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世界第一的植物飲料。喫茶始自中國人,而在宋代,有一種獨特的“分茶”烹茶遊藝頗爲流行。這應當是抹茶的一種,玩時“碾茶爲未,注之以湯,以笑擊拂”。此時,盞面上的湯紋水脈會幻變出種種圖樣,若山水雲霧,狀花鳥蟲魚,恰如一幅幅水墨圖畫,故也有“水丹青”之稱。

病中的詞人李清照沒有了“分茶”的雅興,卻不忘煮來“熟水”將息調養。所謂熟水,是採用植物或其果實作原料煎泡而成的飲料——堪稱冷飲的一種中藥湯。據元代丘處機所著《攝生消息論》,在夏季攝生消息中,明確指出夏季“宜桂湯、豆蔻熟水”。這說明時在夏日,也體現出詞人對調攝養生的瞭解。

話說這“熟水”乃是自宋代迄今頗受人們喜愛的一種中藥保健飲料,多供夏季祛暑飲用,後來還從單方變成了複方配伍,使祛暑保健的作用更爲顯著。李清照所飲用的“豆蔻連梢煎熟水”,用到的原料爲白豆蔻,也就是一款“白豆蔻熟水”。在元代陳元編寫的《事林廣記》中,有它的製作方法:

“白殼撿淨,投入沸湯瓶中,密封片時用之,極妙。”

夏日天氣炎熱,有時又熱中夾溼,“最難將息”。三伏天氣,外有暑熱圍困,若內中溼滯,外熱內寒,常見引發腹冷、腹痛、腹瀉等症狀。

著名南藥白豆蔻,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取其果實入藥用。一般是去掉皮,取裏面呈球形的果實(種子團,呈三室),稱之爲蔻仁,白豆蔻藥材所指就是。其單粒種子,中醫稱其爲“蔻米”;而豆蔻的“蔻”字,即爲物盛而多之意。白豆蔻味辛性溫,有化溼行氣、暖胃除痞、化滯消食的作用。白豆蔻的殼又稱“白蔻衣”,也有藥用功效。白蔻衣秉承蔻仁的餘氣,作用與蔻仁相同但藥性較緩,較適合那些脾胃略有餘滯的人,單用白蔻衣也可達到寬胸理氣和胃的效果。

白連衣,利於存放。詞人李清照應當熟悉白豆蔻的藥性。她不去其殼煮熟水,既因病體懶弱,粗其制,而也可能就爲了充分利用蔻仁和蔻殼共同的藥效。

南方熟識其生境的人說,白豆蔻生長在熱帶潮溼環境中,長在山溝陰溼處。而它擅長所治疾病,正是暑熱三伏天氣,人們感受溼氣所患疾病。而且白豆蔻溫中化溼,也能對抗脾胃的寒溼。《本草圖經》對用白豆蔻治胃因冷侵,解釋爲:“古方治胃冷,喫食即欲吐及嘔吐,六物湯皆用白蔻,大抵胃主冷,即相宜也。”

熟能生巧。歷史上熟水的運用也從單一原料到複方原料的發展過程。例如“白豆蔻熟水”發展成以豆蔻、甘草、石菖蒲三種藥材組成的“複方豆蔻熟水”,其在伏天飲服具有化溼行氣、溫中止嘔的功效。

熟水——中藥飲料的保健應用,曾爲皇宮貴族們所重視。清朝各代宮中的御醫,就有爲帝后妃嬪們在夏日開出消暑的香薷湯等中藥方劑,以及清暑益氣丸等丸藥。據清宮醫案記載,在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診病處方中,就常見以甘菊10-15克、霜葉5-10克、鮮蘆根5-10克、橘紅10克、炒枳殼5-10克爲組成的熟水配方,具有消暑明目、消食化痰等諸多功效。後來熟水在皇宮內又發展成具有多功能的配方,如有“草決明熟水”用於明目、通便,很適合夏伏天年老之人飲用,再如有“金銀花熟水”用於清熱解毒,很適合夏暑伏天時飲用。這些純天然的植物飲品,可充分發揮其保健調養之用。

教你做白豆蔻熟水:

將帶殼白洗淨,放入容器如茶杯或暖瓶,倒入開水(沸湯),加蓋密封片刻,就可以倒出來喝了。既在夏季,你自然可以放涼後取用。投入量據容器大小靈活掌握,不需要放太多,大茶杯中約每次三五粒即可,投得過少時香氣不夠,投得過多,其香氣會變得濃濁,少了清新暢快之感。夏天暑溼重時,喝點豆蔻熟水不僅能健脾開胃,還有止嘔的功效,是難得的夏季飲品。

更多中醫養生知識請關注微信公衆號:zyydqwz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