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采访了来自昌新国际艺术学院2017级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袁静晗。让我们来看看,在实践与理论的碰撞中她是如何实现平衡的。

袁静晗

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2017级艺术设计专业

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民族:拉祜族

导师:屈云东

所获荣誉与奖项

获2018年国家奖学金;

2017—2018年云南大学学院奖学金一等奖;

2018年云南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2018年“国青杯”论文二等奖;

云南省“滇苗助学”生日贺卡设计大赛三等奖;

云南大学模拟招聘大赛铜奖;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优秀研究生。

在读期间参与了省级项目两项,校级项目两项;

发表了《Cultivating the View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网络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异化分析》等学术论文;

作品入围“IADA际艺术设计大赛”并被收录到2018年度作品集;

设计作品入选《乡念—文化创意设计展》,作品在湖北省武汉市展出。

//

荣誉和激励

//

对袁静晗来说,获得国家奖学金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激励。她说,能够得到这份荣誉,是对她过去付出的努力的肯定,而这份肯定也将激励着她在此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前进。

争取国家奖学金的路途中并不缺乏优秀又努力的人,但佼佼者往往是愿意付出更多努力的那一个。袁静晗将之归功于自己的认真和老师的悉心指导:“在专业的学习中,每一门学科我都非常认真地对待,也非常感谢我的导师以及各位老师的指导,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

在学习中相处,也在相处中学习

//

三人行,必有我师。袁静晗认为,学习的同时也应该要多与人接触,与人交往。这不仅能感受到思维碰撞出的火花,更能引导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事物。在各种学术论坛和专业比赛的准备过程中,袁静晗付出了很多努力,也经历了不少挫折,但她总能在其中吸取教训,不断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

“探索精神是研究生的学习中的指明灯,我认为研究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好奇,只有渴望探索未知的心,才能不断为我们的研究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回望这一年,袁静晗十分感谢曾接触过的优秀又有趣的老师和同学们,并与他们度过愉快的时光,在学习中相处,也在相处中学习。

//

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

“艺术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特别紧密的学科,好的作品需要强大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理论研究也需要作品作为呈现的重要部分,所以不论是学习科研或是专业实践,都需要认真的态度和不断的积累,在理论和实践之间达到一种平衡,让自己在专业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一次,昌新国际艺术学院邀请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教授给学生们进行为期一周的workshop。其中,Razs教授的上课方式很有意思。他独创了一种“地图”的艺术概念,用真实的地点与脑海中的想象相叠加,结合自身的经历形成独特的“艺术地图”。Razs教授希望学生们都交出一个相关作品。但袁静晗却为此感到烦恼:“实际上一周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我们白天要上课,只有晚上能创作,所以我当时一直没有什么好的构思,心里很着急,做出来的作品也不是很满意。”

袁静晗向Razs教授表达了她的疑惑,教授建议她先放下复杂的想法,从真实的地点与经历出发,进行表达。之后,袁静晗和同学就想到了之前一起发现的一个废弃工厂,并从那里获得了很多灵感,最后交出了满意的作品。这个作品甚至还在比赛中获了奖,对袁静晗来说,这也是一次非常独特且有趣的学习经历。

袁静晗与Razs教授的合影

//

未经内省的人生不值得过

//

关于学习的诀窍,袁静晗认为关键在于阅读和自省。“开卷有益,我认为研究生一定要保持阅读的习惯,不仅要看与本专业相关的书,不同领域的经典书籍也要涉猎。读书是我们做研究的基础,任何一个课题,任何一篇论文,都需要有扎实的文献作为基础;读书更是帮助我们养成思考习惯的最佳途径。”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内省的人生不值得过”。在袁静晗看来,学习也是一个不断自省的过程,在前进的同时也应认识到自己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不断进步,不断提高,不留遗憾。

袁静晗(左二)在早稻田大学

本期采访|李玥瑶

本期编辑|李玥瑶

本期审核|李秀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