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网络上常出现如“二十分钟读完中国书法史”等类型的链接,内容精选从古至今各个时期的代表书家以及代表书迹,图片高清,点评到位,编者可谓用心良苦。

这反映出了当下社会各阶层学习书法的热情普遍提高,然而生活节奏也在加快,各类事务繁多,要想两者兼顾,人们只好从简着手。阅读这类文章,也算是快速了解书法史的一种手段。

人民美术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书法历史类图书《极简中国书法史》

史者,鉴也。从魏晋到明清乃至当今,勤于梳理中国书法史者代不乏人,主要目的在于总结前贤与今人在书法上的得失,明确书法发展的走向。

每一种书体的形成和每一种风格的定型,都是在不断地继承与创新中实现的。有研究者梳理出隋碑书体与欧体的递进关系,也有人总结出成功书家习颜体者居多……了解书法史,进而确定学习方向,对习书者是有指导和帮助作用的。

人民美术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书法历史类图书《楷书王国》

书史上有“用笔千古不易”之说,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但涉及到个人风格,每个书法家对书写的处理、结构的安排、章法的布局等方面又各自有其精妙之处。

不少人临帖、创作不得要领,总对自己的学习效果不满意,这和个人的洞察能力、对笔的控制能力是有关系的。如果能对书史中各家风格、技法多加研究,是不是会多些裨益呢?

人民美术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书法理论类图书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学习书法史,就会了解到一个异彩纷呈的前人书法创作的世界。书法家们的人生际遇、生活志趣等都会对我们的书法学习有所启示。

米芾、董其昌、王铎等都是收藏、鉴赏之名人,与各种名迹朝夕相处,并心追手摹,应该是他们书法上有如此建树的一个原因吧!

北宋 米芾 《珊瑚帖》页 纸本行书

26.6cm×47.1cm 故宫博物院藏

习书者亲近先贤、关注当今书法的发展、热心身边一切与书法有关的事迹,也可当作书法史学习的一个部分。

作为书法老师,对书法教育的热情不可谓不高。临池习书,也不可谓不勤。如果再在文学素养、书史学习等方面形成更有力的支撑,应该能做出更大的成绩吧。

明 董其昌 《行书宋之问诗》卷 金粟山藏经纸

30.9cm×横468.5cm 故宫博物院藏

内容选自《书法教育》2018年增刊

作者:杨继东 (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书法教研员)

《习书 先从了解书法史开始》

《书法教育》2018年增刊 点此购买

本文中书法类图书可从

官方微店“人美商城”、

天猫店“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旗舰店”

购买!

- END -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