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伎樂紋八棱金盃】

《長安十二時辰》第40集,李隆基拿的酒杯叫“伎樂紋八棱金盃”,1970年何家村出土。

杯身八面分別各裝飾有一位手執樂器的樂師,他們都身着短衣寬褲,笑容可掬,神態各不相同,服飾和髮式也不常見,具有粟特風格。

粟特(Sogdiana)是中國古書中記載的西域古國之一,亦爲民族名稱,活動範圍在今中亞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澤拉夫尚河流域,首都“馬拉坎達”位於今撒馬爾罕。

樂師手中所執的樂器以豎箜篌、曲頸琵琶、排簫等樂器,在隋唐屬於西涼、龜茲、高麗的樂器種類。杯身上部有聯珠組成的環形把,指墊上有相背的側面胡人頭象。杯柄、杯底和八棱都裝飾有聯珠紋,這也是波斯薩珊王朝金銀器的典型做法。

但是劇中的道具太過粗糙,比如以排簫爲基準,就會發現道具就描個樣子罷了,樂伎的順序都不一樣。

2. 【唐代花釉瓷壺】

《長安十二時辰》第40集,一個靖安司小吏用的一隻酒壺,讓我想起唐代花釉瓷壺,如下圖,是1956年河南陝縣出土的。

劇中這道具明顯用的是透明青釉。唐代的青瓷,瓷坯用褐彩、綠彩畫圖樣,着透明青釉高溫燒製。

這種釉下彩繪瓷器主要是長沙銅官窯和四川成都邛崍窯燒製的。但是因爲產量大,所以不是什麼稀有物件。

3. 【貼塑玻璃瓶】

《長安十二時辰》第32集,郭力士隨身攜帶一盞燈,這盞燈的燈罩非常漂亮,也是大有來頭。如果你把燈照倒過來看,就是下圖了,是唐代貼塑玻璃瓶,下圖1987年出土於扶風法門寺。

這個玻璃瓶的盤口細頸貼塑淡黃色琉璃瓶吹塑成型,盤口、細頸、鼓腹、圈足,用纏貼琉璃條等方法裝飾外壁,爲典型薩珊工藝之製品。瓶底圈足中心有鐵棒加工痕。現收藏於法門寺博物館。

4. 【幃帽】

第29集這個帽子無甚新奇但也可以說說,它叫幃帽,源於羌服。羌服中的席帽四緣垂網、綴以珠翠後叫幃帽。

我原來錄過一個節目叫趣說清明上河圖,說到過這個,下面第一幅圖就是幃帽;第二幅圖叫油帽,略形似但不同。

5. 【鸚鵡杯】

何監拿的這個“鸚鵡杯”在劇中多次出現。若此時焦遂再拿上一隻“鸕鷀杓”就完美了。

李白所謂:“鸕鷀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遙看漢水鴨頭淥,恰似蒲萄初醱醅。”多麼美的器具和畫面。

鸚鵡杯出土於河南省偃師市杏園村的一座唐墓。此杯並非形狀像鸚鵡,而是用鸚鵡螺製作而成純天然的的酒杯,故稱爲鸚鵡杯,高2.5釐米、口徑12.5—4.7釐米。現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6. 【唐陌刀】

圖中多次出現所謂的“唐陌刀”。我本人對兵器沒咋研究過,只知道《唐六典》有記錄。應該是陌刀中的“三尖兩刃式”。

當然也是後人按文字記載猜想的吧,因爲陌刀並沒有出土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