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市場跌宕起伏,但總有意外發生。比如,股市跌跌不休的2018年,成就了以ETF爲代表的指數基金的逆勢爆發。

基金暗箱操作,到底怎麼回事

然後呢?

2019年指數基金仍在擴張,而且出現了新情況。

一款Smart Beta“版型”的指數基金,在基金圈成了流行元素。眼下,以頭部公司爲主的一大批公司都在競相佈局。前不久,嘉實基金還專門搞過一個Smart Beta的50人論壇。

想想,差不多兩年前,指數增強型指數基金才逐漸深入人心,而現在Smart Beta也開始顯露出了尖尖角,基金行業的創新步伐真的從未間斷。

01 Smart Beta

指數基金作爲工具型產品,已經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認可,市場還在不斷地探索對指數基金的改進,相繼出現了升級版指數基金,比如增強型指數基金(下稱“增強指基”)和Smart Beta指數基金(或被稱作聰明指基、聰明的貝塔)。

這兩類產品堪稱升級版指數基金。普通指數基金只講究beta,但是升級版對alpha有着執着追求。

關於基金投資,Beta意義類似取得指數、市場收益,比如買入了滬深300的指數型基金,它的走勢是複製指數的。而alpha則是經理選股和投資能力的體現,比如,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或者相關題材的SmartBeta基金,基金經理跑贏(或跑輸)了滬深300指數的部分,就是基金經理在Beta基礎上,額外取得的alpha收益(或虧損)。

02 產品區別

既然提到了對指數基金進行升級,接下來資管君就談下增強指基、Smart Beta這兩者的區別。​

增強指基採用“複製指數+主動增強”的策略。首先增強指基要用絕大部分資產(比如80%)去複製指數,獲取基本的Beta收益;在此基礎上,基金經理可以採用某些指標或者策略,比如選股或者擇時,用部分資產(比如20%)去超配或者低配某些指數成分股或非成分股,獲取Alpha收益,以長期超越跟蹤指數爲目標。由於採用的指標或策略既不標準化也不透明,因此可以看做是黑箱操作。

相較而言,Smart Beta的操作偏白箱,一般採用完全跟蹤指數的策略,不過所跟蹤的指數是進行Smart Beta策略優化過的(比如成分股和權重優化),編制過程採用的增強策略公開透明,比如採用質量因子或價值因子,形成新的指數的成分股和權重也是明確的,然後再完全複製該指數,以緊密跟蹤指數爲目標。是一種通過透明化、標準化的方式實現收益提升、風險降低的指數投資升級方法。

由於上述區別,因此選擇增強指基和Smart Beta所考慮因素不相同。

選擇增強指基的時候,重點在於判斷該基金相對於所跟蹤指數的超額收益情況。比如可以按照年度來觀察,如果一隻增強指基大多數年份能穩定的獲取超額收益,那麼長期累積下來就很客觀。

比如成立於2009年的富國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100038),自2011年至2018年,八年中有七年都能取得相對於滬深300的超額收益。自成立至2019年8月2日,相對於滬深300的超額收益高達87.82%。

基金暗箱操作,到底怎麼回事

選擇Smart Beta的時候,重點是要了解所跟蹤指數採用的優化策略,比如是採用低波動、紅利還是質量因子,因爲不同的因子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不同的時間階段表現不一致,尤其是從長期收益的角度看,差異會更大。

從較爲成熟的美國市場來看,比較有效的因子是質量、價值、紅利、低波等。質量因子通過企業基本面篩選優質的成份股,往往會在長期中表現更好。價值因子尋找的是相對低估值的股票,聚焦於獲取估值迴歸的回報。紅利因子的使用目的在於選取分紅比例比較高的股票。低波因子通過降低波動率,在行情低迷時表現出更好的抗跌性。

比如華寶標普中國A股質量價值基金 (501069),採取完全複製法。所跟蹤的指數是標普中國A股質量價值指數,該指數採用是質量因子和價值因子,從長期來看,該指數相對於滬深300、上證50等主流指數超額收益明顯,自2007年以來年化收益達到11.18%。

基金暗箱操作,到底怎麼回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