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新故宮計劃”成挨批重點:浪費人力、物力、財力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蔡英文當局上臺後,“國寶”屢次被用以搶救民進黨選情或討好日本,臺北故宮因此備受關注。新任院長吳密察20日首次赴“立法院”備詢,“新故宮計劃”成爲挨批重點。

據臺灣《聯合晚報》20日報道,在當天的“立法院”會議上,國民黨“立委”柯志恩秀出吳密察2015年年底的臉書貼文,稱他當時主張將臺北故宮三類主要收藏(文獻、書畫和器物)當中的器物類全轉到位於南部嘉義縣的臺北故宮南院,認爲若可經常展出翠玉白菜等著名文物,可吸引多數觀光客南下。吳密察回應稱,他當時因爲是臺北故宮外面的人,不知文物對出院、出境等有很嚴密的規範。他透露,今年會讓“國寶”輪流南下展出,不過“能帶動多少南院人數,還不確定”。“立委”張廖萬堅質疑稱,“新故宮”是當局重大計劃,但執行率只有16.7%,2018年度有2.6億元(新臺幣,下同)預算沒執行,新行政大樓興建地位於泥石流潛勢區等問題至今未解決,已被“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列爲“留校察看”,明年若再不佳,就會面臨退場。

此外,臺北故宮“國寶”出借東京奧運會議題也受到關注。有“立委”稱,根據規定,要出借境外必須在兩年前提出申請,但臺北故宮卻無借展公文、合約。吳密察則表示,臺北故宮展品在東京奧運會的展出不一定是以借展方式,其他活動也保留各種空間。

據臺灣《工商時報》此前報道,所謂“新故宮計劃”總計投入101億元,預期2024年建設完成後,將創造南北院參觀人次達800萬、門票與文創收入分別增加3.8億元及5.6億元,臺北故宮國際及島內參觀者消費產值增至1347億元。不過,實際情況相當不理想,南院的遊客數量不斷下滑。臺北故宮去年提出閉館3年、並將重要文物分送3處,結果引起軒然大波。臺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撰文稱,“新故宮計劃”除了可能犧牲每年約500萬遊客的觀光收入外,文物在各地搬來搬去,無疑是浪費人力、物力、財力。更值得警惕的是,這一系列作爲是試圖借中國文物分散南遷,稀釋或逐步消滅中華文化。有評論稱,“故宮”在兩岸都有特殊意義,任何變動都牽涉民族文化傳承、改變,尤其臺北故宮北院文物在保存方面屬歷史之最,更需要分分計較。聯合新聞網20日稱,臺北故宮在臺灣人心目中的地位應不亞於盧浮宮之於法國人,但“新故宮計劃”中,民衆毫無參與餘地,北院新面貌怎麼誕生?誰決定的?不知道,更無置喙餘地,豈是對文化指標建築的態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