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考證的最早建盞記載

據考究,第一本記載建盞的古書是陶榖(902~970)所撰《清異錄》。《清異錄》是一本宋代筆記。全書共37門,600多個條目。

▼日本早稻田大學藏清代李錫齡校《清異錄》封面

爲什麼說陶榖是身居高位的職場菜鳥?

《清異錄》並不是一本無名的雜書,而是在宋代就經常被引用,到現代依然有多個條目被《辭源》和《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採錄的文獻,可見其參考價值。

《清異錄》中記載建盞的條目,文字本身有不少人很熟悉。

“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

句子釋義爲:福建有些地方造茶盞,花紋像鷓鴣鳥的斑點一樣,點茶、鬥茶的行家都視它爲珍寶。

▼《清異錄》該句書影

爲什麼說陶榖是身居高位的職場菜鳥?

這段話現已公認是說建盞,而且是鷓鴣斑盞(日稱油滴天目)。

鷓鴣是一種福建山地較常見的鳥類,在宋代文學作品中也經常出現,現在城市居民見過實物的可能不多,鷓鴣長這樣▼

爲什麼說陶榖是身居高位的職場菜鳥?

鷓鴣斑究竟具體指建盞的哪種實物,曾有爭議。關於油滴與鷓鴣的區分,在此不贅述,可參考之前的文章→建盞丨鷓鴣盞也叫油滴盞?

爲什麼說陶榖是身居高位的職場菜鳥?

二、實用性與趣味性兼併的一本書

《清異錄》37門爲天文、地理、君道、官志、人事、藥品、禽名、獸名、裝飾、陳設、器具、酒漿、茗荈、饌羞。

其內容篇幅短小精煉,讀來頗有幾分趣味和實用性。

譬如《酒漿》一門曾記載,

“酒不可雜飲,飲之,雖喜酒者亦醉,乃飲家所深忌”

通俗化而言就是,酒不可以混合來喝,酒量好的人也容易醉,是好酒之人都忌諱的。

這主要跟釀酒的工藝和原料有關,由於不同的酒工藝和原料的不同,會造成每種酒裏所含的成份不一樣。混合後各種酒發生化學反應,喝下後容易刺激人的腦神經。

爲什麼說陶榖是身居高位的職場菜鳥?

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白酒和啤酒混合飲用,不僅容易醉,而且比起單一喝更難受,更易引起頭昏、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甚至還會引起中毒。

可見,不到二十字的文獻,實用性頗高。

大家可猜一猜,鷓鴣屬於哪一門,答案將在文章尾聲揭曉。

三、宋初黑紅的文人,高位職場“菜鳥”爲什麼說陶榖是身居高位的職場菜鳥?

《清異錄》作爲一本對後世很有影響力的筆記,它的作者自然也不是一般人。

陶榖生於唐朝末年,在五代與宋初都做過官,官至刑、戶部尚書,頗具文名。他的人生橫跨唐宋,清異錄的內容也橫跨唐、五代、宋初。

▼宋朝在中國歷史中的位置

爲什麼說陶榖是身居高位的職場菜鳥?

雖然陶榖文學造詣很高,人品卻較多爭議,不僅宋太祖趙匡胤不是很待見他,宋人也多有不喜。身上的花邊新聞還被唐伯虎、傅抱石畫成畫。其職場生活,備受詬病。

1、行爲諂媚

陶榖本姓唐,後晉時期因避後晉高祖石敬瑭(就是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的那位)的名諱,改姓爲陶,行爲諂媚。

2、個性天真

爲什麼說陶榖是身居高位的職場菜鳥?

※陶榖歷仕五代中的後晉、後漢、後周。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陶榖搶先擬好後周恭帝禪位制書,作爲宋太祖受禪之用。

《續資治通鑑長編》是這樣記敘陶穀出盡風頭的,

太祖詣崇元殿行禪代禮。召文武百官就列,至晡,班定,獨未有周帝禪位制書,翰林學士承旨新平陶穀出諸袖中,進曰:“制書成矣。”遂用之。宣徽使引太祖就龍墀北面拜受。宰相扶太祖升殿,易服東序,還即位。羣臣拜賀。

然而,陶榖雖當下出盡風頭,而問題也出在這“禪位詔書”。趙匡胤本身是篡權奪位,陶榖應當在其忙得昏頭轉向時就提出此詔書,而非在這尷尬緊要時刻纔拿出,有點專門守着看皇帝難堪的意思,對於老闆與下級關係來說,行爲處事過於單純天真了。

爲什麼說陶榖是身居高位的職場菜鳥?

