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六國論》是蘇洵政論文代表作品,其提出並論證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精闢論點,文章當中說道,山東六國之所以會滅亡並不是因爲他們的國家不富裕,軍隊的戰力不強大,而是因爲他們都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賄賂秦國上面,從而導致自己的國家發展的動力不足,然後導致了最終的滅亡。其次,《六國論》通篇敘述的都是山東六國對秦國的賄賂,甚至指出山東六國國通過賄賂給予秦國的土地比秦國通過戰爭獲得的土地要多出百倍不止,但是我們仔細研究戰國的歷史,就會發現蘇洵在文章當中所提到的賄賂是建立在兵敗的基礎之上的,所以,究其本源這並不能當作是賄賂,而更像是一種割地賠款,在天下大衆的時代,兩國交戰失敗的一方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而這種代價普遍都是國內的財富或者是土地。

導語:蘇洵爲什麼說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賄秦?蘇洵意在它,北宋與遼國、西夏是重蹈覆轍

《六國論》是蘇洵政論文代表作品,其提出並論證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精闢論點,文章當中說道,山東六國之所以會滅亡並不是因爲他們的國家不富裕,軍隊的戰力不強大,而是因爲他們都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賄賂秦國上面,從而導致自己的國家發展的動力不足,然後導致了最終的滅亡。六國論這篇文章觀點非常的鮮明,論證的也比較嚴密,但是他真的符合戰國時代的歷史嗎?真的是想證明山東六國的滅亡是因爲賄賂秦國嗎?我們今天就來重點的分析一下這篇文章。

蘇洵爲什麼說六國破滅,弊在賄秦?北宋與遼國、西夏是重蹈覆轍

首先,蘇洵提出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這樣的觀點就是有些片面的。 難道山東六國在實力強大的時候選擇賄賂秦國嗎?並不是。

戰國初期的時候,吳起曾在魏國進行過軍事變化,魏國的軍事實力也由此變得空前強大,並且一舉奪走了秦國的河西領土以及函谷關,他訓練出來的魏武卒可以說是百戰百勝,吳起在魏國擔任上將軍的時候結連其他的國家近百座城池未嘗有一次敗績,戰國七雄都奉魏國爲唯一的超強大國。

戰國中期的時候,趙武靈王在趙國進行了胡服騎射變法,使趙國的作戰風格大爲改變,軍隊的戰力大大加強,成爲了唯一能夠與秦國在軍事實力上一較高下的國家,長平之戰當中,兩個國家對峙三年之久,勢力均衡,如果不是後來秦國使用了離間計,並且不遠萬里從巴蜀地區運來兩糧草,戰爭最後的勝負,就是不那麼容易定論的了;燕昭王樂毅變法之後,樂毅帶領着燕國軍隊打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幾近滅亡其國;楚國在戰國末期的時候,能夠憑藉一國之力打敗秦軍二十萬……凡此種種都不能說明山東六國在非兵不利,戰不善的情況下,選擇賄賂秦國。

蘇洵爲什麼說六國破滅,弊在賄秦?北宋與遼國、西夏是重蹈覆轍

其次,《六國論》通篇敘述的都是山東六國對秦國的賄賂,甚至指出山東六國國通過賄賂給予秦國的土地比秦國通過戰爭獲得的土地要多出百倍不止,但是我們仔細研究戰國的歷史,就會發現蘇洵在文章當中所提到的賄賂是建立在兵敗的基礎之上的,所以,究其本源這並不能當作是賄賂,而更像是一種割地賠款,在天下大衆的時代,兩國交戰失敗的一方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而這種代價普遍都是國內的財富或者是土地。

而通過史料記載,山東六國給秦國各地賠款的事件屢有發生,比如說伊闕之戰。所以山東六國之所以會對秦國獻出土地,那是因爲國家實力的原因。

戰國初期的時候,因爲時代發展還沒有那麼靠前,所以制度上的優越性並不能更好地體現出來,國家之間的實力差距並不能明顯地發覺,但是到了戰國中後期的時候,因爲各種變法在中原地區的應用,國家實力之間的差距卻變得越來越明顯了。

蘇洵爲什麼說六國破滅,弊在賄秦?北宋與遼國、西夏是重蹈覆轍

魏國在李悝變法之後極度的排斥其他國家的人才導致發展停滯不前,整個國家的發展都是在消耗魏文侯時期留下的基礎,是一個坐喫山空的國家。

楚國因爲他本身採取分治制度的阻礙,導致國內無法進行變法,整個國家的發展也是矛盾重重,本身就是一個畸形的國家。燕國因爲不能放棄骨子裏作爲西周老諸侯的所謂傲氣,不肯在國內實行創新型的改革,導致國家越來越衰弱,是一個只會實行迂政的國家。

趙國因爲太過於崇尚武力,對於國內的經濟政治發展毫不在意,而導致了朝堂的混亂,是一個長期處在亂政當中的國家;齊國因爲與秦國沒有直接接壤的土地,一直選擇偏安一隅,而且對國家之間的爭鬥也是選擇不作爲,是一個死於安樂的國家。而韓國因爲申不害留下來弊端沒有得到革除,韓國長期籠罩在陰謀權術的陰影之下,是一個滅亡在術治上的國家。

蘇洵爲什麼說六國破滅,弊在賄秦?北宋與遼國、西夏是重蹈覆轍

所以綜合我們上述的敘述可以看到,六國的發展本身就有自己的弊端,而他們在發展當中又不會去改善和革除他們的缺點,所以導致他們在實力上比秦國要落後很多。這就導致戰爭失敗之後,他們如果想保住宗廟社稷就必須進行各地賠款,通俗點講就是,他們很想硬氣,但是他們卻沒有硬氣的底氣。所以說,雖然各地賠款十分的恥辱,但是爲了保留國家的宗廟社稷也是不得已而爲之的事情。

最後,蘇洵還提到齊國爲什麼會滅亡呢?那是因爲其他的五個國家都選擇了賄賂秦國,齊國就成爲了孤立無援的國家,所以,齊國雖然沒有賄賂秦國,但卻因爲其他選擇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答案真的是這樣的嗎?

實際上,這種分析的因果關係是有顛倒現象存在的。齊國在戰國之時一直處在與秦國交好的狀態,雖然在此期間兩個國家也發生過爭端,但是因爲距離相隔太過於遙遠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所以在秦國日漸強大起來之後,結果就一直選擇用不作爲來面對這樣的現狀。

蘇洵爲什麼說六國破滅,弊在賄秦?北宋與遼國、西夏是重蹈覆轍

所以說齊國從來都沒有在戰國後期幫助過其他的國家,他選擇的是支持秦國繼續與秦國交好,妄圖通過這樣的行爲來保住自己的宗廟社稷。因此,齊國選擇的不作爲、不結盟的道路是影響了山東六國的抗秦計劃的,也就並不能說齊國的滅亡是因爲其他的五個國家了,反而是其他五個國家的滅亡與齊國有着些許聯繫。

所以綜上所述,《六國論》當中所提到的觀點是比較片面的,而蘇洵之所以寫這篇文章,目的也並非是爲了去探討山東六國滅亡的真正原因,而是爲了通過文章當中的論據和論點去勸諫自己的君主,即所謂的“借古諷今”,抨擊宋王朝對遼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誡北宋統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