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以什么样的姿态陪伴他,是决定其人格素质的关键。有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每到假期,很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来参观博物馆,随之而来的不文明行为,几乎成了假期博物馆的常态。

在博物馆里碰恐龙怎么了?“灵魂质疑”折射出了啥

正值暑假,很多家长会选择带孩子到博物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近日,一张广东省博物馆的观众留言照片在网上引起热议。有人在留言本上发出了“灵魂质疑”:博物馆工作人员“管得好多啊”“不让孩子解放天性吗?”“跑怎么了跳怎么了?碰恐龙又怎么了”……

对此,广东省博物馆晒出截图并回应:在博物馆内遵循相关的礼仪规范,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提醒大家:博物馆礼仪,从娃娃抓起。

事实上,类似的话题已是老生常谈。几乎每到假期,当博物馆遇上“熊孩子”时,都会出现这样的参观礼仪问题:

陕西历史博物馆志愿者团队曾在微博中曝光,每次进博物馆第一展厅,好多人都是从“牵”蓝田人的手开始的……

无独有偶,武汉自然博物馆也在微博中曝光:约400元一只的蝴蝶标本,被小朋友们破坏掉玻璃展盒、撕扯掉翅膀。

有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每到假期,很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来参观博物馆,随之而来的不文明行为,几乎成了假期博物馆的常态。

未成年的孩子在博物馆跑跑跳跳,磕到碰到的可不是花花草草,很可能是价值不菲的展品。为此,博物馆做出限制,既是为了保护展品,也是为了避免孩子和家长们利益受损。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始终是孩子,是需要被包容和原谅的,他们所忽略的一个根本性前提是,公共场所与家庭内部完全就是两个场景。既然来到了博物馆,孩子便也是游客、是观众,而不是要无限迁就的、无限容忍的“小宝贝”。

在广东博物馆留言簿上我们看到,几乎每句话后面都有好几个感叹号,不难看出这位观众的内心是有多么的“委屈”和“愤懑”,认为自己的孩子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而这一“拷问”的出现,则折射出这位家长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的所有问题,基本上都是父母自己的问题。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行为导师,而言传身教也并非一句空话。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以什么样的姿态陪伴他,是决定其人格素质的关键。

一个人的爱心不仅仅表现在呵护孩子身上,还表现在是否具有公德心、在接人待物上是否保持一种素养和善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同样,父母的行为也对孩子今后的行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不当行为或言语,不仅会“以爱为名”而“摧毁”孩子的未来,更重要的是,这些影响因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从而缺少反省。

在父母与孩子陪伴的过程中,绝不是仅仅教会孩子生存,如何获取知识或者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他的内心种下真、善、美的种子。优秀的素质,是孩子成长无形的价值,是塑造孩子人格的重要条件。

父母的素质,其实就是“前素质教育”,这种前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整体教育的成败。父母的素质之所以决定着整个教育的成败,是因为父母良好的综合素质代表着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而拥有正确稳定的价值观念才是孩子做人做事的基础。

同时,父母良好的素质就如一股涓涓细流,看似缓慢却能温和、全面地浸润孩子的心灵,为孩子构建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这样的氛围才能滋养出健康的心灵、温厚的人格。

每一个孩子的到来都在提醒每一对父母:该提升自己的素质了。家长们要做的是以身作则,去带动自己身边的人,去影响自己的下一代,这样代代相承,薪火相传,则是家族、民族之福之幸,如此何愁小家大家不兴?

硬汉男星被曝出轨后又拒降8750万片酬?来“中国网”(CIIC_China)官方微信,搜更多猛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