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農村防疫 夯實基礎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近來,隨着二十條、新十條、實施“乙類乙管”等優化措施的陸續出臺,我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各地區各部門因地制宜、多措並舉,穩中有序推進各項防控工作,保護好人民羣衆生命健康。其中,廣大農村是不容忽視的關鍵地區,農村地域寬廣,人口龐大,但人均醫療資源有限,面對可能到來的感染高峯,農村地區怎麼辦?從中央到地方有着怎樣的提前行動和全面部署?

作爲勞務輸出大省,隨着“兩節”臨近,四川各地返鄉人員逐漸增多。這幾天,廣元市昭化區射箭鎮的鎮村幹部,逐戶對外地返鄉人員進行摸排走訪,提醒大家在返鄉初期要佩戴好口罩,減少與家中老人的接觸。

我國農村有約5億人口,老年人、婦女和兒童佔了相當比例,與此同時,農村地區的醫療資源卻相對匱乏。龐大的人數、特有的結構、有限的資源,多重因素互相疊加,致使農村的防疫戰線相對薄弱。農村地區疫情將進入“迎峯轉段”的新階段,又面臨歲末年初人羣大流動等新的挑戰,未雨綢繆無疑十分必要。

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司司長聶春雷說:“農村地區總體上,一個醫療資源比較薄弱,特別是對一些重症的搶救急救能力相對不足;再一個醫務人員應對疫情的經驗也不足。所以針對這個問題,國家衛健委和農業農村部前期進行了專門部署。”

12月1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專門針對農村地區防控研究制定了方案,要求根據疫情狀況、病情輕重、緩急程度等匹配相適應的醫藥保障和健康服務資源,突出重點人羣管理,有序疏導診療需求,開展分類分級醫療衛生健康服務,最大程度保護農村居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聶春雷說:“實行人羣分類分級服務管理,主要目的是要把有限的醫療資源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去,而且要突出重點人羣。重點是提高基層的服務能力,要求各地要加大基層醫療機構的藥物儲備,還有抗原檢測試劑儲備。”

12月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對65歲以上老年人,特別是合併基礎疾病的患者進行摸底調查,並對疫苗接種情況進行摸底。在江西省金山鎮,這幾天,由縣人民醫院與鄉鎮衛生院聯合組成的巡診隊正深入各鄉村,針對當地65歲以上、合併基礎性疾病的老年人摸清底數,建立臺賬,並對摸底登記的重點人羣實行紅黃綠三色分類,根據分類不同提供相應的分級健康服務。

國家衛生健康委應對新冠疫情社區防控專家組組長、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吳浩:“這個時候特別要提醒相關農村基層組織,對留守老年人和兒童進行科普知識培訓,農村地區的老年人一般得新冠如果合併症多,病程相對比較長,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如果發熱5天以後還沒有緩解,就不要在家裏待着了。”

在農村地區,對於感染後發展成重症的高危人羣,提升基層防控能力和健康服務能力顯得尤爲關鍵,《方案》中提出,加大縣域內必需藥品及抗原試劑盒儲備、保障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人力配備、加快推進農村人羣尤其是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等要求。

家住重慶南岸區廣陽鎮大佛村村民朱紹吉和易建容夫婦,都已年過80,因爲行動不便,一直沒有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加強針,針對這樣的情況,南岸區廣陽鎮衛生院近日派接種醫生專門到老人家中,爲兩位老人接種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加強針。

作爲農村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除了接種疫苗,各地鄉鎮衛生院還擔負着爲新冠疑似症狀的患者提供診療和用藥服務。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相關要求,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要按服務人口的15%至20%人份動態儲備中藥、解熱和止咳等對症治療藥品、抗原檢測試劑盒,並加強村衛生室指夾式脈搏血氧儀、紅外線體溫計或額溫槍等設備的配置。

一方面中央加強了統籌調度,另一方面,各地針對農村地區藥品短缺的情況也在暢通渠道,千方百計保障藥品供應。近日,河南周口市川匯區倡導城市裏的愛心市民將家中多餘的藥品捐出來,在農村設立共享藥箱,供村民免費取用。村民邵天華的兒子和兒媳在外打工,老兩口帶着孫女生活,孫女發燒兩天後原先的藥喫完了,就在他發愁去哪買藥時,看到微信羣裏有關共享藥箱的信息,立即前去取藥。

回到家後,邵天華立即讓孫女服用領來的藥物,及時緩解了症狀。截至目前,周口市川匯區共設立632個“共享藥箱”,通過鄰里互助,不斷地傳遞接力着愛心和善舉。

保障農村居家的輕症患者及時得到治療的同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充分發揮作用,爲有就醫需求的患者提供診療服務,及時發現、識別重症風險人羣,協助及時順暢轉診,從而平穩度過疫情衝擊。12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新聞發佈會稱,要重點強化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務工作,鄉鎮衛生院發熱診室要“應設盡設”“應開盡開”,村衛生室要做好開藥和隨診服務。

聶春雷說:“在10月底的時候有一個摸底,鄉鎮衛生院發熱診室只有45%。但是截止到12月20日左右,基層醫療機構的發熱診室已經達到83%了,各地都在普遍地加強這方面的建設。”

山東肥城市,在全市範圍內構建完成了15分鐘診療服務圈。在該市下轄的孫伯鎮,轄區內 17個行政村衛生室全部加掛“發熱診療服務站”牌子,羣衆從出門到看診不超過15分鐘。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近98萬個,其中鄉鎮衛生院3.5萬個,村衛生室59.9萬個。以縣醫院爲中心,鄉鎮衛生院爲樞紐,村衛生室爲基礎,構成了我國農村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爲此《關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中強調,要充分發揮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網作用,依託縣域醫共體、提升農村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醫療保障能力,統籌城鄉醫療資源。

眼下,各地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進一步落實三級醫院與縣、鄉、村醫療機構對口支援關係,建立重點人羣檔案,增設山區巡診車,夯實基層醫療“網底”,守住農村居民健康。

在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總醫院感染病房,70歲的謝冬治老人正在接受治療。幾天前,老人感到不適,在家附近的麥斜村衛生所就診後確認感染了新冠病毒。考慮到老人患有尿毒症、腦萎縮、糖尿病,基礎病情較爲複雜,村醫立刻通過線上專家會診對老人病情進行了分析,隨後仙遊縣總醫院立刻派出急救車輛將老人轉運到總醫院進行治療。 

以縣域醫共體爲載體,形成新冠病毒醫療服務城鄉聯動,已經成爲全國各地築牢醫療“網底”的模式。

聶春雷說:“現在高度關注農村地區的防控工作,國家也要求要像抓鄉村振興、抓扶貧一樣,‘五級書記’親自來抓,親自部署。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統一協調領導下,農村雖然風險很大,但是能夠採取相應舉措,及時做好應對工作。”

只要我們提前部署、科學應對,把農村地區的新冠防控和正常醫療服務統籌好,把基層專業防控力量充實起來,把防控工作做得更加精細精準和高效,提升農村地區新冠醫療服務和重症救治能力,就一定能更好地保障農村羣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積極部署農村地區的防控工作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醫療能力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優化醫療服務也要久久爲功。我們要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加強統籌協調、加大資源投入、凝聚各方力量,把農村地區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得更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