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市場和投資者反映的法律規定處罰太輕,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責任追究不到位等問題,7月26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這些問題客觀存在,證監會正會同有關方面,推動儘快修改完善《證券法》《刑法》有關規定,擬對發行人、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信息披露虛假和會計師事務所、保薦人等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等證券違法行爲,大幅提高刑期上限和罰款、罰金數額標準,強化民事損害賠償責任,實施失信聯合懲戒,切實提高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數據顯示,康得新股東數在該公司涉嫌財務造假的四年間從2.7萬增加到15.8萬,這也意味着超過15萬投資者將面臨巨大的投資損失,而按照目前《證券法》規定範圍內的頂格處罰標準,證監會對康得新處以60萬元罰款,對實際控制人,時任董事長鍾玉處以90萬元罰款並終身證券市場禁入。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8月10日訊 據中國基金報消息:昨晚,涉及到財務造假的三大曾經的白馬股,康美、康得新、輔仁藥業,又火了。

央視焦點訪談出手,直接點名,該重罰!該嚴懲!

熟悉焦點訪談的觀衆都知道,被這個欄目點名批評,下場都不會好。

罕見!焦點訪談“怒懟”財務造假!直接點名康美藥業、康得新等:巨大毒瘤罕見!焦點訪談“怒懟”財務造假!直接點名康美藥業、康得新等:巨大毒瘤罕見!焦點訪談“怒懟”財務造假!直接點名康美藥業、康得新等:巨大毒瘤罕見!焦點訪談“怒懟”財務造假!直接點名康美藥業、康得新等:巨大毒瘤

焦點訪談8月9日報道全文

這一資本市場的巨大毒瘤,該重罰!該嚴懲!

近日,一批A股上市公司先後遭到證監會的立案和處罰,原因是他們涉嫌財務造假的違法違規行爲,金額甚至突破百億元。通過這些造假行爲,這些上市公司把自己粉飾成了業績良好趨勢看漲的白馬股,從而獲取鉅額利潤。資本市場本來應該以誠信爲本,爲什麼有些上市企業要頻頻造假?爲什麼能夠造得了假?投資者利益怎麼保護?監管需要怎樣的制度體系建設?

這個夏天,中國A股市場並不平靜,康美藥業,康得新,輔仁藥業,一批上市公司,先後被查出不同程度的財務造假,引發市場震動,證監會也用異常嚴厲的口吻對此類造假行爲予以譴責。

證監會查實,2015年至2018年,康得新通過虛增業務收入,虛增營業成本等多種手段,合計虛增利潤119.21億元,如果以此調查結果初步還原財務報表,康得新2015年至2018年實際陷入嚴重虧損,總計虧損57.91億元,遠超其上市以來實際創造的利潤。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說:“下一步證監會將充分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意見,以事實爲依據,以法律爲準繩,依法進行處罰。對涉嫌犯罪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自2010年上市以來,康得新股價最高漲幅近十倍,市值接近千億元。曾經是市場公認的投資回報高,長期績優的白馬股。2019年1月14日,銀行賬面資金達150億元的康得新,卻無力兌付一筆15億元超短期融資券本息,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和質疑。

財經評論員水皮說:“賬上號稱趴着100億、200億的公司,到了短期債要清算的時候,幾個億拿不出來,總歸有一個是假的吧?很可能賬上的現金就是假的。”

今年1月22日,證監會隨即對康得新涉嫌信息披露違法行爲立案調查。並於7月5日,公佈了初步調查和處罰結果。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說:“證監會已經向涉案當事人送達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的事先告知書,擬對康得新在證券法規定的範圍內對其及主要責任人員,進行頂格處罰並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

康得新是通過虛構業務等方式虛增利潤,康美藥業則是在財報中,任意玩弄賬目遊戲,今年4月30日,作爲國內中醫藥行業龍頭企業之一的康美藥業,在其發佈的2018年度財務報告中聲稱,“由於公司覈算賬戶資金時存在錯誤,造成2017年貨幣資金多計約299.44億元”,同時,“由於採購付款、工程支付及確認業務款項時的會計處理存在錯誤,造成存貨少計約195.46億元”,近300億元貨幣資金就這樣“不翼而飛”。消息爆出後,康美藥業股價連續五個交易日跌停。證監會早在2018年12月28日就對康美藥業展開立案調查,並於2019年5月17日公佈了調查進展。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說:“現已初步查明,康美藥業披露的2016至2018年財務報告存在重大虛假,涉嫌違反《證券法》第63條等相關規定。一是使用虛假銀行存單虛增存款;二是通過僞造業務憑證進行收入造假;三是部分資金轉入關聯方賬戶買賣本公司股票。”

