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同道大叔每天都會發7條左右與星座相關的圖文或視頻內容,微信上頭條閱讀量在2分鐘內就可以突破10萬。另外,星座以及微博自媒體的流量雖然巨大,但真的要達到影視作品的直接轉化率,不論是同道大叔,甚至有着更多粉絲量和話題性的自媒體,都不敢給出保證。

同道大叔3億賣身:只有28歲的他短短兩年從不名一文到億萬富豪

近年以來,自媒體屆網紅一直站在資本的風口上。papi醬從最早的獲1200萬融資、估值3億,到最後分手,一直都賺足了大家的眼球。而暴走漫畫,則是在2014年年底融資,估值14億。到2016年年初,大電影《暴走大漫畫之白日夢》(暫定名)立項,公司估值近30億。

最近,又有網紅引起了資本市場的關注。

這次的新聞主角是知名微博星座博主、《大叔吐槽星座》作者同道大叔。12月8日,上市公司美盛文化發佈公告稱,其控股股東美盛控股以2.17億元,收購同道文化72.5%的股份,同道文化就是星座文化類自媒體“同道大叔“的主體公司。

據公告顯示,美盛文化以人民幣21750萬元向蔡躍棟、北京紅杉信德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江西省創東方科技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深圳市創東方富程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寧波明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收購其持有同道文化72.5%的股權。在這筆交易達成之前,美盛文化已經是同道文化的股東,佔有其15%的股份。

據美盛文化21750萬元收購72.5%的股權的比例換算,同道文化價值3億,而同道大叔創辦人蔡躍棟個人從原先佔股72.0847%減持到12.5%,算下來套現近2億元。與此同時,明星黃曉明旗下的投資機構明僑投資也變現600萬元離場。

同道大叔3億賣身:只有28歲的他短短兩年從不名一文到億萬富豪

大叔原是小鮮肉、爲哄女朋友開心而創業

微博上這個名聲在外,鬍子和眉毛連成一線的萌賤大叔,背後的創辦者蔡躍棟卻是一個“小鮮肉”, 1988年出生,年僅28歲。他來自廣東潮州的一個農村家庭,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自進入大學第一年起,蔡躍棟就開始了創業。起初,他給高考生提供行業諮詢和高考資訊,之後做了新媒體和職場社交軟件,後者取名同道科技。不過,後來項目失敗了,但是名稱卻留了下來。他加上了當時流行的大叔叫法,進入段子手行列。“同道大叔”是他第五個創業項目。

在大二時,蔡躍棟當時經常和女朋友吵架,考慮可能兩人同是處女座原因,他開始研究星座,想搞清楚女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同道大叔”後來曾發過《教你如何正確地逼瘋處女座》一文,其中一條就是“爲TA匹配另一隻處女座”。或許這是他對這段感情經歷最深刻的總結。

同道大叔真正火起來也是因爲星座。他剛剛開通微博時,爲粉絲畫過定製頭像,也充當過雞湯作者解答情感問題,但一直不溫不火。直到一條吐槽星座的圖文微博,當晚的轉發量將近4萬。

幾個月後,同道大叔推出“大叔吐槽星座”系列,用幽默詼諧的文字及配圖,以吐槽12星座在戀愛中的不同缺點爲主,吸引了大量“星座控”網友,讓她們在看後紛紛對號入座,直呼“一針見血”,每篇博文一旦發佈即引起大量轉發。一年之內,他的粉絲從10萬漲到了500萬。

同道大叔3億賣身:只有28歲的他短短兩年從不名一文到億萬富豪

不願當網紅,品牌化道路能否成功

現在,同道大叔每天都會發7條左右與星座相關的圖文或視頻內容,微信上頭條閱讀量在2分鐘內就可以突破10萬。其背後是一個12人(微信10人、微博2人)的編輯團隊,每天圍繞着男生、女生、星座等關鍵詞,組合生產。

憑藉着網上超高的關注度,內容-廣告營銷模式成爲最直接和迅速的商業變現模式。2015年,同道大叔僅廣告收入就達到3000萬。

雖然憑藉網紅身份起家,但同道大叔創始人蔡躍棟本人卻並不喜歡這個說法。他反覆對外強調,“我現在不是很喜歡別人叫我網紅”。只是,他卻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大家對他們的普遍認知就是如此。當然,這也是幾乎所有同行的困擾。

蔡躍棟願意大家把他看成是一個有頭腦的商人,“我們不是自媒體,我們做的是一個打造現象級自媒體的公司”。 他希望把“同道大叔”打造成一個女性新文化品牌,完成一個自媒體到品牌的升級蛻變。

“星座是一個起點,我們想成爲服務商,爲未來的現象級的網絡文化做一些服務。”蔡躍棟正在努力實現自身的內容品牌化和個人IP產業鏈化。拍電影是下一個工作重心,製作預算四五千萬元,預計一年之後上映,當下正處於劇本打磨階段。成片或許不會與“同道大叔”同名,但講述的將會是“同道大叔”的故事。

同道大叔意在影視市場,其實互聯網IP內容進入院線大銀幕國內已有多例,比如《十萬個冷笑話》《萬萬那沒想到》《煎餅俠》等。但同道大叔的影視化嘗試勢必步履維艱。雖然有大量的視頻內容,但從單純的吐槽以及評論的內容要提升到故事性以及視聽語言,做出能夠達到院線電影的品質的需求,對於目前他們的團隊資源配置來說,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同道大叔3億賣身:只有28歲的他短短兩年從不名一文到億萬富豪

另外,星座以及微博自媒體的流量雖然巨大,但真的要達到影視作品的直接轉化率,不論是同道大叔,甚至有着更多粉絲量和話題性的自媒體,都不敢給出保證。因此,若是貿然出手,只怕會招得”圈錢“的罵名。

網紅只是由於某一個熱點得到大量關注,得到粉絲的跟隨和認同,產生巨大的流量。但這只是偶然的社會現象,但想成爲一種產業、獲得長久的生命力,就必須與某類完善商業變現模式結合。

像同道大叔這類的網紅已經做出了諸多嘗試,而自身的超高關注度也使他們更能聚集燈光和資源。但同道大叔們的現實尷尬在於:他們頂着段子手、網紅的身份,自己卻不大認可,想努力跳出網紅的外殼上升爲明星與品牌:明星受到的熱烈追捧與長久關注,他們又不得不尋找一個又一個故事來維持自己的關注度。雖在不斷努力,但最終能否押對市場,目前所積攢的熱度會是持續上升還是降溫,也都是未知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