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跌宕起伏,但总有意外发生。比如,股市跌跌不休的2018年,成就了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基金的逆势爆发。

基金暗箱操作,到底怎么回事

然后呢?

2019年指数基金仍在扩张,而且出现了新情况。

一款Smart Beta“版型”的指数基金,在基金圈成了流行元素。眼下,以头部公司为主的一大批公司都在竞相布局。前不久,嘉实基金还专门搞过一个Smart Beta的50人论坛。

想想,差不多两年前,指数增强型指数基金才逐渐深入人心,而现在Smart Beta也开始显露出了尖尖角,基金行业的创新步伐真的从未间断。

01 Smart Beta

指数基金作为工具型产品,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市场还在不断地探索对指数基金的改进,相继出现了升级版指数基金,比如增强型指数基金(下称“增强指基”)和Smart Beta指数基金(或被称作聪明指基、聪明的贝塔)。

这两类产品堪称升级版指数基金。普通指数基金只讲究beta,但是升级版对alpha有着执着追求。

关于基金投资,Beta意义类似取得指数、市场收益,比如买入了沪深300的指数型基金,它的走势是复制指数的。而alpha则是经理选股和投资能力的体现,比如,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或者相关题材的SmartBeta基金,基金经理跑赢(或跑输)了沪深300指数的部分,就是基金经理在Beta基础上,额外取得的alpha收益(或亏损)。

02 产品区别

既然提到了对指数基金进行升级,接下来资管君就谈下增强指基、Smart Beta这两者的区别。​

增强指基采用“复制指数+主动增强”的策略。首先增强指基要用绝大部分资产(比如80%)去复制指数,获取基本的Beta收益;在此基础上,基金经理可以采用某些指标或者策略,比如选股或者择时,用部分资产(比如20%)去超配或者低配某些指数成分股或非成分股,获取Alpha收益,以长期超越跟踪指数为目标。由于采用的指标或策略既不标准化也不透明,因此可以看做是黑箱操作。

相较而言,Smart Beta的操作偏白箱,一般采用完全跟踪指数的策略,不过所跟踪的指数是进行Smart Beta策略优化过的(比如成分股和权重优化),编制过程采用的增强策略公开透明,比如采用质量因子或价值因子,形成新的指数的成分股和权重也是明确的,然后再完全复制该指数,以紧密跟踪指数为目标。是一种通过透明化、标准化的方式实现收益提升、风险降低的指数投资升级方法。

由于上述区别,因此选择增强指基和Smart Beta所考虑因素不相同。

选择增强指基的时候,重点在于判断该基金相对于所跟踪指数的超额收益情况。比如可以按照年度来观察,如果一只增强指基大多数年份能稳定的获取超额收益,那么长期累积下来就很客观。

比如成立于2009年的富国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100038),自2011年至2018年,八年中有七年都能取得相对于沪深300的超额收益。自成立至2019年8月2日,相对于沪深300的超额收益高达87.82%。

基金暗箱操作,到底怎么回事

选择Smart Beta的时候,重点是要了解所跟踪指数采用的优化策略,比如是采用低波动、红利还是质量因子,因为不同的因子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不同的时间阶段表现不一致,尤其是从长期收益的角度看,差异会更大。

从较为成熟的美国市场来看,比较有效的因子是质量、价值、红利、低波等。质量因子通过企业基本面筛选优质的成份股,往往会在长期中表现更好。价值因子寻找的是相对低估值的股票,聚焦于获取估值回归的回报。红利因子的使用目的在于选取分红比例比较高的股票。低波因子通过降低波动率,在行情低迷时表现出更好的抗跌性。

比如华宝标普中国A股质量价值基金 (501069),采取完全复制法。所跟踪的指数是标普中国A股质量价值指数,该指数采用是质量因子和价值因子,从长期来看,该指数相对于沪深300、上证50等主流指数超额收益明显,自2007年以来年化收益达到11.18%。

基金暗箱操作,到底怎么回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