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一些華裔美國人和白人、黑人、拉丁裔人相處的很好,但是他們很少與自己的同胞交流,就好像他們不是華裔似的。

伊桑.陳(Ethan Chan)是一位華裔美國人,畢業於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他解釋了自己的原因,他說,“因爲一些原因,我不願意和其他華裔打交道”。

伊桑.陳說,在我人生的20多年裏,因爲一些原因,我不願意和其他華裔打交道。在過去的時間裏,我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富勒頓長大,那裏11.5%的人口是韓國人和中國人,在我住的社區裏,每一棟房子都有一個韓國或中國鄰居。然而,我沒有很多華裔朋友,甚至連亞洲朋友也沒有。

我在一箇中上階層的社區長大,周圍的人開的都是德國汽車,經常或每天在後院做BBQ。他們有很多錢可以揮霍。在我的小學和中學,學生的構成是40%的亞洲人,但對我來說,我沒有交到任何亞洲朋友。當我在小學的時候,我經常被人取笑,沒有人喜歡我,我被挑出來作爲一個奇怪的孩子。有傳言說我窮(我不是)、髒(我洗過兩次澡)和胖。有些人可憐我,但不在乎我。從一年級到八年級,我在成長過程中沒有任何華裔朋友。

當我進入高中時,我真正交到了朋友,但大多數都是非華裔,有幾個華裔和我有着相似的興趣,但是我很難與他們成爲朋友。這沒什麼錯,儘管我高中時超過三分之一的在校學生是華裔。我注意到的大多數華裔只有華裔朋友。當我試圖和他們交朋友的時候,他們說我是個“Twinkie”,外面是黃色的,裏面是白色的,這太奇怪了,難道他們自己不是嗎?

在大學,我經常被華裔埋怨。例如,在食物方面,我更喜歡Sizzler而不是中餐,而且我不會說普通話,我因爲“失去”我的傳統而受到批評(如果你會說兩種語言或三種語言,對你有好處,但不要對我說這種話,因爲我的父母積極鼓勵我在家裏和外面說英語)。另外,我觀察到很多華裔只關注成績,不想做藍領。當我選修汽車技術的時候,我是班上唯一的亞洲人。

現在,我買了一些中國的東西,比如中餐和電視劇,但僅此而已。在我長大的過程中,我遇到的大多數華裔都是混蛋,所以我不願意和他們打交道。重點是:人們追求不同的興趣,就這麼簡單。

(本賬號有專職法務,抄襲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