7月26日,證監會發布了《2018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在抽樣審閱了805家上市公司年度財務報告的基礎上,發現了上市公司在業績披露時出現的諸多問題,包括通過多種手段跨期調節利潤,選擇性確認和披露財務狀況,以及通過構造交易調節利潤。

與此同時統計顯示,在2018年裏證監會一共作出了310件行政處罰決定,行政處罰數量同比增長了38.39%,罰沒款金額106.41億元,市場禁入50人。

財經評論員水皮說:“上市公司爲什麼有違規造假的這種衝動或者動力?主要是來自於他們對業績的維護。業績的背後實際上跟市值相關,市值意味着控股股東的財富。股價靠什麼維護呢?就是靠給投資者製造業績增長這種虛幻的感覺來維護。”

北京律師協會金融專委會副主任楊兆全說:“從上市公司來講,都要主動對外虛增利潤,發佈虛假信息,這種情況下投資者無法瞭解到真實的情況。”

這些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上市企業,通常都會遭遇股價大跌,停牌甚至退市的風險,最直接受損失的卻是其背後的投資者。

數據顯示,康得新股東數在該公司涉嫌財務造假的四年間從2.7萬增加到15.8萬,這也意味着超過15萬投資者將面臨巨大的投資損失,而按照目前《證券法》規定範圍內的頂格處罰標準,證監會對康得新處以60萬元罰款,對實際控制人,時任董事長鍾玉處以90萬元罰款並終身證券市場禁入。

2017年康得新股價曾達到歷史性的每股26.71元,市值接近千億,此後一路下跌,截至今年7月5日,也就是停牌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每股股價僅爲3.52元,市值蒸發達821億元。不少業內人士認爲,和該公司逾119億元造假利潤,蒸發掉的821億市值相比,即使是頂格處罰,力度也明顯不足。

針對市場和投資者反映的法律規定處罰太輕,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責任追究不到位等問題,7月26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這些問題客觀存在,證監會正會同有關方面,推動儘快修改完善《證券法》《刑法》有關規定,擬對發行人、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信息披露虛假和會計師事務所、保薦人等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等證券違法行爲,大幅提高刑期上限和罰款、罰金數額標準,強化民事損害賠償責任,實施失信聯合懲戒,切實提高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說:“《刑法》、《刑事訴訟法》、《公司法》、《證券法》,對這種資本市場嚴重的違法行爲應該有非常嚴厲的處罰。這個處罰是立體的,我們一般都側重於行政處罰,包括禁入等等,這個沒有約束力、沒有威懾力。首先當然是刑事處罰,刑事處罰不是兩年三年,我們現在太低了。”

屢禁不止的上市公司各類違規行爲,也讓《證券法》的修訂被賦予了極高的期待,值得注意的是,正在修訂過程中的《證券法(修訂草案)》用專門章節對投資者保護進行規定,凸顯出立法者對投資者保護的重視。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說:“投資者利益保護第一個是選擇什麼樣的上市公司上市,這是投資者利益保護的第一步,因爲你必須要選擇那些具有成長性的企業上市。投資者利益保護還有一個根本的利益保障,一旦在市場有違規違法的行爲,如何保護投資者特別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建立一些特別的制度,包括集團訴訟制度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所要考慮的。”

保護投資者利益,除了需要加大對上市公司的懲戒和監管,上市公司背後的中介機構,也被認爲是重點監管對象,目前證監會對康得新涉嫌信息披露違法案的中介機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已經立案調查。瑞華在康得新的連續4份年報中,對2015年、2016年、2017年,三份年報均出具了“標準的無保留意見”,對2018年年報出具的是“無法表示意見”。值得注意的是,作爲國內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瑞華會計師事務所業務量在行業內十分可觀。在其官網上,截止到2019年5月31日,由其審計的A股上市公司達到316家。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說:“上市公司各種違規違法行爲都有中介機構的影子,出現這些問題和他們的不專業、不獨立,都有密切關係,甚至有些機構是帶有合謀性質的。所以要加大對這些中介機構的監管和處罰,也是確保投資者利益的重要保障。”

治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必須對症下藥,加大對財務造假的處罰力度。在談到A股上市公司造假問題時,證監會負責人指出,上市公司及大股東必須講真話做真賬,牢牢守住四條底線,不披露虛假信息,不從事內幕交易,不損害上市公司利益,不操縱股票價格,下一步證監會將一如既往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行爲給予嚴懲。資本市場的發展離不開法治環境的完善,市場的誠信和投資者保護更需要多方參與和共同維護。

