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這個70餘歲的老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一直是低調、不怎麼輕易公開發言的存在,但在這半年間的顛覆出乎想象

文/姚贇

來源: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難以想象,數十年來一直以低調著稱的任正非這半年來至少公開說了25w字。

過去30年間,任正非公開接受媒體採訪的次數寥寥可數。但自2019年1月開始,任正非每月中下旬都會接受2-4場中外媒體的採訪,其中不乏一次包含多家媒體的圓桌採訪。不完全統計,截止至7月18日,任正非2019年共接受22場,百家中外媒體採訪。

爲什麼您現在這麼公開地來跟媒體進行交流呢?最近爲什麼這麼密集地接受媒體採訪?我們知道您平時極少接受媒體採訪,爲什麼現在願意接受採訪交流?數次採訪中,深圳衛視、《毎日新聞》、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NN等多家媒體記者向任正非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確實,對大衆來說這個七十餘歲的老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一直是低調、不怎麼輕易公開發言的存在,但在這半年間的顛覆出乎想象——半年似乎說了一輩子的話。

出現5000餘次的關鍵詞

7月20日,華爲公共及政府事務部在“心聲社區”發佈了任正非的《採訪實錄》電子版。文件中包含了2019年1月至5月期間,任正非接受所有中外媒體採訪的內容。

據統計,這份《採訪實錄》全文514頁,共計19萬字。而這19萬字中,還沒包含6月的法國《觀點》週刊、美國CNBC、《金融時報》的採訪,以及7月美國《雅虎財經》和意大利媒體圓桌的採訪。加上這些,任正非這大半年至少公開說了25w字。

那在這20w字中,任正非問及哪些難題,主要談了些什麼,又透露了哪些信號呢?盒飯財經(ID:daxiongfan)以《採訪實錄》爲數據來源,對重要的關鍵詞、關鍵詞相關的觀點以及頻繁出現的金句進行了梳理。

我們先來對個表——這裏的重點高頻詞彙是什麼意思。

重點,指的是在表述過程中具備重要含義或價值,比如“的、得、地”“首先、其次”“你我他”這樣詞出現頻率當然會很高,但考慮到解讀的價值並不是很高,所以這類詞並不包含在其中。同時,還有一些如“組織”這類,語境不同在文中具有多重含義的關鍵詞也未添加到其中。高頻,很好理解,就是出現頻率很高。這裏的出現頻率高來自兩個渠道,一是記者提問,二是任正非主動提及。一邊是代表着媒體和社會的關注點,一邊代表任正非和華爲的聚焦點。

“美國”1016次,“中國”789次,“未來”210次,“技術”189次,“法律”168次,“加拿大”152次,“5G”149次,“網絡安全”142次,“客戶”141次,“開放”140次,“科學”116次,“孟”(孟晚舟及孟女士)137次,投資105次。

以上是任正非《採訪實錄》中出鏡率較高的重點高頻詞彙。

近大半年,華爲孟晚舟事件、禁令、實體清單、備胎計劃這幾件大事相信大家也已經十分清楚了,這裏就不再贅述。外界想了解的也基本是華爲或任正非圍繞這些事件的信息、看法和應對策略。

有意思的是,從盒飯財經(ID:daxiongfan)整理的圖表中能發現,與孟晚舟相關的稱呼(孟晚舟、孟女士、女兒)累計出現了199次,其他相關的關鍵詞都未破百,甚至還有個位數的,如清單7次、禁令5次。

這些梳理出的關鍵詞中,大致可分爲五類,一是剛纔提到的,如孟晚舟、清單等圍繞華爲近半年危機事件的詞彙;二是5G、技術、產品、研發、網絡安全、人工智能、芯片、標準等涉及華爲業務技術方面詞彙;三是關於管理、教育、上市、商業、投資等商業管理方面關鍵詞;四類是如奮鬥、未來、開放、合作、信心等表達態度和觀點的詞彙;最後是包含了多重含義指向不明確的關鍵詞。

我們先來看下各類關鍵詞在在50個關鍵詞中佔比:第一類,危機事件的關鍵詞佔比22%;第二類,關於產品技術的關鍵詞佔比32%;第三類,商業管理方面的關鍵詞佔比22%;第四類,表達態度和觀點的關鍵詞佔比14%。

再來看下各類關鍵詞整體次數(即關鍵詞所佔席位和出現次數的總次數):5類、50個關鍵詞共出現了5072次,其中第一類累計出現592次,第二類1199次,第三類917次,第四類409次。

如果單純從上述兩組數據分析,任正非這半年的採訪基本是藉着事件的殼,在談華爲的技術、業務和管理。

關鍵詞背後隱藏屬性

《朝日新聞》記者爲任正非:美國禁止向華爲出口,華爲是之前已經做好準備,還是比較喫驚?如果之前就有準備,大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準備的?

