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立秋有三候。立秋,七月節。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圖片 | 搜狐草龍珠酒業)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詩經·國風·豳風·七月》

每年公曆8月7號到9號之間,太陽到達黃經135°,是爲立秋。立秋是農曆七月的第一個節氣,此時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大部分地區仍然處於“長夏”之中,真正的秋意並未到來。

立秋,七月節。秋,揫(ji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圖片 | 搜狐·季羨林國學講堂)

▼ 立秋有三候

初候,涼風至。

西方悽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暑時節有物候“溫風至”,而到了“立秋”則涼風至,人們逐漸感受到風中含着的一絲清涼,這標誌着天氣正向秋天緩緩過渡。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二候,白露降。

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圖片 | 人民日報)

三候,寒蟬鳴。

寒蟬,《爾雅》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馬氏曰物生於暑者,其聲變之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清晨漸漸有了霧氣,寒蟬悽切,感陰而鳴。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圖片 | 搜狐·季羨林國學講堂)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 詩詞話立秋

詩人總是敏感的,即使再細微的節氣變動在他們的眼中也十分清晰。

白居易有《立秋夕有懷夢得》:

露簟荻竹清,風扇蒲葵輕。

一與故人別,再見新蟬鳴。

是夕涼飆起,閒境入幽情。

回燈見棲鶴,隔竹聞吹笙。

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聲。

所思渺千里,雲水長洲城。

這首詩便描述了立秋時的物候——秋蟬鳴,涼風起。

杜甫的《立秋雨院中有作》,描述了立秋此日的降雨:

山雲行絕塞,大火復西流。

飛雨動華屋,蕭蕭樑棟秋。

窮途愧知己,暮齒借前籌。

已費清晨謁,那成長者謀。

解衣開北戶,高枕對南樓。

樹溼風涼進,江喧水氣浮。

禮寬心有適,節爽病微瘳。

主將歸調鼎,吾還訪舊丘。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左河水的《立秋》更是將立秋節氣的特點描寫得淋漓盡致:

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古時,每到了立秋這一日,宮中便有太監將梧桐樹移到宮門口,等立秋精準的時辰一到,梧桐樹葉飄落一二,太監便長喊一聲“立秋了”!也不知這梧桐樹爲何如此賣面子,如果不落葉又該如何?雖然盛夏已過,卻還有“秋老虎”潛伏在大地上,寒蟬鳴叫,似無休無止。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圖片 | 搜狗)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圖片 | 人民日報)

立秋此日還有許多習俗。

《後漢書·祭祀志》記載:

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並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薦宗廟之禮,名日軀劉。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

《新唐書·禮樂志》記載:

立秋立冬祀五帝於四郊。

古代的君王會在立秋當日舉行祭祀儀式,以祈求上天賜予人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全唐詩》中收錄有李景讓的《寄華州周侍郎立秋日奉詔祭嶽詩》,這首詩便描述了祭祀之日的盛況:

關河豁靜曉雲開,承詔秋祠太守來。

山霽蓮花添翠黛, 路陰桐葉少塵埃。

朱轓入廟威儀肅,玉佩升壇步武回。

往歲今朝幾時事,謝君非重我非才。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在農人眼中,立秋更是極爲重要。氣溫、陰晴、降水量都會影響作物收成,這在流傳下來的農諺中可以看出:

“秋不涼,籽不黃”

“立秋十天遍地黃”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

“立秋無雨秋乾熱,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

“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

從立秋開始,各種農作物逐漸成熟,直到白露、霜降、立冬,豐富的作物收都收不完。

“立夏栽茄子,立秋喫茄子”

“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

“立秋拿住手,還收三五斗”

“頭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種到立秋後”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立夏時,集中在村口稱體重的那批人,又來了。此時是要看看苦夏過後的身體狀況。

民間又有“貼秋膘”一說,意思是苦夏消耗了人體的能量,那麼立秋過後,則要補償身體虧損。所以立秋這日人們會烹飪各種肉食來慰勞自己。

立秋節氣: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除此以外,還有“啃秋”的說法,又叫“咬秋”。人們在立秋這一日,喫西瓜、香瓜、玉米等應季的瓜果蔬菜,據說可以防止長痱子,而且還可以此慶豐收。

江西婺源地區有“曬秋”活動。每年此時,都有大批遊客爭相去婺源縣看篁嶺曬秋,農民們把自家陽臺、門口、梯田上都曬滿穀物糧食,從遠處望過去,一片金黃,壯闊美麗。

立秋時節的養生又和暑日不同,人們可進行適當運動,依照自身身體狀況喫些滋補食品。中醫強調立秋可多喫酸味,比如酸性水果、酸湯蔬菜等。內心則要保持平靜,切莫因悲秋傷了身體。“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才正是呢!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