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豬九誡

來源:IT爆料匯(ID:baoliaohui)

當代的年輕人,人生最大的煩惱就是買不起房,因爲買不起房,所以談不起戀愛結不起婚,生不起娃上不起學,最後就連工作也沒了鬥志。

所以爲了鼓勵員工辛勤工作不斷奮鬥,不少商業大佬都操碎了心,有的搞免費分房,有的搞內部低價福利房,有的則是靠無息貸款和高薪讓員工買商品房。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只要跟對了老闆,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露宿街頭了。

1

免費分房最誘惑

最近一段時間,娃哈哈的宗慶後打算給自己的員工在杭州建1000套廉租房,幫助新員工解決住房問題,再次將大企業的福利分房制度頂上熱搜。

其實,免費分房政策在我們國家一直長期存在,尤其是各大國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單位。例如國內不少高校,在引進知名教授時,人手一套房幾乎成爲標配。

不過說到免費分房制度,近年來最具有代表性的還是董明珠和她領導的格力集團。格力集團作爲一家國有企業,從2005年開始就一直在出資自建員工生活區,投資高達2億元/期。

2007年的時候,格力還投資興建了第一個自己的小區格力康樂園,裏面不僅有住宅區,而且還配套了足球場、籃球場和游泳池。

2017年2月,在做客人民直播時,董明珠曾表示,要讓每一名格力員工都起碼擁有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兩房一廳,最基本的。

2018年5月,在格力電器舉辦的“2018再起航夢想盛典”上,董明珠再次重申“只要是格力人,我保證,我也承諾,一人一套房。

但是格力集團整整8萬員工,要想人手一套房可沒那麼容易,所以很多人都以爲董小姐只是在打嘴炮,結果沒想到,去年8月,格力明珠廣場一期工程就正式開工了。

根據資料顯示,該人才公寓項目格力自費投資了20億元,佔地面積約8萬平米,並且除了住宅樓還配備了商業中心、幼兒園、鄰里中心等生活娛樂設施。

不過總的來說,現在畢竟是市場經濟時代,要想靠免費分房成爲有房一族還是比較困難的,畢竟不是人人都能進國企,而且免費分房往往也是有門檻的。

例如格力的福利分房政策,目前距離8萬員工人手一套還比較遙遠,去年開工的首批大概1萬套房,主要優先提供給核心技術人員。

更重要的是,格力的房子也不是那麼好拿的,按照董明珠的說法,只有員工在格力幹到退休,才能獲得房子的最終產權。

“你中途走了,那房子肯定我要收回,我是爲格力付出的員工所做的貢獻,給他們回報的,不是給中途離開的人的。”

所以和免費分房比起來,反而是一些企業自己出錢建設,僅限內部員工購買的低價產權房更加實際一些,起碼有產權不是?

能拿到房產證的,那才叫自己的房。

2

低價福利房最實際

去年年初,華爲在東莞低價福利分房的消息羨煞了不少互聯網圈搬磚的碼農。

根據網上的資料顯示,華爲內部在東莞提供了3萬套員工住房,主要坐落在東莞市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附近,滿足要求的員工只需要花8500元/平米的價格即可購買到一套精裝修的房子,而市面上相似的商品房價格則在2-3萬元左右。

由於不是免費分房,華爲分房的產權要比格力寬鬆不少,僅規定前五年屬於租賃,5年期滿後購買即可擁有完整產權,購買五年後還可以轉讓出售。

不過華爲一共18萬員工,這次的3萬套房子畢竟還是稀缺,所以這次的內部分房政策也並不是見者有份,華爲內部對購房資格還設置了入職年限、職級水平等額外要求。

除此之外,據華爲內部員工表示,這次政策主要是爲了鼓勵員工離開深圳前往東莞辦公,所以購房資格僅限於松山湖園區辦公的員工。

除了華爲,同樣是科技互聯網巨頭的阿里巴巴在分房上也很給力,2017年,馬雲在杭州阿里巴巴總部附近買了一塊地,自己蓋了380套福利房,並按照市場價的6折出售給員工。