在採訪中,任正非回答說,在2003年時就準備用 100 億美元把華爲賣給一個美國公司。原因就是判斷未來會有一場激烈的衝突,而且華爲可能會輸。但因爲對方公司的一些變故,交易未能完成。

還是2003年左右,華爲高層再次討論要不要出售公司這件事。少壯派一致否定出售,任正非和他們講:“那十年以後,我們要面臨與美國激烈衝突,要有思想準備”。

孟晚舟事件、美國將華爲列入實體清單,都是衝突的表現,區別僅僅是時間的早晚。

以上這段採訪中得知的故事,有清單,有衝突還有出售,如單獨將這三個關鍵詞提煉,在不同的人眼中將腦補出不同的畫面和情節。

單純的關鍵詞,缺乏立體的維度,也容易產生歧義和多重理解。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是將“被肢解”的詞彙放到語境中,同時再補充上事件背景。

我們來簡單梳理下華爲近半年來的重大事件。

這個背景下,我們來看幾個採訪中記者常問、任正非常答的高頻問題。

高頻問題1:對孟晚舟事件的看法和判斷?

這個問題不少於10家媒體向任正非提問,而任給出的答案大同小異。偶爾會在回答時講述一些過往與女兒相關的成長經歷,但基本回復的核心是,這個與華爲無關,正走法律程序,我們等待法律的結果。

以下爲任正非採訪中摘錄的原話

孟晚舟的事情已經進入了司法程序,我在這裏就不再做評述。

孟晚舟的事情,我們是通過法律手段來捍衛我們的權利。

我還是覺得孟晚舟事件主要依託法律來解決這個問題。

孟晚舟現在提起了她的申訴,我認爲是孟晚舟個人的事情,我支持她在這個問題上提起她的申訴,我相信美國和加拿大的法律都是公開、透明的,最終都會有一個正確的結果。

高頻問題2:近期多起負面事件對華爲的影響 

這一問題同樣也是記者提問時出鏡率較高的問題。而這個看起來比較“衝”和負面的問題,任正非的回答中積極、正面的詞彙佔據主體,如保持增速20%、感謝美國政府給了我們宣傳、外部催化內部的變革、美國對華爲來說是個小市場。

以下爲任正非採訪中摘錄的原話

經過三十年的奮鬥,華爲絕大多數的人都比較富裕了,他們艱苦奮鬥的精神正在喪失。華爲這個組織正在鬆散的過程中。美國的打壓推動了我們內部的團結,加強了內部的奮鬥精神,我們可以把多餘的幹部精簡掉。

華爲是家小企業,而美國來指控華爲公司。它可能對華爲好與壞還不能區分,但是把華爲的知名度提高了,讓全世界人民知道有個華爲,感謝美國政府給了我們宣傳。

我們的銷售額增長速度非常快,終端平均每個月增 長 50% 的銷售量,所以我們要感謝美國政府到處 爲我們做廣告。

高頻問題3:對美國和特朗普的評價 

美國提到了1016次,特朗普74次,蘋果56次,很難想象提到這三個關鍵詞時,任正非高頻率用了“偉大”這個詞。

以下爲任正非採訪中摘錄的原話

至今我還是認爲美國是很偉大的國家,因爲它先進的制度、靈活的創新機制、明確清晰的財產權、對個人權利的尊重與保障等各方面,吸引了全世界的優秀人才,從而推動億萬人才在美國土地上投資和創新。

對特朗普總統的個人看法,我還是認爲他是一個偉大的總統,敢於把稅收大幅度降下來,這是有利於美國產業發展的。

我認爲蘋果公司給我們做了榜樣,我們就向蘋果學習。

高頻問題4:關於如何建立其他市場的信任 

如何在財務方面進一步公開透明?華爲如何說NO?華爲如何保障用戶的隱私和信息安全?華爲如何建立其他市場的信任度?這些尖銳的問題直指美方一直懷疑的華爲與中方政府之間的關係。

任正非給出的回答思路很清晰,基本可以分爲三個方面:一是華爲雖然不上市,但是由 KPMG審計的,做不了假;二是政府已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已經表態“絕不會讓中國公司安裝後門”;三是華爲只要把產品做好,總會有人想買的;產品不好,再怎麼宣傳,別人都不會買。

