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

有一种皮肤病

不大不小

不痛不痒

却令人无比烦恼


若被它盯上

唯一能够快速“解决”的就是

美图秀秀的消除笔


对,就是斑!


美容意义上的祛斑

在这个层面上一般指的是黄褐斑,又称肝斑,因其多呈对称、蝶形分布于面颊部,所以又称蝴蝶斑。在历代中医的文献典籍中,多将其记载为「面䵟」「䵟黯」「面皯」「面尘」「黧黑斑」等等。




现代医学对斑的观点

现代医学认为身体代谢废物的速度赶不上合成的速度,逐渐积累之后,被皮肤细胞极不情愿地吸收,在特定的条件下显现在表皮,形成我们熟知的色斑。



中医对斑的定义

在中医看来,抛去“祖传”黄褐斑,后天的形成,其实是人体内部环境的一个忠实反应,这就是“有诸内,必有诸外”的意思。所有的皮肤(外在)问题,都应该往“内”探求,以求从根本解决问题。


斑的成因

《内经·上古天真论》言:“(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丈夫)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35岁左右出现脸色变暗、黄褐斑的情况是正常现象。因为这是身体机能下滑的必然表现。但是目前来看,这个问题似乎有了年轻化的势头。



为什么

自己提前就显露了

若干年后才应该有的状态?


化妆品的使用上失当,戕害了自己的皮肤?

日常的调养中是否有不够细致周全?

……

还不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透支了自己嘛,

造成了提前衰老!

脾虚

脾是“背锅侠”,也是“冤大头”,什么问题都能跟它扯上关系。谁让它是「后天之本」呢!


脾的功能是运化水谷,在于营养物质的生成传输和水湿的代谢排出。


很多脸上长斑的人,其实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对脾过于辜负,导致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报复」结果。比如: 饮食不规律; 贪吃生冷辛辣肥甘厚腻; 过度的思虑 ,都会伤害到脾。


这种情况下的色斑,一般是灰褐色的,分布在两颧、眼下、鼻周、口周等处,伴有疲乏无力、食欲不佳、没精神、舌体胖、有齿痕等表现。


中医经典《难经》说:“(脾)主里血,温五脏”。意思是脾控制着血液的质量(垃圾含量)。当脾胃得到恢复,“通脉道,行血气”的功能越来强,斑点作为瘀滞,作为垃圾聚合点,都会慢慢被清除!


中医祛斑 · 内外结合


外用:莬丝子洁面

生菟丝子30克,加入适量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半小时,放至适合温度后,用药汁洁面,每天一次,连续半个月


《神农本草经》:菟丝子性平味辛,能“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汁去面皯。”对于面色暗沉、长斑的人来说,用煎煮菟丝子所得药汁洁面,是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内服:养生花茶·颜如玉

颜如玉这款茶配方取自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所载的“桂枝茯苓丸”,纯草本植物配方

活血破淤的藏红花和桃仁,温胃健脾的红茶,同时配以迷迭香、百合等,让整体茶饮温暖芬芳。

艾灸血海

每天坚持艾灸两侧血海各15分钟,或按摩5~10分钟,可以起到活血的作用,改善血虚血瘀引起的色斑。


而在艾灸前中后期,都不要忘了多多补充水分,米汤,花茶,不多说了哦~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股内侧肌隆起处


祛斑重在调脏腑,3招祝您由内美到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