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到底爲何物

紅綠燈作爲重要的交通指示信號,已經深深地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也是小學課本中的一句經典順口溜!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爲什麼選擇紅綠黃這三種顏色?紅色在可見光譜中波長最長,可視距離要比其它顏色更遠,因此,便被用作火車的交通信號燈,同時也因其醒目的特點,很多文化將紅色視爲危險警示標誌。而綠色在可見光譜中波長僅次於黃色,因此成爲了比較容易看見的顏色。在早期的鐵路信號燈中,綠色最初代表“警示”,而無色或白色代表“全線通行”。

前世今生

據說,1859年,英國一位紡紗工人想出一個以燈光顏色控制交通的辦法,他製造了一盞有活動遮沿設備的油燈帶到倫敦,可惜的是,當時這個發明並未引起政府重視,事情也就不了了之。第一個"紅綠燈"於1868年12月10日,在英國倫敦議會大廈前的馬路上出現了。那時還沒有電,使用的是一種煤氣燈,安裝在一根7米高的鋼柱上,一面是紅燈,一面是綠燈,可以轉動。世界第一盞電氣紅綠燈於1918年出現於紐約;上海第一盞紅綠燈於1919年出現於法租界;20世紀20年代,上海進而出現自己發明的紅綠燈之間的黃燈,1927年,發明者胡汝鼎因此而獲獎。

背後趣事

胡汝鼎於上世紀20年代懷着“科學救國”的抱負到美國康奈爾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深造,是愛迪生的高徒。一天,他站在繁華的十字路口等待過馬路,看到紅燈信號亮起(正要過去時,一輛轉彎的汽車“呼”地一聲擦身而過,嚇得他出了一身冷汗。回去後他反覆琢磨,想到在紅、綠燈中間再加一個黃色信號燈提醒人們注意安全。不過,胡汝鼎可不僅僅是一位工程師,在教育方面也頗有建樹。他於1930年歸國,任浙江大學教授。

更加智能化

如今,人們已經不滿足於紅綠燈作爲交通指示燈的基本功能,智能化已經成了新的發展趨勢。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簡稱ITS)是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方向。

ITS的研發和使用可以分爲三個階段。1、1960到1975,年美國研發道路與車輛通信系統,日本研究了道路與車輛控制系統,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制,最終未能實現。2、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核心技術研發和實驗,各歐美國家初步形成了智能交通體系。3、產品化階段,將ITS大量應用到實際交通系統中,並在各種的科技競賽中,ITS的發展也越來越快。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智能指揮系統會使得日常交通更加順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