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華爲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鴻蒙面世了,這已經不能簡單地稱爲手機操作系統,而是面向未來5G的多平臺操作系統,相信相關的文章大家已經看了很多了,主流價值觀這部分我就不多說了,我僅從我的一些視角談談我的看法:

1)發佈會的坐席並未坐滿,我的估計是參會的媒體人居多,開發者較少,這與蘋果的開發者大會還是有較大的差距,但也很正常,這是鴻蒙的首次亮相,並且這個操作系統目前並未全面開放,蘋果安卓從數量上還是主流,但是我們也能從側面看出,開發者的興趣似乎並沒有想象中的大;

2)發佈會中餘承東演講包含大量技術術語,不是這一行的聽不懂很正常,我去查了一些資料,比如這次比較推崇的微內核概念,這是linux創始人最先提出的,但是他當時把這項技術稱爲“失敗的”,所以,不知道華爲是否真賦予這個技術新的生命;

3)雖然我對編程幾乎可以說是並不在行,但畢竟在互聯網公司混了很多年,對於餘承東所言“華爲長期致力於包括芯片和OS在內的底層技術創新,把複雜留給自己,把簡單留給開發者。”

目的是爲開發者簡化開發程序,所以華爲會做很多底層模塊化的東西,但是如果很多東西都被模塊化了,出來的東西必定面臨着同質化,這就是爲什麼說一件事應該簡單,但不能過度簡單,這會削弱其護城河。

究其原因,華爲之所以希望給開發者簡化,主要原因還是鴻蒙的定位,他不是專門爲手機甚至PC開發的操作系統,而是面向5G多平臺,這裏面就有兩個問題的考慮:

第一,跨越多平臺,要求其複雜度降低,否則兼容性就會出問題,華爲先打好模塊,這樣是爲了更好地實現平臺跨越;

第二,多平臺涉及的開發和作者多爲傳統企業,比如汽車、家電,這些都是傳統廠商,編程這塊對於他們來說是弱項,所以,需要降低他們的開發難度。

基於這些原因的考慮,鴻蒙其實對於手機操作系統來說,就過於粗顆粒化,這樣從競爭角度來說,和IOS以及安卓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華爲並沒有強行切換操作系統,目前依舊沿用安卓,推出鴻蒙一方面是爲不時之需,一方面是提前在5G操作系統領域建立頂端優勢;

4)從研發能力來說,華爲無疑也是大幅領先於同行的,之前這個系統大概是要年底才能面世,現在8月份就推出了,對比下你們買的科技公司,是不是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5)總體來說,我們有理由相信,華爲的技術是領先的,這是我從這家公司的利益組成推理得出的,華而不實、製造噱頭不是這家公司所追求的,它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討好投資人,股東大部分是企業員工,裏面技術人員、科學家不在少數,實實在在的技術纔是他們所追求的。

當然,我是從一個非專業者的角度來談談我的看法,有的問題說的可能也不一定對,歡迎專業人士批評指正。

無論如何,我們能夠在這個時代擁有華爲這樣的公司,應該是讓人驕傲的事,我之前說過,現在我們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在未來各類科技風口占據上游優勢,這是我們實現復興的關鍵,而不是靠房子,我之前列過近期我們的技術突破,今天又可以多加上一條了:

1)5G領域我們已經佔據了產業鏈上游優勢;

2)人工智能與芯片領域,中國“天機”芯片登上Nature雜誌,該芯片是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芯片,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既可支持脈衝神經網絡又可支持人工神經網絡的人工智能芯片;

3)區塊鏈領域,央行:加快推進我國法定數字貨幣(DC/EP)研發步伐,跟蹤研究國內外虛擬貨幣發展趨勢,積極迎接新的挑戰;

4)航空航天領域,我們的大飛機已經經過多輪測試,近期我們完成了登月計劃,下一步就是火星探測;

5)操作系統領域,華爲鴻蒙O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