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小型無人車研發商「優時科技」在今年7月完成了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英諾天使基金領投、馳星創投跟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無人車的產品迭代、規模化量產和交付。

36氪此前曾報道,優時科技成立於2018年3月,主要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爲新物流和新零售提供“最後一公里”的無人車解決方案,其核心產品包括 “優時配送” 和 “優時零售”。

該公司曾於2018年6月獲得數百萬人民幣的種子輪融資,投資方是北京即聯即用(Plug and Play)、滙豐投融、平陽復輝、北京金種子。

優時科技CEO林錇森告訴36氪,在國內“最後一公里”配送市場上,阿里、京東、美團和其他一些初創公司也都在研發無人車,但他們大多數是採用多線程激光雷達方案,配置成本可達10萬-40萬元人民幣,而優時科技在技術路徑上選擇了“純視覺”方案,把每臺車的配置成本降低到數千元人民幣。只有這樣的低成本,才能滲透到大街小巷的諸多便利店、超市、奶茶店、咖啡廳等小型商鋪中去,從而避開與巨頭的直接競爭。

優時科技稱,除了自動駕駛大腦以外,其無人車安裝了“全地形行駛”底盤、有防碰撞安全裝置、能攀越10釐米高的馬路牙子、能做原地轉向。同時,他們給這款無人車配備了無線自主回充功能,使其不需要人工干預、無間斷自主運營。

36氪首發 |「優時科技」獲千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瞄準小型無人車的規模化交付

圖源:優時科技

林錇森表示,他們已鎖定超過300臺無人車訂單,預計2020年完成1000輛以上的無人車商業化交付和部署。他們已經與農夫山泉和康師傅等國內多家快消品牌合作,還與一些實體網紅店合作落地了新零售業務,並與日本和韓國的外賣和物流平臺合作,計劃在今年完成無人車的規模化交付和落地。

36氪首發 |「優時科技」獲千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瞄準小型無人車的規模化交付

圖源:優時科技

針對本次投資,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周全表示,在無人駕駛領域,限定場景的低速無人車是最容易落地的一類,而優時科技“通過獨特的視覺算法解決了視覺SLAM在室外遇到的多種複雜情況,取代激光雷達,大幅降低成本”。

英諾天使投資總監馬瑞認爲,優時科技的競爭優勢在於“技術驅動的成本壁壘”——能通過輕資本模式、快速建立起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同時,優時科技具備全棧自主研發能力,包括設計、底盤、機械結構、視覺傳感等軟硬件的研發。

林錇森畢業於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電子工程系, 主要研究視覺邊緣輪廓算法,大學時有3項專利發明,在軟件和機器人硬件領域有8年技術經驗,曾在硅谷創業,在“最後一公里”食物生鮮配送領域有3年運營經驗。CTO黃海琴畢業於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電子工程系,主要研究計算機視覺、雙目深度算法、人工智能,大學時獲得3項機器學習專利。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