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是個入門容易但精通很難的活動,有時候看着別人也就是同樣的拋竿稀奇釣,但人家的漁獲就是比你要多,這也是很多新手釣友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其實決定漁獲的因素有很多,有時候或許是天氣不給力,有時候是釣位沒選好,但更多的是一些基礎細節做得不到位,比如說調漂環節中的找底這個細節。

衆所周知,找底是釣魚這個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對漁獲的多少也是起了決定性作用的。怎樣找底網上的教程也有很多,這裏就不多說了。但是路人甲想說的是,很多人找底的步驟是沒問題,但都沒找到真正的底。找不到真正的底,就很容易出現離底和過底的現象,自然不會有理想的漁獲。

找底不準就很容易空軍,這幾個現象都是找底不準的表現,記牢了

爲啥會出現離底現象?出現離底現象後浮漂有哪些表現?

之所以出現離底現象,多半是調配不當,受到水面或水底的雜物干擾,比如說水草,異物,浮萍之類的,餌料的比重不均勻,中途更換了釣組,比如說原來是大鉤換成了小鉤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尤其是一些特別喜歡釣靈敏的釣友,很容易出現鉤餌離底的現象。

出現離底後浮漂會有哪些表現?如果在作釣的時候浮漂經常出現“走漂”,浮漂動作很多但提竿不中魚,下鉤的中魚率比上鉤高很多。這些都可能是離底的現象,需要將浮漂往上推。

找底不準就很容易空軍,這幾個現象都是找底不準的表現,記牢了

​那麼爲啥會出現過底現象呢?出現哪些跡象說明過底了?過底現象一般都是在找底的過程中沒有找到真正的底,比如說水底比較複雜,水底水草,亂石,雜物,淤泥比較多,鉤餌容易陷入這些縫隙中。尤其是在一些沒人打理的野塘,小河溝或者水特別肥的水域,就很容易出現過底的現象。因爲這些雜物雖然有一定的承重能力,但是對於比重比較大的餌料或比較大的鉤餌來說還是壓力太大了。出現過底後,通常的表現爲浮漂一動不動,甚至窩子裏魚星四起就是沒魚喫餌。

找底不準就很容易空軍,這幾個現象都是找底不準的表現,記牢了

那麼怎麼解決呢?

方法一,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下拉浮漂,利用浮漂本身的浮力把鉤餌從淤泥或雜物里拉出來。但是有個缺陷就是不知道醬層和雜物層有多厚,所以浮漂下拉多少需要反覆試驗,否則容易過底。如果調目比較低,下拉後還是沒辦法將鉤餌從淤泥層裏帶出來,也可以修剪鉛皮增加浮漂的浮力。

方法二,換個喫鉛量更大的浮漂,如果不想更換釣組或者修剪鉛皮,可以換個喫鉛量更大的浮漂。在半水掛上雙餌先記住浮漂露出來的目數,比如說浮漂露出3目,那麼我們就可以把釣目設定爲4目。就相當於在掛雙餌調漂了,這種方法也很實用。不過換上新漂作釣後等個把小時後要重新驗漂,有些浮漂有喫水現象,很容易出現調目發生變化的情況。

方法三,降低餌料的比重,既然餌料陷入泥層(雜物)裏,那麼我們可以把餌料的比重降低,讓餌料更鬆散,比重更輕,讓鉤餌浮在醬層或半浮在醬層上。這樣水底的魚就能很輕鬆的發現鉤餌了。這種方法也可以和上述2種方法相結合,效果會更好。

找底不準就很容易空軍,這幾個現象都是找底不準的表現,記牢了

​最後:釣魚是個非常注重基本功的活動,尤其是調漂找底這些基本功。這些基本功就好像我們穿襯衣的第一步,如果第一個釦子就扣錯了,那麼怎麼調整剩下的幾個釦子都沒用。所以說找底不準,再怎麼研究餌料和神奇的釣技釣法效果也不會有多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