕於他們之上,這些人才會俯首稱臣。

媚上欺下,造謠爭功,《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職場垃圾,你身邊有沒

只與君子論輸贏

而“黃金圈”法則就是一種能讓我們不斷變強的思維方式。

什麼是“黃金圈”法則?

它是由西蒙·斯涅克提出的一種思維方法。

黃金圈描繪的事人們的思維方式,從外到內依次是:做什麼(what)、怎麼做(how)以及爲什麼(why)。

通常,人們的思維模式是從外到內,也就是“what-how-why”。

這樣的思維方式,確實能讓人們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卻不去考慮怎麼做才更好;或者是知道如何更好地去完成任務,卻很少去考慮爲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媚上欺下,造謠爭功,《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職場垃圾,你身邊有沒

黃金圈法則

“黃金圈”法則卻使用逆向思維方式,從爲什麼(why)出發,發掘自己的內在動機,透過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質,從而做出最佳決策。

比如,喬布斯就是一個利用“黃金圈”法則的高手。

蘋果公司開始組裝APPLE I 時,預算成本非常清楚。可工廠卻總是用另一套模式估算成本,然後再進行調整。

喬布斯很奇怪,詢問工廠這是爲什麼。

原來,工廠沒有精確的信息管理系統,導致只能先估算成本,然後再修正。而這種做法一直延續至今。

於是,喬布斯廢棄原有的計算方式,最終成功做到了精確控制所有成本。

媚上欺下,造謠爭功,《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職場垃圾,你身邊有沒

內在的驅動力

如果,我們像工廠員工那樣,是因爲以前這麼做(What層),就一直照着這麼做(How層),就是工作的全部意義(Why層)。

卻沒有人從核心Why層思考問題:爲什麼這麼做?怎樣做才能解決問題?

這就像射箭時,未瞄準靶心一樣,浪費許多力氣及弓箭,卻達不到好的效果。

正如大衛·波萊所說:“

生活只有10%是靠你創造的,而有90%則是看你如何去對待的。”

當我們以正確的姿態面對這些“職場垃圾人”時,這纔是對傷害我們的人,最好的報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