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他本是中校營長,日軍進攻山海關時死戰不退,最終壯烈犧牲

第二十四章 血灑榆關

王延文駐守第二年的時候,也就是1932年元旦的時候,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情,當天晚上,王延文和安德馨和駐守在山海關的獨立第九混成旅626團一營的四位連長們在討論關於山海關南門一帶的防守情況的時候,也就是在晚上10:00左右的時候,傳來了了數聲爆炸聲。

雖然是元旦,但是當兵的知道,這不是爆竹聲,這是炮聲!

因爲是元旦時期,所以無論是王延文還是安德馨,他們都更加對城中的守備和防禦力量十分擔心,因爲害怕連隊主官出現鬆懈的心裏所以連夜正在召開連級以上軍官會議,安德馨聽到炮聲之後說到:“怎麼回事出去看一看。”一個士兵匆忙跑過去詢問情況。

過了一會衛兵回答道說:“報告營長副營長,從車站附近發生爆炸聲,好像是鬼子向車站發動了炮擊。”

安德新聽聞這樣的彙報,一邊下令分發武器彈藥準備戰鬥,一邊吹哨讓官兵們從被窩當中爬起來,由於平時訓練有素,從集合到準備戰鬥僅僅用了4分鐘。院內,數百名士兵已經分發好武器列隊站在安德馨和王延文面前。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僅僅過了不到幾分鐘,衛兵又來報到:“報告安營長,王副營長,日軍指揮僞滿的便衣隊已向山海關北門發動進攻,被我城防哨兵擊退。”

安德馨聽到彙報之後頓時將槍機打開,拔出手槍說道:“日本人終於動手了,奶奶的,王副營長,你現在立刻去向石團長做彙報,現在所有人跟我去城牆作戰。”

團部裏早已燈火通明,獨立第九混成旅的622團團長石世安已經正在積極佈防。可是此時此刻對於石世安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難題,剛剛他得到通知,由於日軍要求他打開城門時他並沒有打開,此刻南關警察分局的分局長已經被日軍活捉,南關分局的警察被日軍繳械。但此刻的石世安哪裏有空管這些閒事,大戰在即,作爲這的最高軍事長官,他已經是相當緊張了。

當天凌晨裏,戰鬥已然全部開始,此刻安德馨所在的一營正在城頭上阻擊日軍,從凌晨5:00到上午10:00,日軍就已經將重炮對準山海關城牆,炮火激烈,官兵傷亡很大。王延文知道,自己所在的這支部隊雖然相對於過去自己帶的義勇軍裝備強了不少,但是與日軍相比裝備仍然相差十分懸殊。

王延文和安德馨一起站在城頭上阻擊日軍,城外,每一輪日軍炮火結束步兵就會衝上來衝鋒,由於缺少掩體,安德馨營所在官兵傷亡慘重,許多傷員甚至來不及送下城去治療,正在這時,韓要先端着一挺輕機槍帶着幾十個士兵跑過來說道:“安營長,王營長,626團二營加強排奉命趕來支援你們。”

王延文一邊射擊一邊命令道:“快把受傷的弟兄們抬下去。韓要先招呼一聲,隨即一些士兵將受傷的士兵跑上過去。

山海關車站和城牆上已經是戰火一片,面對如同潮水般的日軍,王延文只好組織部隊使用手榴彈投擲到城樓下遲滯進攻的日軍,然而很多士兵在投擲手榴彈的一瞬間就被子彈擊中。

多少年之後,當王延文故地重遊來到山海關的時候,仍然依稀能感受到當年戰場的氣息,的確這一場戰役太慘烈了。

山海關之戰註定是一場並不平等的戰鬥,無論是從日軍的炮火數量還是兵力配置相對626團都佔據了很大優勢,而當時守城的守軍只有兩個多營,凌晨時日軍的飛機又趕來支援,戰鬥持續了一天一夜。在這段時間內,王延文已經24個小時沒有閤眼。

突然一個士兵在這個時候跑來報告:安營長,敵軍已攻破東南城角,東南城郊是626團防守的薄弱地區,此前626團的兩名連長及所部官兵百餘人在此全部罹難,戰鬥到了這種慘烈的情形。安德馨營長立刻說道:“王副營長,你在這兒全力阻擊日軍,我帶人去增援東南門!”

戰鬥正是激烈之時,王延文甚至來不及和安德馨作告別就再次投入了戰鬥,安德馨營長就早已抱着機槍前去增援,南門的戰鬥異常慘烈。

此時安安德馨周圍官兵只有20餘人,不足一個排,南門魁星樓上,日軍士兵已經佔據制高點,居高臨下射殺周圍抵抗和逃竄的士兵,安德馨知道,如果不收復南門,山海關將朝不保夕,想到這他回頭說道:“弟兄們,前面就是鬼子剛佔領的南門,我曾經說過,只要我還活着,日本人就甭想從這個地方踏過去,想佔了山海關,先從老子的屍體踏過去,今天我就要去實現我的諾言去了,有種的跟我一塊衝上去!說完抱着機槍開始向敵人猛烈射擊。

南門外的日軍被突如其來的機槍火力打蒙了,他們清楚地看到,一個身材高大的軍官端着機槍和十幾個士兵衝向了南門陣地。

安德馨邊打邊衝鋒,周圍的士兵也勇敢的向陣地衝鋒過去,就在安德馨快要衝進南門日軍陣地時,一發熾熱的子彈擊中了他的胸腹,他沒有看傷口就端着機槍對着射向他的日軍一個短點射,然而飛來的第二顆子彈擊中了他的左臂,隨即一顆炮彈在他的身邊炸響,安德馨瞪大雙眼,旋即重重的倒在地上,兩隻眼睛怒目而睜。

(安德馨:河北保定人,行伍出身,東北軍獨立混成第九旅六二六團中校營長,1933年1月3日在山海關戰鬥中,多處中彈,壯烈犧牲,終年40歲)

《無銜之將之抗戰傳奇》是一部作者嘔心瀝血多年的精心作品,訴說了以王延文爲代表的抗戰英雄在十四年艱苦抗戰的艱辛歷程,作者每每想起這些爲國捐軀的英雄,不僅潸然淚下,萬望讀者朋友們垂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