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3.當孩子求抱抱時,家長的正確做法是什麼呢。誠然,當孩子向父母求抱抱時,有很多家長都如丈二和尚一般摸不到頭腦,這一點,我們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要親親抱抱舉高高”,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經常會向家長提這類要求,尤其是當家長領着孩子外出遊玩時,孩子的這種要求就更多了。有很多家長甚至以爲自己養了一個懶寶寶。其實,孩子之所以喜歡家長的抱抱,原因有很多,家長只有摸清楚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給予孩子真正的愛與溫暖。

舉個例子:

張可的媽媽是個典型的家庭婦女,爲了能更好的照顧兒子張可,她辭掉了高薪工作安心在家帶娃。前段時間她領兒子去公園玩的時候,一羣孩子玩的正歡,兒子在裏面也玩的很開心,看到這,她便安心的玩起了手機。可沒過一會兒,兒子就衝過來要她抱抱自己,她覺得很奇怪,爲什麼兒子玩的好好的,自己剛一想安靜下來,兒子就過來想尋求媽媽的抱抱呢?

無奈之下,她只能擁抱了一下兒子,可沒想到,過了一會兒後兒子又故伎重施,看到這一幕幕後,張可的媽媽感到很納悶,她不明白孩子爲什麼會變成這樣。

一出門就“求抱抱”,是孩子太過嬌氣?父母們可能誤會孩子了

看到材料中張可的舉動,很多家長可能以爲張可的媽媽是養了一個嬌氣娃。其實,孩子之所以喜歡求抱抱,原因有很多,接下來就隨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01.爲什麼孩子總是一出門就求抱抱呢?

孩子還小,身體很容易出現疲倦感。孩子和成人不同,在家的時候,孩子可能看起來活蹦亂跳的,與成人並沒有什麼太大區別,但是他的身體技能畢竟還處於發育的狀態。

很多時候,活動一旦超出它的負荷,他就會感到疲勞,尤其是出門在外需要大量活動時,孩子的疲勞感就會呈現的更明顯。

因此在他玩了一段時間後,他就希望通過報的方式來緩解自己的疲勞感,然而這種感受孩子不懂得如何用言語表達出來,父母就很有可能以爲孩子這是懶惰嬌氣的表現。

孩子希望從父母這裏得到一種安全感的慰藉。當然除了身體以外,有很多孩子因爲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他們心中渴望擺脫孤獨感,換句話說,就是他們缺乏安全感。

在這種情況下,當孩子和父母出去玩時,父母一旦不再關注孩子,孩子就會以爲父母遠離自己的視線了,所以求抱抱就成爲了他們尋求慰藉的重要途徑。

在這個時候,家長不需要多說別的,只需要給予孩子愛與呵護就夠了。

當然,除了身體原因和缺乏安全感以外,有一些孩子之所以喜歡讓父母抱着自己,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希望能和父母玩。

通過抱的方式,他可以體會“坐飛機”的感覺,進而看到不一樣的視野,尋覓到不同的風景,這一點,很多家長都忽略了。

一出門就“求抱抱”,是孩子太過嬌氣?父母們可能誤會孩子了

爲什麼?只是因爲家長沒有站到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倘若家長能夠把想法寄於孩子身上,並將心比心的思考孩子的想法,這一點,家長就不難猜到了。

當孩子眼巴巴的對着父母求抱抱時,許多家長心理就產生了一定的變化。他們究竟是怎麼想的呢?他們又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呢?一起來揭祕一下吧!

02.當孩子求抱抱時,部分家長的心理究竟是什麼?

孩子太過嬌氣。在這類家長的心中,孩子之所以求抱抱,就是因爲她還把自己當成小公主。作爲家長,自然不能養孩子這個毛病,因此,這些家長的普遍做法就是拒絕擁抱。

其實站在孩子的立場想想,有的時候,他們之所以會求抱抱並不一定是嬌氣的表現,家長只有深入的瞭解孩子的想法,才能更好的做出應對。

這些家長做法太過極端,又太過武斷,往往會傷了孩子的心。

給予孩子愛的擁抱,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在刻意疏遠着孩子。這些家長爲什麼會有這類舉動呢?看起來很奇怪,但其實非常容易理解。

在這些家長眼裏,這些孩子之所以總會求抱抱,就是因爲他們太懶了,不願意自己走路,所以纔會尋求家長的幫助,自己表面上答應孩子,但其實暗地裏決心要斬斷孩子“懶惰”的禍根。

家長想讓孩子勤勞本沒有錯,想斬斷孩子懶惰的禍根也沒有錯,但錯就錯在,這些家長沒有仔細考慮孩子求抱抱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就錯誤的實施“計策”,結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先答應孩子,而後再和孩子溝通。這一類家長的做法可以說是十分聰慧了。雖然他們當時對孩子的想法還不太瞭解,但他們本着求知的態度努力和孩子溝通,嘗試着走進孩子的內心,這種做法非常值得大家學習。

一出門就“求抱抱”,是孩子太過嬌氣?父母們可能誤會孩子了

一開始先答應孩子滿足孩子的需求,而後再和孩子溝通,妥善了解孩子的想法,進而對症下藥。

誠然,當孩子向父母求抱抱時,有很多家長都如丈二和尚一般摸不到頭腦,這一點,我們也是可以理解的。那麼當孩子做出此舉時,家長的證據做法又是什麼呢?

03.當孩子求抱抱時,家長的正確做法是什麼呢?

首先家長先要答應孩子的要求。不管孩子是因爲懶還是嬌氣,抑或者有其他特殊的想法,家長都要答應孩子,尤其是在大庭廣衆之下,家長斷不可打了孩子的臉。

先要滿足孩子的需求,而後再做其他的打算。這樣一來,既不會使矛盾升級,同時也能更好的撫慰孩子的情緒,在當時來看這種做法是極好的。

在滿足孩子的需求以後,家長再單獨的情況下再和孩子進行溝通。在公共場合家長滿足孩子求抱抱的需求,以後家長應該回到家後再和孩子妥善溝通。

溝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弄明白孩子爲什麼會求抱抱,是他太累了還是他缺乏安全感,只有弄清楚的原因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打算。

按照孩子的說法進行妥善的解決。在溝通的過程中,家長必然就會逐漸得知孩子的真正想法是什麼,如果孩子覺得是太累了,家長就要經常多帶孩子鍛鍊身體,提高其身體免疫力。

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家人需要多陪伴孩子,彌補孩子心中的空缺,如果還有孩子還有其他的想法,家長就要嘗試做出其他的努力來挽回孩子心中的空白。家長只有採取舉措,才能更好的解決此等問題。

一出門就“求抱抱”,是孩子太過嬌氣?父母們可能誤會孩子了

其實,孩子求抱抱只是一層表象,揭開這層表象,家長就會發現很多問題,是孩子太懶了,還是太嬌氣了,還是另有原因?

只有弄清楚了原因,查漏補缺、對症下藥,才能更好的揚長避短,更好的促進孩子成長與發展。

那麼,您的孩子曾經要求您抱過他嗎?您又是如何處理的呢?歡迎說出您的想法,並和我們一起交流討論。

-------------------------------

我是豆芽兒媽媽,關注我,爲您帶來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困惑和疑問,歡迎發私信,我會及時回覆。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讓身爲家長的你豁然開朗,在育兒的路上不再孤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