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排摸到丁家塢龍鬚山時發現兩名曾患小兒麻痹症導致身體無法自主行動的羣衆居住在四樓和五樓,因他們居住的房屋在嶺上,屬於風雨集中地情況非常危險,參與轉移工作的輔警汪志林二話不說背起老人,將他們安全送至山下的農家樂妥善安置,當晚汪志林連續奮戰不斷往返於市嶺村、救援點和村委三地,參與安全轉移羣衆130餘人。經瞭解,汪志林,今年56歲,是太湖源派出所的一名老輔警,每年參與調解糾紛100餘起,深受當地羣衆好評,此次他作爲白沙村二組應急救援小分隊成員,參與隱患排查、人員轉移、安全勸導等工作,當時已連續奮戰30多個小時,往返救援點、村委和各個村30餘次,同事只好強制送汪志林回去休息。

81歲老太臨安暴雨中心一跪,這大概就是愛情的模樣

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正面登陸浙江,臨安西部山區遭遇歷史上最大的短時局地暴雨。截止11日6時,初步覈算,全區受災人口92346人,提前轉移38515人;直接經濟損失11356.65萬元、農作物受災面積51218畝、倒塌房屋38間。

短時局地暴雨造成龍崗、島石兩鎮突發山洪、泥石流和大面積斷電、道路塌方、通訊中斷。截止目前,3人死亡4人失聯。

龍崗鎮地域面積261.2平方公里,下轄24個行政村;島石鎮地域面積139平方公里,下轄16個行政村,兩鎮境內深谷縱橫。截止8月10日23時,照君巖雨量達到509毫米、天池455毫米,上溪站達到426毫米。短時局地大暴雨,導致兩鎮多個村突發山洪和泥石流,貫穿兩鎮的330國道多處被雨水衝跨並引發多發性山體滑坡,道路多處中斷無法通行,多條村道受損,多處橋樑沖毀,房屋倒塌受損,島石鎮全部16個村、龍崗鎮16個村電力和移動通訊中斷。

得知暴雨預警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立即連線前方指揮部並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盡一切力量轉移羣衆,全力開展救援工作。市領導戴建平坐鎮指揮部多次連線指導,戚哮虎和臨安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第一時間帶領相關部門奔赴一線,設立前線指揮部,緊急成立綜合協調組、搶修組、救援組等七個工作組,由區領導擔任組長,統一組織防颱救援工作。

針對臨安地域面積大、村組分散的實際,9日下午,全體區領導落實包鎮(街)聯繫制度、鎮(街)班子成員包村聯繫制度,全部下沉一線。災情就是命令。在龍崗、島石道路和通訊中斷後,鎮、村兩級“鎮自爲戰、村自爲戰、組自爲戰”,組織羣衆抗臺自救。指揮部迅速調集公安幹警、消防、電力搶修、交通搶險等應急救援力量,攜帶相關搶險搶修設備趕赴現場開展救援。面對道路中斷、通訊中斷、暴雨持續的極端困難,區鎮組織搶險隊伍和社會救援力量翻山越嶺深入災區,連夜進行搶險救災工作。

截止11日凌晨,330國道18公里+700米仙人塘村附近半幅搶通,330國道島石前山隧道2000餘立方塌方處設備已調入並連夜施工,爭取儘快搶通。島石鎮12臺公變恢復供電,部分區域已恢復送電。失聯人員的搜尋正在全力進行。

狂風暴雨

道路泥濘

卻永遠擋不住一羣人的腳步

他們的身影閃現在每個防颱一線

身影疲憊卻動人

你們感動臨安

臨安感謝你們

風雨堅守,這是一種使命

受“利奇馬”影響,昨天(8月10日)清晨,臨安區暴雨中心市嶺雨量站降雨238毫米。隨後,一張跪着觀測蒸發的視頻截圖開始流傳。

81歲老太臨安暴雨中心一跪,這大概就是愛情的模樣

這一幕的主人公叫周桂鳳,今年已經81歲。

周桂鳳的丈夫姚匡胤是全省有名的水文代辦員,太湖源市嶺是浙江省8大暴雨中心之一,水文報汛測報工作量艱鉅,但姚匡胤代做代報的報汛工作可以做到全年無一差錯。

追隨丈夫的腳步,周桂鳳一直在深山堅守。幾十年來,每當颱風暴雨時,夫妻兩人就會連續通宵達旦,每小時精準向防汛水文部門報告。

現在科技發達了,遙測基本代替了當年的人工測報。但雷電交加的颱風時間,設備常常被擊毀,人工又是最保險的。水文代辦員的作用仍是機械不可替代的。

去年,姚匡胤走了,在彌留之際子女都認不全了,但一提到水文測報整個人一下子清醒起來。周桂鳳知道丈夫最記掛的是什麼,心臟已經安裝了支架的她,向丈夫承諾:我會繼續在市嶺守着,一直守着……

這位81歲的老人家,做到了對丈夫的承諾,她這一跪,誰說不是愛情的模樣呢。

風雨中,正是黨員幹部羣衆的這一份份堅守,築起了抗擊最強颱風的最強防線。山體塌方道路受阻,有黨員幹部羣衆冒雨搶通的身影;暴雨如注,路面積水,活躍着城市守護的身影;夜深如墨,是基層黨員幹部走村入戶晝夜無眠的身影……

81歲老太臨安暴雨中心一跪,這大概就是愛情的模樣

風雨接力,這是一種擔當

持續暴雨讓導致龍崗鎮望湖村出現涵洞堵塞,雨水滿溢無法排出,鎮村幹部馬上組織黨員羣衆清理現場。

而在龍崗鎮華光潭村,則有十多幢房屋處於危險地帶。前天下午,昌北派出所接警後,駐所督戰的領導黃景主任和所長趙建峯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轉移受困羣衆。和龍崗鎮政府、華光潭村幹部一起,把好些上了年紀的人背出安全隱患地帶,一共轉移十二戶共三十餘名受困和危險地帶羣衆到安全地帶。

