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格羅描繪人體的結構肌理,以及各種姿態表情,極有豐富多變的說服力,並能觸動觀者的心靈。

有人說,布格羅就象一位演員穿梭在美麗的少女與天真的兒童以及彪悍的男子和恐怖的魔鬼之間,他畫的少女是那樣的善良和可愛,兒童是那樣的天真無邪,男子是那樣的健美,魔鬼又是那樣的喋血。

當然,神話故事中的仙女更是他的拿手好菜, 個個耀眼奪目,又詭異芬芳。

年輕的酒神巴克斯( 1884)

山嶽女神俄瑞阿得(1902)

《寧芙與薩堤爾》(1873)

在希臘神話中,寧芙是小仙女的通稱,薩堤爾是半人半獸的人物。這幅作品描述寧芙們(小仙女們)在洗澡時,薩堤爾在偷看,被小仙女們發現了,於是仙女們把他也拖下水去,一起玩耍的情景。

鞭打基督(1880 )

入侵 (1892)

心的覺醒(1892)

讚賞(1897)

塞姬的狂喜(1895)

文化與藝術之神

風神和花神(1875)

聖母憐子 (1876 )

喃喃細語(1901)

春之歌(1889)

年輕(1893)

普託在海怪身上(大約1857 )

小慍怒(1888)

編皇冠的孩子 (1874 )

逗螃蟹(1869)

帶巴斯克鼓的吉普賽女孩(1867)

紡線女

在暴風雨中(1872)

拿石榴的女孩(1875)

小牧羊女 (1891年)

夜鶯之歌(1895)

年輕的牧羊女 (1885年)

編織女

編織女

編織女 (1869年)

摘葡萄的女孩

瑪格麗特

過河

小溪畔 (1875年)

花冠(1884)

呼叫(1896)

拿檸檬的女孩(1899)

酒神(1894)

意大利提水姑娘(1871)

月桂枝 (1900 )

冥想 (1901)

春天的孤兒 (1883 )

波希米亞女孩(1890)

戴耳環的女孩

年輕的牧羊女 (1868年)

牧羊女 (1889年)

口渴(1886)

編織女(1879)

年輕姑娘(1886)

鉤編女(1889)

去泉邊的少女(1885)

牧羊女(1868)

青年工人(1869)

紡紗女(1873)

比莉薩克小姐的畫像(1863年)

故事書(1877)

呼叫(1896)

在懸崖腳下(1886)

沐浴兒童(1886)

拿花的小女孩(1878年)

雛菊(1894)

沐浴前(1900)

懺悔(1895)

拿橘子的小女孩

難懂的課文(1884)

有點冷(1879)

櫻桃枝(1981)

童年牧歌(1900)

屈膝禮(1898)

騎馬遊戲(1884)

收集核果者(1882)

祈禱(1865

祈禱

織毛衣的小女孩

小溪畔 (1879年)

縫裙子的小姑娘

親愛的小鳥(1867年)

布格羅最推崇的藝術大師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在羅馬學習期間,他把拉斐爾的所有畫作都臨摹了一遍,更加堅定了堅持傳統唯美寫實的藝術信念。“讓每一幅畫都美,不漏掉每一處細節,不讓畫面有一絲一毫醜陋”是布格一生堅守的創作原則。他這種近乎苛刻的要求旨在使他的每一幅作品都達到一種美到極致的效果。

在那些充滿了濃厚的鄉村風味和田園情調的畫面中,在樹林、田野或牧場的背景上,穿着白色的襯衫,單色的罩衣,帶着花的或格子圖案的方形披巾,赤着腳的農村姑娘,就“好像神話中的公主,由魔杖變爲鄉下人後成爲他畫面中的模特兒”,個個都變成了吸睛的精靈,他們有的美麗端莊、溫柔沉靜;有的婀娜纖巧、丰姿綽約;還有的儀態萬千、風情萬種,都那麼美,美的讓人無可挑剔。

尤其是他畫筆下的兒童格外可愛,胖乎乎、粉嫩嫩的臉蛋;清澈、明亮、水汪汪的大眼睛;柔軟絲滑的肌膚;純真稚氣的內在氣質;孩童原本頑劣、調皮的舉止都表現得淋漓盡致,無以言表的完美。

布格羅一生勤奮,創作了800多幅作品,成爲西方繪畫史上的絢麗瑰寶。筆者在此只選取了自己喜歡的一部分分享。

本文圖片源自《維基百科》英文版,文字材料編輯於《維基百科》中文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