※宋初,陶榖自認爲久在翰林院,功勞不小,便指使黨羽向皇帝推薦自己,希望能得到重用。

宋太祖笑道:“我聽說翰林學士起草詔書,都是參照前人舊本,再換幾個字句,不過是依樣畫葫蘆而已,算不上什麼貢獻。”

陶谷聽聞,題詩自嘲道:“官職須由生處有,文章不管用時無。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太祖得知,更加不願重用陶谷。

這個故事就是俗話“依樣畫葫蘆”的來歷。

▼宋太祖肖像

爲什麼說陶榖是身居高位的職場菜鳥?

※趙匡胤算是開國皇帝中比較厚道的,立下不殺士大夫的祖訓。陶榖被如此厚道人不待見,能夠說明一些問題。

江少虞評價說,陶榖自五代至國初,文翰爲一時之冠。然其爲人,傾險狠媚,自(後)漢初始得用,即致李崧赤族之禍,由是縉紳莫不畏而忌之。太祖雖不喜,然藉其詞筆足用,故尚置於翰苑。

3、色令其昏

陶榖除了和宋太祖的段子之外,出使南唐時的花邊故事,還曾被唐伯虎、傅抱石等畫家作爲繪畫題材。

▼明代唐伯虎(1470~1532)所畫《陶榖贈詞圖》(局部),原畫長168.8cm,寬102.1cm,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爲什麼說陶榖是身居高位的職場菜鳥?

陶榖奉命出使南唐時,南唐國力弱小,而陶榖自恃上國身份,態度傲慢。南唐名臣韓熙載設計,派宮妓秦蒻蘭扮做驛吏之女以誘之。陶榖上鉤,並作一闕豔詞《春光好》贈之。

數日後,南唐又設宴招待陶榖,陶矜慢不改,南唐君主遂令蒻蘭出來勸酒唱歌,歌詞即是陶榖那闕《春光好》,陶榖大爲羞慚,不得不連飲狂吐。

這種行爲換到現在來說就是,你一個外交部官員,代表國家出差,沒有大國風範的禮數不說,還深陷“美人計”跑去泡妞,被人在媒體上大肆嘲諷一番,鬧得海內外皆知,有失國體啊。如此大過,成爲後世畫家的題材和笑柄實在是不奇怪。

▼傅抱石《陶榖贈詞》立軸

爲什麼說陶榖是身居高位的職場菜鳥?

所以,陶榖真不是一個一般人,堪稱紅黑文人,稱其爲身居高位的職場“菜鳥”不爲過。

四、《清異錄》本身的爭議

此外,《清異錄》由於年代久遠,流傳版本多,備受爭議。▼

爲什麼說陶榖是身居高位的職場菜鳥?

比如其中關於陶榖子女的紀錄和宋史有出入。

有觀點認爲此書整本都是後人僞託。但是書中也有很多條目可以和當時的記載互相印證,因此認爲全書都是僞作的觀點有些武斷了。

南宋的陳振孫在自己的《直齋書錄解題》中寫道,書中內容不像是宋人的口吻,明代胡應麟曾經對這個問題也有過考證辨析。

▼《直齋書錄解題》

爲什麼說陶榖是身居高位的職場菜鳥?

學界現在一般認爲此書的成書時間和作者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有部分條目經過後人的增改。各派觀點可以寫好幾篇論文,此處就不展開了。

爲什麼說陶榖是身居高位的職場菜鳥?

鷓鴣斑盞的文獻記載在北宋前期已經非常多,建盞界學者多數還是認爲此條作爲最早記載建盞的紀錄,在沒有更可靠的證據之前,是成立的。

不過呢,也有人質疑,《清異錄》在流傳的過程中多次被修改,這句關於建盞的話是南宋後才加的。

另外古代典籍散佚的情況本來就很嚴重。元滅宋、清滅明都導致大量古籍流失。也許考古學會幫助我們找到更早的紀錄建盞的典籍。

建盞的歷史和宋代歷史息息相關。很多朋友也許對宋朝的時間線不是很熟悉。下面這張圖希望盞友看文章的時候對時間位於北宋哪個階段更有概念▼

爲什麼說陶榖是身居高位的職場菜鳥?

交流建盞、宋瓷知識,加筆者V:3038131498,暗號“玩盞”

答案揭曉

文章開頭的答案是“禽名門”,不是器具門也不是茗荈門。因爲鷓鴣是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