和其他分房的企業不一樣的是,阿里的分房政策關照的主要是中下層的員工,按照規定,這380套福利房僅供阿里P8資深專家或M3高級經理及以下層級的員工購買,並且在杭州無房的員工具有優先購買權。

除了華爲阿里,還有很多互聯網巨頭都有員工自住房建設項目,畢竟互聯網行業過去十幾年一直以財大氣粗著稱,但其實在福利分房方面,傳統行業還要更加給力一些。

比如王健林的萬達,作爲一家房地產公司,當年萬達曾經直接給員工無償分房。

不過現在房價這麼高,即使富如王健林也頂不住,所以後來萬達又改免費分房政策爲替員工付首付,每人三十萬。

除了王健林的萬達,還有信發集團,其內部建設的職工院,員工僅需12萬就能買到一套128平的房子,不僅水電全免,而且提供免費車位。

再比如位居世界五百強前列的山東魏橋創業集團,其創始人張士平爲了幫助員工解決住房問題,直接掏錢修建了760萬平米約5萬套自建房,然後以不到2000元/平米的低價賣給員工。

最後要說到的,則是最近兩天放話再建1000套廉租房的宗慶後,作爲娃哈哈的創始人,宗慶後當年也搞過福利分房制度,2007年,娃哈哈更是曾出資買下了整棟經濟適用房,然後補貼低價賣給員工。

比起免費分房制度來說,上面提到的這些企業內部低價福利房雖然也得掏錢購買,但是至少擁有產權,而免費分來的房子,說不定哪天被公司開除回收了。

但是總體來說,和自購的商品房比起來,企業自建的內部房在入市流通上還是有所不足,並且往往具有一定的交易鎖定期。

所以相比較之下,其實還是老闆出錢給大夥兒自購的商品房來得最靠譜。

3

自購商品房最靠譜

看了一通各家的福利分房政策,大家肯定覺得,傳統行業貌似比互聯網行業還大方。但其實事實並非如此,之所以互聯網巨頭們在福利分房方面沒有那麼給力,主要是因爲人家的員工自己就買得起房子。

前段時間,華爲百萬年薪招聘應屆畢業生的新聞在互聯網圈刷屏了,但其實這樣的高薪,不管是在華爲、步步高(OPPO和vivo)這樣的硬件大廠,還是在BAT這樣的軟件大廠都非常普遍。

所以只要薪水足夠高,自己買來的商品房肯定要比公司的福利分房更香一些。

不過現在房價越來越高,商品房也越來越難買了,所以各大科技巨頭爲了員工買房,也出臺了不少政策。

例如在阿里巴巴,馬雲便爲員工提供了20萬-30萬元的首次購房免息貸款,貸款總額高達30億元。

而另一個互聯網巨頭騰訊,不僅每年給入職不到三年的員工提供15000元的住房補貼(北上廣深標準),而且員工還擁有高額的安居借款額度,購房時最高可申請50萬元的無息貸款。

此外,京東也曾推出名爲“安居計劃”的員工無息貸款購房購車計劃,幫助員工買房買車,小米武漢總部建立以後,也爆出會給轉崗武漢的員工分房,百度則給部分優秀應屆生提供免費宿舍,並且爲員工爭取到了很多福利公租房……

總之,在互聯網巨頭們的高薪+無息貸款下,程序員們要想買房根本不是夢,難怪人家都說,在北京西二旗隨便一個格子襯衫的理工科宅男,可能早已經買了幾套房。

其實,不管是免費分房、低價購房,還是高薪買房,主要面向其實還是高級人才、老員工和高薪行業,所以要想靠工作實現買房夢想,大夥兒恐怕先得問問自己,你是人才嗎?你工作夠努力嗎?公司發展前景夠好嗎?

在這樣的連環三問下,很多人可能就發現了,買房確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畢竟全國平均工資水平在那兒擺着呢。

當然,比起不夠聰明、不夠努力、公司發展前景不行等原因,更讓人絕望的恐怕是,你很聰明,也夠努力,並且爲公司賺了很多錢,結果卻發現,老闆成功買了好幾套房,你卻還是一窮二白。

畢竟不是每個資本家都是大善人,那些善良又大方的,往往是別人家的老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