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吸引力巨大,得益於消費者對未來生活的嚮往和輿論宣傳的充分。國內產業界也對此充滿期待,輿論聲勢浩大。由此看來,智能家居市場前景似乎一片樂觀。然而,具體產品卻銷售乏力。

智能家居市場內熱外冷 消費者爲何不買賬?

2018年智能家居單品出貨量統計數據顯示,智能鎖產銷量在1300萬至1500萬套之間,滲透率約爲5%;智能音箱出貨量爲2190萬臺,滲透率僅爲2.15%。其它大部分智能家居單品市場滲透率低於上述兩個單品。而以家庭場景爲單位的成套解決方案還未形成規模。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況之下,我們能夠找到一些智能居家品牌上出現的具體問題。

直觀上來看,是用戶不買單。智能家居產品包含物聯網、通訊協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種新興技術,因此高科技研發成本使得產品成本居高不下。而在我國,工薪羣體佔據大多數,購買能力限制了智能家居在這個受衆羣體中的普及速度。若年齡區間來劃分,80後、90後對智能家居產品接受度較高,但經濟實力較弱;而60後和70後雖然經濟實力較強,但接受度較低。

在使用體驗方面,智能家居產品也並不完美。說起智能家居的體驗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很可能是語音交互不盡人意,或是響應緩慢等等情況。實際上,還沒等到測試“智能能力”時,不少消費者就已經被複雜的啓動和安裝過程勸退了。有消費者表示,當他試圖用六個智能插頭來控制家中的智能燈泡時,發現自己需要對每個燈泡進行11步操作,這樣繁瑣的操作甚至很難找到代勞的工作人員。其實,無論是智能家居或是其他領域,化繁爲簡的能力越來越重要,不管技術多麼複雜,對於消費者來說,智能家居需要實現的是簡單便捷,這不僅體現產品上、交互路徑上,熟悉、選擇、思考、決策的過程中各種精力成本也要儘量降低。

同時,智能家居產品是一種聯網設備,在這種萬物互聯的時代,隱私信息安全是消費者重點擔心的問題。近兩年頻發的智能家居導致隱私泄露的傳聞很容易讓消費者對相關產品喪失安全感。以智能音箱爲例,亞馬遜和谷歌都曾爆出數據安全問題,這些設備在接受用戶命令時也可以遠程存儲音頻,可能收集到用戶的敏感數據。消費者當然不會希望自己的隱私被其他人甚至黑客所利用。因此在權衡便利與隱私保護的過程中,企業需要獲得用戶更多的信任。

此外,消費者對智能家居並未形成清晰的認知,目前的需求處於嚐鮮或者局部升級階段,尚未形成真正的剛需。而第一批嚐鮮的用戶並沒有給予很好的反饋,這使得後續很難拓展更多銷量。因此,更多用戶還在等待智能家居產品價格變得更加便宜,或是智能家居產品在技術上產生新的更迭。智能家居很可能陷入了一個“觀望期”。

結語:智能家居作爲一個新興領域,無論是技術成熟度還是消費者與市場的培養,都處在起步階段,雖然產品功能、解決方案在一步步升級、完善,但距離真正的大規模普及還有一段路要走。智能家居究竟何時纔會將想象中的畫面變成現實?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據億歐網、CPS中安網、智安物聯網、腦極體、克而瑞諮詢信息整理,安防展覽網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