高頻問題5:華爲未來如何應對 

在回答這類問題時,任正非經常會提到華爲爲什麼堅持不上市的原因。大致可以總結爲:我們不是上市企業,不需要關注財務報表,也不用過多關注正面還是負面的輿論。市場變窄了,我們就收縮,未來在哪裏,我們繼續前行,而輿論也不會影響我們的股價。

以下爲任正非採訪中摘錄的原話

我們不是上市公司,不關注財務報表的漂亮,更多關注自身實力的增長。

我們非上市公司不在乎財務報表漂不漂亮,只管戰略目標一定要實現。

全世界沒有一個上市公司敢像我們這樣 對同一個“城牆口”投入這麼多的炮擊量。

華爲是非上市公司,不追求數量增大,也不追求利潤高低,存活下來就不錯了。

我們區別於上市公司,我們不上市,就不會因爲財務報表的波動而擔憂。如果我們是上市公司,今天國際社會對我們輿論風波,股票嘩嘩跌。而今天我們沒有什麼感覺,繼續往前走。

高頻問題6:想對美國或全世界讀者/聽衆說什麼 

您之前說沒有很好的管道跟美國政府溝通,那現在這麼多外媒坐在這裏,您如果想有一些給美國政府說的話,您最想傳達的信息是什麼?如果想要借這個平臺對美國政府或者美國 社會說一些話,您特別希望講什麼?

以下爲任正非採訪中摘錄的原話

“合作”“共贏”這兩個關鍵詞基本都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出現。

全世界面對未來信息社會發展是要走 向合作共贏的,這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一個地方 的知識和文化封鎖起來,只有少數人知道,做出東西來,在交通不發達的時代是可能的。

我認爲,我們給美國老百姓傳遞一個看法,就是要“合作共贏”。

我們希望和美國加強合作,共贏這個世界,我們並不想擠掉美國公司。

合作纔是雙贏的道路,矛盾不會給雙方都帶來利益。

這個世界是需要合作共贏的,相互促進纔會互相受益。

小結

興來湖海不可遏,冥搜萬象遊洪蒙。這句話來自吳昌碩的《刻印》一詩, “洪蒙”即“鴻蒙”。

80餘日前,鴻蒙在大衆的第一印象中還是開天闢地之前那團混沌的元氣,而現在已經一個能被消費者具象感知到的全場景終端系統。8月9日,華爲消費者業務在其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正式向全球發佈其全新的基於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佈式操作系統——鴻蒙OS。

但是在《採訪實錄》的19萬字中,“備胎”提到36次,海思21次,鴻蒙1次。而鴻蒙唯一出鏡的那次,還是記者發問時涉及到的。

鴻蒙,是什麼?莊子通過求教者“雲將”與悟道者“鴻蒙”之間的對話解釋了“鴻蒙”的涵義,最終得出“鴻蒙,元氣也。”莊子所推崇的元氣本初——鴻蒙,與老子對道的狀很相似:“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老子所主張的恍兮惚兮、渾然一體的本初狀態,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初始之境。所以,鴻蒙之境是元氣未分的 “大樸” 之境。當然,將這個“備胎系統”命名爲鴻蒙,並不代表華爲在追求“大樸”之境,太過玄妙。

鴻蒙OS發佈現場,餘承東在現場發佈了它的英文名——Harmony OS:“鴻蒙用中文的意思可能有‘開天闢地’的意思,最接近的英語單詞就是 Genesis,開天闢地的意思。用漢語拼音表達鴻蒙太難發音了,我們取名Harmony,希望給世界帶來更多和平、方便。

結合任正非採訪中獲得的信息,對照鴻蒙OS的中英姓名,或許能發現爲何上述50個重要高頻關鍵詞中,任正非沒有選擇一個尖銳、對立、衝突的名詞,哪怕這是在回答一件件極具衝突性的問題。

任正非採訪金句

沒有,也許在三千年以後。如果你們有耐心,歡迎你們三千年以後去購買華爲股票。

我們覺得除了困難,都是困難,沒有不困難。

五千年以後的總統還是要由五千年以後的青年人來擔任的,我們相信年輕一代的奮鬥精神超越我們,一代比一代優秀,而不是一代不如一代。

“沉默不是懦弱,忍耐不是麻木。”

關於所以對你的問題:“爲什麼早期不說?爲什麼等到今天?”因爲忍耐不住了,只好說了。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堡壘最容易從外部加強。”

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自古英雄多磨難。

你可以非常直接、非常尖銳,我也會非常坦誠地回答,我們就是一個溝通。

除了不讓資本進來,其他什麼都可以討論。

谷歌可能要發明長生不老藥,也許我等不到(我退休)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