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家长都跟我提过关于孩子缺乏独立性的问题,大概的表现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做,不自己吃饭啊,不自己收拾玩具啊,还有就是特别粘人,几乎不能够独立玩。孩子明明自己玩的很开心,非得过去跟孩子说“妈妈走了啊,留你一个人在这里玩啊”,等孩子哭到不行,再去哄孩子“妈妈逗你玩儿呢,妈妈最爱你啦,不会丢下你一个人的”,这不是孩子不独立,只是家长想要去体验孩子抱着自己的脖子,离不开自己、需要自己的感觉。

很多家长都跟我提过关于孩子缺乏独立性的问题,大概的表现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做,不自己吃饭啊,不自己收拾玩具啊,还有就是特别粘人,几乎不能够独立玩。年龄跨度从一岁多到四五岁。

很高兴的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知道独立性的重要性。但似乎大多数家长都认为独立就是孩子能够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其实,比起行为上的独立,更为重要的是心理上的独立,或者说意志上的独立。

独立性也叫自主性,是指一个人相对地不受他人的判断、意见或信念影响的自主状态。

要做到真正的独立,需要我们有稳定的内核。通俗得来讲,就是自信,自信我可以做这件事情,自信我可以有我自己的想法,自信我可以承担责任。

可是真正做到这一点,是有难度的,我们成人也是如此,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身边有各种反对的声音,这些声音就会让我们动摇,甚至放弃自己的想法。而孩子要做到真正的独立就更加难了。影响孩子无法独立的因素

1、家长需要孩子的依赖

孩子明明自己玩的很开心,非得过去跟孩子说“妈妈走了啊,留你一个人在这里玩啊”,等孩子哭到不行,再去哄孩子“妈妈逗你玩儿呢,妈妈最爱你啦,不会丢下你一个人的”,这不是孩子不独立,只是家长想要去体验孩子抱着自己的脖子,离不开自己、需要自己的感觉。

孩子明明已经可以干的事情,非得伸手去帮助孩子,不是孩子不独立,而是家长想要体会自己是有价值的。我甚至见过一个妈妈生完大宝之后,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做不了,转头又去生了二宝,她说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孩子离开自己玩的特别开心的时候,就会特别失落,而孩子先天是敏感的情绪接收器,就会一直黏在妈妈身边,不是不独立,只是为了让妈妈开心。

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孩子身上,说是为了孩子,可是压根不管孩子是不是需要,只是营造“我是一个好妈妈(好爸爸)”的角色。

有些家长甚至是不愿意让孩子独立的,这样才能有把控感,为此会采用各种方法,“你如果不听我的,我就死给你看”,“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等等,孩子为了避免背上骂名,或者小的孩子无法离开家长生存,不得不让自己无法独立。

2、不尊重孩子独立个体性

换句话老说,无意识地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求孩子所有的表现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期待来做。我现在想要出门,不管你是不是在投入地游戏,你就得立马跟我出门,否则你就是无理取闹,孩子在这个时候约等于一个手提包。明明孩子自己非常投入地做自己的事情,但是我想跟你互动,就去打断孩子,强行互动,孩子在这个时候约等于一个小宠物。长此以往,孩子自然也就无法独立。

3、家长不信任孩子

在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尝试的阶段,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孩子做不到、做的不够好,或者干脆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孩子没有办法通过事实检验,确认自己的想法,

就只能听别人的,把别人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这,让孩子无法独立。

推荐阅读:《自信心建立误区:你的鼓励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你不够好》我们如何才能让孩子做到真正的独立?

1、家长要真正独立起来

我们要区分究竟是我们依赖孩子,还是孩子依赖我们。我们要把更多的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出来,放在自己身上,发展自己,而不要期待借由孩子来实现我们的价值,孩子的小肩膀撑不起我们的大梦想。

我们要根据自我体验去形成自己的思想。不要总是依靠别人的经验来选择做什么或者怎么做,我们要把别人的信念和思想从脑子里面摘出去,真正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不受别人影响,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只有我们家长独立,不依附孩子,孩子才能独立起来。

2、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

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逼迫孩子必须独立地完成这些事情,甚至有的家长从孩子婴儿期就分房睡,这是不可取的。孩子确实能够独立睡觉了,但是心里十分恐惧,觉得自己的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缺乏安全感,这是独立吗?显然不是,这样形成的独立,只能是被迫的行为独立,而无法让孩子达到真正的意志独立。

孩子在两岁之前的粘人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期间孩子一定要家长在自己旁边或者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否则就无法独立游戏,这是孩子不断确定自己安全的过程,只有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确认自己处于安全、稳定的关系和环境中,孩子才敢于独立地探索,从而发展出独立性。

3、允许孩子“走弯路”

在安全范围内,不打断孩子与事物之间的链接,哪怕他做的不那么好。

只有对一件事做到真正的确认,孩子才能够不受他人的影响,有独立的思考。而要做到这一点,一定是来源于自己的体验得出的结论,而非根据别人的经验。

比如有的小朋友想要去触碰杯子,家长会直接收走,告诉他,这个太烫了,不能碰,这个情况下,孩子只在头脑里知道这个是烫的,并不知道烫的真实感受是什么。孩子想要穿着薄衣服出门,家长直接告诉孩子,太冷了,你必须要穿着衣服,孩子没有办法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做决定。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玩具,家长告诉孩子,你的方法是错误的,你必须要怎么怎么做。这样孩子是没有办法有自己的真实体验,也就没有办法信任自己,自然也无法有独立的思考。在生活中就容易出现,没有主见,随风倒的情况。

愿,我们和孩子都能独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