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注了一下《脫口秀大會》,到底脫口秀是什麼,我這個行外人也說不清,偶爾看看放鬆身心吧。據說脫口秀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英格蘭地區的咖啡吧集會,在集會上人們會就一些社會問題來發表自己的見解。

要用“笑點暴擊痛點”的《脫口秀大會》你看了嗎?

如果這就算是脫口秀了,那我認爲在我們的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學派的人物四處遊說,紛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針對一些社會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是不是也是脫口秀呢,那這樣說脫口秀的起源明明在中國啊。

要用“笑點暴擊痛點”的《脫口秀大會》你看了嗎?

喜歡偶爾看看脫口秀節目,是因爲一直都很羨慕那些特別能說會道的人,他們總是能語驚四座,博得滿堂笑聲,或者能夠突發奇想,腦洞神奇,給人一些新的看問題的角度!

說起脫口秀節目,熟悉一點就是《今晚80後脫口秀》,《金星秀》,香港有名的應該算是黃子華《棟篤笑》了吧,雖然有看過,但是畢竟不會說粵語,很多幽默的點完全get不到,據說廣州那邊的脫口秀受他的影響比較大。

要用“笑點暴擊痛點”的《脫口秀大會》你看了嗎?

第一季的脫口秀大會基本沒怎麼看,只是偶爾看過一些片段,印象比較深的是撒貝寧那段“北大還行”的脫口秀。後來又看了看《吐槽大會》,對李誕、池子和王建國的鐵三角算是印象最深了。

過去覺得說脫口秀的人也就是嘴皮子厲害點,敢自黑,自嘲,再整點段子進去就得了!但是更多瞭解脫口秀,我認爲脫口秀也是一種很好的宣泄的方式,把心中的一些不滿,或者不敢說出來的話通過一個適合的方式表達出來也是挺好的。

要用“笑點暴擊痛點”的《脫口秀大會》你看了嗎?

好的脫口秀是要能帶給人正能量的,教會人們用喜劇精神與生活達成和解。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過挫折,苦難,遭受過不公平地對待,當你用或自黑,或吐槽,或搞笑的方式將困惑與苦惱說出來,其實也就釋然大半。比如面對父母親友的催婚,遇到了奇葩的同事或室友,等等這些!

更高級的脫口秀應該是肩負一定社會責任的,少了一些吐槽,更多了幾分對社會痛點的審視,用一種比較輕鬆的方式去討論社會問題,提供更多的角度去看問題。比如說到方言的問題,就很容易敏感地涉及到地域歧視問題,撒貝寧說大家都說普通話主要是提高溝通的效率。

要用“笑點暴擊痛點”的《脫口秀大會》你看了嗎?

《脫口秀大會》第二季已經播出了第三期了,也是目前爲止最好看的一期!第一期討論存在感的問題,思文說經濟獨立纔能有存在感,特別容易引起女性的共鳴。第二期討論跟父母溝通的問題,思文又談到父母離異的事情,感覺那段挺搞笑又挺讓人心疼。父母總愛逼着自己穿秋褲,王建國會說要你穿就穿嘛,又不會擋着臉,聽了他這種腦洞清奇的觀點,你會覺得秋褲問題算個什麼事。第三期關於人設問題,于謙老師說人設就是你在別人眼中的形象,所以我們根本無法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完美的,沒有人設就無所謂崩塌。

要用“笑點暴擊痛點”的《脫口秀大會》你看了嗎?

除了思文,很高興又看到了一位很棒的女脫口秀演員。在關於親友催婚的問題上,她的回答真是太妙了。她說弟弟問她怎麼不結婚呢,她會懟回去,“你咋不上清華呢,是不喜歡嗎?”,這個回答真是承包了很多笑點。

最後推薦一部美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女主米琪·麥瑟爾對自己的人生規劃就是上大學,結婚,然後生幾個孩子,做一個美麗的家庭主婦在家相夫教子。然而她的丈夫突然要離開她,她不得不獨立起來。米琪的丈夫酷愛說脫口秀,但是每次表演時都不受歡迎。沒想到米琪卻有說脫口秀的天賦,從家庭主婦到受人喜歡的脫口秀演員,米琪的逆襲很精彩,所以說脫口秀是可以改變命運的!

要用“笑點暴擊痛點”的《脫口秀大會》你看了嗎?

我想脫口秀說到底是一種態度,幽默應該是人性的一種本能,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也是我們與生活中的各種小不適和解的最佳方式!如果還能用“笑點暴擊痛點”,那麼脫口秀也是可以啓迪我們用更智慧和思辨的方式去對待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