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水都”丹江口大山裏,她用樹葉做一道“神仙”野味綠豆腐

在“中國水都”丹江口大山裏,她用樹葉做一道“神仙”野味綠豆腐

在“中國水都”丹江口大山裏,她用樹葉做一道“神仙”野味綠豆腐

神仙豆腐,是由一種野生灌木的葉子製成,是丹江口浪河鎮錢灣村當地的傳統特色食品。每年六月初,這裏的人們都會在大山中獲取一種特殊的原材料,用來製作當地傳統的食物,神仙豆腐。

在“中國水都”丹江口大山裏,她用樹葉做一道“神仙”野味綠豆腐

傳說,神仙豆腐的製作過程,不需要使用富含蛋白質的豆製品,而如變戲法一般,從無到有,將食物幻化而出,。相傳饑荒年間,觀音用楊柳枝灑甘露於人間,長出了簇簇綠樹。人們摘葉取其汁加草木灰做成豆腐食用,度過了饑荒,“神仙豆腐”之名因此而來。

神仙豆腐究竟有何神奇之處?

玉蘭君來到這裏,找到了製作神仙豆腐的第九代傳承人郭靜,希望在她那裏能夠獲取答案。

在“中國水都”丹江口大山裏,她用樹葉做一道“神仙”野味綠豆腐

大自然的美好饋贈

大自然,就像一位心懷慈悲的母親,不斷的向人類提供豐厚的饋贈,陽光、雨露、山泉,以及數不清的各種動植物。自小在農村長大,下河摸魚、上樹掏鳥窩是常事兒;夏日裏荷葉的根莖總是異常的清甜;山中四季野果或甜、或酸,是多少人的童年回憶。

在“中國水都”丹江口大山裏,她用樹葉做一道“神仙”野味綠豆腐

山上有一種石櫟樹,果實成熟後採下來,去殼碾成粉,可製成褐色的擇子豆腐,加點白糖與香醋,實在是無上的消暑佳品。美好的田野、河流、大山,在滿足鄉下孩子口腹之慾的同時,也帶來了無盡的童年樂趣。

此次前往丹江口,是要探尋本地的神仙豆腐,一種用樹葉做的豆腐。當擇子豆腐已經成爲逐漸遠去的夏日記憶,不由得越發好奇這種神奇的豆腐。

在“中國水都”丹江口大山裏,她用樹葉做一道“神仙”野味綠豆腐


從樹葉到豆腐

一到地方,迫不及待的想看看這種神奇的樹葉。郭靜,這個樸實的山裏大姐,笑着拿起一個竹籮就領着我們出發了。

在山裏走了10多分鐘後,終於發現了這種名爲“神仙葉”的野生灌木。摘下一片,就是很尋常的葉子,有一股濃郁的味道,還好,並不難聞。這種葉子在當地又被稱爲臭黃荊,多生長於海拔500到1000米的山林中。神仙葉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可以起到疏散風熱,清肺潤燥的功效。

在“中國水都”丹江口大山裏,她用樹葉做一道“神仙”野味綠豆腐

只是有些想不通,這普普通通的葉子,怎麼就能變成一塊豆腐。以前見過家常豆腐的製作,一套流程很是繁瑣。

而郭靜做起神仙豆腐,就是很簡單的幾個步驟。將葉子燙熟、加水、揉搓、擠汁、點草木灰,半個多小時後,豆腐就已經凝結成形。

看着一塊塊碧綠晶瑩的豆腐,肚子裏的饞蟲不禁開始作祟。

神仙豆腐的做法有很多,可以炒着喫,也可以切丁做成羹。或灑上白糖,或澆上辣油與蒜末涼拌。郭靜每樣都來了一道,熱情的招呼大家開喫。個人偏愛涼拌,口感像果凍一般,略帶青草氣息,有一股清香,讓人在那個倍感清涼舒暢。

在“中國水都”丹江口大山裏,她用樹葉做一道“神仙”野味綠豆腐


大山裏的綠色事業

作爲山裏長大的孩子,郭靜自小就看着奶奶用“豆腐柴”做豆腐。每一個地方的傳統飲食,都會深深的烙印在當地人的靈魂深處,就像神仙豆腐對於郭靜而言就是如此,出門在外做生意,時間長了就想得慌。

在“中國水都”丹江口大山裏,她用樹葉做一道“神仙”野味綠豆腐

只是“神仙葉”樹葉有季節性,並不是每一個時節都能喫到。就在某一個時刻,她忽然有了一個想法,能不能將豆腐柴通過培育、研發、加工,讓丹江口人在一年四季都能喫到神仙豆腐。

山裏妹子的性格,說幹就幹。在村裏的幫助下,她成立了神仙豆腐的合作社,規模化的種植神仙樹,帶動村民一起恢復傳統技藝,並開發出神仙葉涼粉、糕點、茶葉等多元化產品,帶領大家共同創業致富。郭靜希望憑藉勤勞的雙手,用心製作出的神仙豆腐,能夠讓村裏的長輩們品嚐出記憶中的味道,也能使年輕一輩過上更好的生活。

如今,在郭靜房前屋後的山嶺上,種滿了“神仙葉”,很多還只是幼苗,剛剛萌芽,就像是郭靜的“豆腐事業”,邁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在“中國水都”丹江口大山裏,她用樹葉做一道“神仙”野味綠豆腐


在“中國水都”丹江口大山裏,她用樹葉做一道“神仙”野味綠豆腐

在“中國水都”丹江口大山裏,她用樹葉做一道“神仙”野味綠豆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