回顧這三家上市公司都出了什麼事情

1、康美藥業

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2001年其在上交所上市,共發行人民幣普通股1800萬股。發行之初,公司總股份7080萬股,第一大股東是康美實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截至2019年1季度持股比例達到32.83%)。

4月29日,康美藥業發佈了一份《關於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公告具體闡述了公司2017年年報中出現的14項會計錯誤。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幾點。

由於財務數據出現會計差錯,造成2017年營業收入多計入88.98億元,營業成本多計入76億元,銷售費用少計入5億元,財務費用少計入2億元,銷售商品多計入102億元,貨幣資金多計入299億元,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項目多計入3億元。

公告出來之後,市場譁然。

證監會5月17日表示,2018年底證監會日常監管發現,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康美藥業)財務報告真實性存疑,涉嫌虛假陳述等違法違規,我會當即立案調查。

現已初步查明,康美藥業披露的2016至2018年財務報告存在重大虛假,涉嫌違反《證券法》第63條等相關規定。

一是使用虛假銀行單據虛增存款,

二是通過僞造業務憑證進行收入造假,

三是部分資金轉入關聯方賬戶買賣本公司股票。

作爲曾經A股市場上的白馬股,康美藥業也收到了不少股民追捧,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1月31日,有接近30萬戶股東。

罕見!焦點訪談“怒懟”財務造假!直接點名康美藥業、康得新等:巨大毒瘤

2、康得新

*ST康得2018年報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1.50億元,同比降低22.38%;利潤總額3.43 億元,同比降低88.24%;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2.81億元,同比降低88.66%。年報中同時稱公司賬面貨幣資金153.16億元,其中 122.1億元存放於北京銀行西單支行。

公司獨立董事對122.1億元的真實性表示強烈質疑!

在5月7日晚間的公告中,公司網銀顯示有122億元存在北京銀行西單支行(簡稱“西單支行”),然而,西單支行卻回函稱“賬戶餘額爲0”。

7月5日,證監會對*ST康得進行了處罰及禁入告知,內容觸目驚心:4年內虛增利潤119億 。

經查康得新涉嫌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通過虛構銷售業務等方式,虛增業務收入,並通過虛構採購生產研發費用,產品運輸費用等方式,虛增營業成本,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通過上述方式,*ST康得虛增利潤總額119億元。

虛增利潤總額119億元是個什麼概念?

康得新是2010年上市的,上市以來8年的淨利潤總和也就80多億,可見這財務造假有多惡劣!

隨後深交所發佈稱,如證監會對*ST康得作出最終行政處罰決定,深交所將第一時間啓動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流程。

上市多年,康得新的股東戶數在近年來持續走高,從2014年的1萬股東到最新的15萬股東。

罕見!焦點訪談“怒懟”財務造假!直接點名康美藥業、康得新等:巨大毒瘤

3、輔仁藥業

7月19日原本是輔仁藥業的紅利派發股權登記日,但那天晚間,輔仁藥業卻突然發佈公告稱,因資金安排原因,未按有關規定完成現金分紅款項劃轉,無法按照原定計劃發放現金紅利。

按照此前的公告,輔仁藥業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元,以總股本6.27億股計算,需向股東派發6272萬元。

跟康得新的套路一模一樣,當時康得新賬上趴着150億的貨幣資金,結果拿不出10億還短期債務,多米諾骨牌就此崩塌。

經過上交所的問詢,7月24日晚間,輔仁藥業也給出了答案,但令市場極爲震驚,未受限金額只有區區377萬元!

對於輔仁醫藥20000多股東來說,輔仁醫藥道出的“真相”猶如晴天霹靂,股民們擔心的是這家曾經備受資本追捧的醫藥白馬股會不會成爲下一個康美藥業?

根據公司財務提供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7月19日,公司及子公司擁有現金總額127,240,702.45元,其中受限金額123,461,985.09元,未受限金額3,778,717.36元。

7月26日晚間,“白馬股”輔仁藥業發佈公告稱,因涉嫌違法違規,公司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通知書》,被立案調查。

輔仁藥業提醒,如果公司因前述立案調查事項被中國證監會予以行政處罰,且依據行政處罰決 定認定的事實,觸及《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規 定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的,公司股票將面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風險。

截止目前,輔仁藥業背後有2萬多的股東戶數。

罕見!焦點訪談“怒懟”財務造假!直接點名康美藥業、康得新等:巨大毒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