81歲老太臨安暴雨中心一跪,這大概就是愛情的模樣81歲老太臨安暴雨中心一跪,這大概就是愛情的模樣

8月9日晚上10時左右,臨安區公安分局昌北派出所會同龍崗鎮工作人員對轄區農家樂、旅館進行挨家挨戶排查走訪時,發現龍井橋村一旅館門前停着一輛大巴車。經過了解,是天目山大地之野公司組織來自嘉興的35人(其中大人17人,兒童18人,最小的僅3歲)到臨安開展暑期實踐,當晚打算留宿在望湖村實踐點。

受強颱風影響,山頂風大雨大,爲保障遊客特別是兒童的安全,昌北派出所聯合鎮街、城管等部門組成70餘人應急小分隊立即趕赴現場,因通往望湖村實踐點的路車輛無法通行,道路泥濘,應急小分隊通過小路徒步40分鐘到達望湖實踐點,對所有人員進行勸離,三個小時後安全將所有人員帶至山底,並將所有旅客妥善安置在旅館。

爭分奪秒,這是一種責任

10日凌晨5點多,臨安高虹鎮大山村一幢120餘平方米的民房在“利奇馬”的影響下牆體發生坍塌,幸好房屋的主人在11小時前被轉移到安全地方,一場悲劇得以避免。

81歲老太臨安暴雨中心一跪,這大概就是愛情的模樣

“利奇馬”來襲前,高虹鎮就全面開展農村獨居老人、危房排查工作。

這幢三間土木結構的小樓房居住着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鄭春香,鄭春香的子女均不在身邊。

發現這一情況後,大山村幹部和駐村組同志於9日傍晚6時,把鄭春香老太太轉移到安全住處。

81歲老太臨安暴雨中心一跪,這大概就是愛情的模樣

在河橋鎮七都村,聯村幹部和村幹部在巡查中發現寺塢片有一處疑似危房多處漏水,存在安全隱患,裏面住着一名兩次中風現癱瘓在牀的70多歲老人陳飛熊。

鎮村幹部立即對老人家進行勸離,隨後打算將老人轉移至他的大兒子家裏。

一波三折,七都村村長方玉嶺發現通往大兒子家的道路受阻,立即帶上工具前往清理出便道,以供通行。在鎮村幹部共同努力下,老人家被安全轉移到大兒子家中妥善安置。

溫暖相助,這是一種初心

8月9日下午18時左右,暴雨來襲,臨安區公安分局青山派出所接到轄區羣衆報警稱,有一名80多歲的老人找不到回家的路。

81歲老太臨安暴雨中心一跪,這大概就是愛情的模樣

據瞭解,老人患有老年癡呆,無法表述清楚具體住址。民警接警後立即趕往現場,在坎頭村路邊見到了走失老人,通過詢問民警得知老人家住餘杭,這次是回青山孃家找其弟弟,但老人具體地址無法表達清楚。

民警帶着老人冒雨在章家頭村挨家挨戶找尋了一個小時,終於在章家頭小店門口遇到其弟媳,在其弟媳的幫助下找到了老人的弟弟並將老人安全送至弟弟家中,民警交代其弟弟和弟媳要照顧好老人,特別是在臺風天氣盡量避免外出。

81歲老太臨安暴雨中心一跪,這大概就是愛情的模樣

從前天夜裏一直到昨天,臨安公安分局太湖源派出所警力和錦城派出所增援警力協同政府工作人員在臨安與安吉交界處市嶺自然村對臨水靠山的房屋和農家樂開展安全隱患排摸。

當排摸到丁家塢龍鬚山時發現兩名曾患小兒麻痹症導致身體無法自主行動的羣衆居住在四樓和五樓,因他們居住的房屋在嶺上,屬於風雨集中地情況非常危險,參與轉移工作的輔警汪志林二話不說背起老人,將他們安全送至山下的農家樂妥善安置,當晚汪志林連續奮戰不斷往返於市嶺村、救援點和村委三地,參與安全轉移羣衆130餘人。

10日中午12時,汪志林所在的應急救援小分隊對白沙村開展二次安全隱患排摸,發現羣衆轉移聚集點的農家樂附近水勢高漲,爲了保障轉移羣衆的安全,二次轉移羣衆工作立即展開,此時正在參與轉移的輔警汪志林突然臉色發紅,感到一陣頭暈目眩。

汪志林站定一分鐘後沒有告訴身邊同事,背起居住在四樓的身體行動不便老人,將其安全轉移到白沙村村委,安頓好老人後來不及停歇繼續投入到安全轉移工作。

此刻同事發現汪至林臉色泛紅、腳步緩慢,在同事的提醒下汪志林意識到有可能高血壓犯了,現場測量血壓發現已高達180,喫下降壓藥後被同事要求強制休息。

經瞭解,汪志林,今年56歲,是太湖源派出所的一名老輔警,每年參與調解糾紛100餘起,深受當地羣衆好評,此次他作爲白沙村二組應急救援小分隊成員,參與隱患排查、人員轉移、安全勸導等工作,當時已連續奮戰30多個小時,往返救援點、村委和各個村30餘次,同事只好強制送汪志林回去休息。

汪志林則表示稍作休息待身體恢復後,要回到應急隊伍繼續參與救援。

……

……

颱風中

這樣感人的瞬間

還有很多很多

向最美的人致敬!

臨安有你們,真好!

臨安抗臺還在繼續......

內容綜合臨安發佈

81歲老太臨安暴雨中心一跪,這大概就是愛情的模樣

( 編輯:陳伊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