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十九個“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題爲“健康睡眠 益智護腦”。良好睡眠能促進大腦發育生長,消除疲勞,恢復精力體力,對記憶力有明顯的保護作用。最新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睡眠疾病發生率很高,有各類睡眠障礙者約佔人羣的38%,高於世界27%的水平。

在很多人的印象裏,上班族和老年人是被睡眠問題困擾的主要羣體。但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的《2019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指數白皮書》顯示,62.9%的青少年兒童睡眠不足8小時,而初高中生中這一比例達到81.2%。

睡眠,這件佔了人生三分之一的大事,爲什麼想做好它這麼難?到底是哪些因素正在摧毀現代人的睡眠?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昨天召開了新聞發佈。

青少年中超六成一天睡不夠8小時

“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這是作家劉瑜寫給女兒的祝福。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2019年國內最新睡眠醫學重大研究成果顯示,失眠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成人患病率爲8%—20%,失眠患者還經常存在日間功能受損,包括難以制定決策、注意力及記憶力下降等,客觀睡眠時長小於6小時的失眠障礙患者的認知功能受損更爲嚴重。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陸林院士表示,長時間使用手機可嚴重影響睡眠及情緒。

陸林:“玩手機讓睡眠時間減少了,不能按時睡覺,本來十點睡,玩半小時變成十點半睡覺了。手機光線本身還會刺激我們的視神經,影響睡眠質量。睡前如果看電視,手機藍光會讓我們的大腦興奮,讓睡眠深度和睡覺質量下降。建議睡前不看電子產品,可以看文字類,可以看書,對睡眠會有幫助的。”

調查結果顯示,睡眠障礙和癡呆是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的重要問題。睡眠障礙是癡呆發生的危險因素,睡眠呼吸障礙可同時增加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的發生,該研究揭示了老年人羣中睡眠障礙與癡呆的密切關係,強調老年人的睡眠障礙要儘早干預和治療,以防止癡呆等更爲嚴重後果的發生。

陸林院士表示:只有通過睡眠,大腦內一些代謝的廢物才能被清理出去,如果沒有深睡眠或者睡眠時間減少,大腦中的代謝廢物不能及時清除,不光會增加癡呆的風險,也會增加患其他精神疾病的風險。比如增加抑鬱症的風險。

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狀況調查白皮書顯示,我國6到17週歲的青少年兒童中,超六成睡眠時間不足8小時,56%的青少年兒童是起牀困難戶,而起牀後一身輕鬆、精力充沛的只佔到18%。課業壓力成爲影響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其次是信息家電產品,噪音、聲、光等睡眠環境和家長的睡眠習慣。

北京大學醫學部睡眠醫學中心副主任高雪梅教授指出:青少年的睡眠時間應該相對要長一些,像小學的孩子應該建議,睡到9個小時到10小時,中學的孩子應該睡8到9個小時。現在普遍都達不到,還有就是入睡時間,很多孩子12點以後睡覺導致深睡眠時間比較少,對於認知功能的恢復和身體機能激素的分泌都又危害。

青少年睡眠不足會增加肥胖症和精神疾病的患病幾率

如果說老年人的睡眠障礙有身體機能退化這樣的客觀因素,有時候確實不是說改善就能改善得了的;那麼造成青少年睡眠不足的原因其實完全是人力可以掌控的。世界睡眠日前夕,我們的記者也做了一個調查,先來聽聽孩子和家長怎麼說。

學生:每天晚上上晚自習上到十點半左右,每天早上都要5點40左右起牀上早讀,所以每天大概就只能睡六個多小時。我覺得睡眠不足主要還是因爲學業繁重,競爭的壓力比較大。

家長1:晚上老師要求是必須十點鐘之前必須睡覺,可是我們每天基本上是到十點鐘作業能夠寫完,但是馬上要面臨小升初,學業壓力越來越重,8個小時還是不能完全保證的。

家長2:大家對減負這個概念有一點混淆了,現在很多東西在學校都學不到,只有放學之後在各種補習班進行惡補,現在孩子幾乎沒有什麼自己的時間。

可以說,課業壓力成爲了影響孩子睡眠的重要因素。《2019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指數白皮書》甚至直接指出,課業壓力是影響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當然,也正如家長所說,誰不願意睡覺呢?但是升學壓力在那擺着,別的孩子都在做題,誰又敢睡覺呢?

那麼,睡得少,真的就能跟學得好劃等號嗎?《2019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指數白皮書》指出,睡眠質量差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與學習成績。調查顯示,睡眠質量差的孩子裏,36.5%會出現肥胖症,40.5%會出現神經衰弱或抑鬱。而在睡得好的孩子裏,這兩個數字僅僅分別是3.7%和1.4%。

睡前玩手機是影響青少年睡眠的重要因素

諷刺的是,造成孩子睡不好的是課業壓力,孩子睡得少爲的就是學習,然而調查顯示,睡得好的孩子中,有四成多在班級排名中位於前5%;而睡眠狀況差的孩子中,則有四成多的成績排在班裏的後四分之一。可以說,用犧牲睡眠的方法去應對學業壓力,不但傷害了孩子們的健康,效果更是事倍功半。

而僅次於學業壓力的、影響孩子睡眠的第二大因素,剛纔記者的報道中也提到了,同樣也在摧毀者成年人的睡眠,這就是電子產品。

調查顯示,近四成的人睡前玩手機超過50分鐘。考慮到你一共就睡七八個小時,這50分鐘可以說是很大的浪費了。對此專家的建議很簡單:睡前戒掉手機,或者索性把手機放在其他房間,遠離自己的牀,跟手機“物理隔離”。

不論是睡不着、睡不醒還是睡不好,一旦覺得自己發生了睡眠障礙,什麼時候可以靠這些簡單手段來調節,什麼時候必須尋求醫生的幫助呢?

北京大學醫學部睡眠醫學中心主任韓芳介紹,最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看你的日常工作是不是已經受到了睡眠質量降低的影響。

韓芳:睡眠健康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有的人可能經過自我調整,就不需要就診。但是有一部分人,就發展到需要看大夫。那麼這裏邊最最重要的就是首先看你這種睡眠是不是已經影響到你的日常工作,如果讓你白天精力不濟,讓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嚴重地你的生活,不該睡的時候睡了,或該睡的時候不睡,這些都到睡眠中心的諮詢也好,就診也好,我們現在用科學的方法能夠準確地進行判斷。

來源:中國之聲《新聞縱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