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人玩什麼。當然,唐朝進口的動物遠不止大象和犀牛,還有一個代表動物,那就是獅子。

《長安十二時辰》迎來結局,幕後大boss是他,你猜對了嗎?

這個暑假最火的劇,無疑是這部豆瓣8.5分國產良心劇《長安十二時辰》,連帶着“十二時辰”一詞也成爲熱詞了。

8月12日,這部48集的國產連續劇迎來大結局,爲了給大家留下懸念,就不給各位劇透幕後大boss是徐賓了。

《長安十二時辰》迎來結局,幕後大boss是他,你猜對了嗎?

可以說,因爲這部劇,“唐朝熱”點燃了這個夏天。藉助這部劇,我們得以一窺真實的唐朝人生活面貌。

內行看門道,好劇要配冷知識。劇完了,但如果你對唐朝文化意猶未盡,不如喫下路上讀書的安利,給大家分享一本書關於唐朝的“嚴肅”研究書籍《撒馬爾罕的金桃》。

《長安十二時辰》迎來結局,幕後大boss是他,你猜對了嗎?

看這個書名,估計很多朋友都納悶,這個撒馬爾罕、金桃和唐朝什麼關係呢?

撒馬爾罕,是一座歷史名城,位於今天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也就是說,撒馬爾罕的金桃是唐朝的舶來品。沒錯,在唐朝時期,當時的人就能喫到中亞地區生長的桃子!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經濟貿易和對外開放的政策。

作者薛愛華,是20世紀下半葉西方唐代研究的領軍人物。《撒馬爾罕的金桃》選取中華民族最值得驕傲的朝代——唐代爲研究對象,詳細研究了當時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進。

今天,就來給大家扒扒唐朝貴族平時的休閒娛樂是什麼?他們養什麼寵物?唐朝姑娘又愛佩戴什麼首飾?

1.唐朝貴族最愛養烈鳥

唐朝人玩什麼?怎麼玩?騎馬打球是玩,皇帝也熱衷。但說要說真的玩,是要玩出品味玩出檔次的。比如說,玩鳥。

那個時候的人,玩的可不是畫眉和八哥這些玲瓏小可愛。他們玩的都是大鳥,比如說,老鷹、雕、鶻、孔雀,還有一種可能你都猜不到:鴕鳥。

這些鳥兒,當然不能裝在籠子裏養。比方說老鷹,大個頭,性子烈,哪裏能裝在籠子裏?那麼,唐朝人爲什麼要養老鷹呢?很簡單,爲了打獵。

養狗養鷹來打獵,這是老傳統了,還真有個成語來說這事,叫飛鷹走狗。這成語一聽就是貶義的,說的就是那些紈絝子弟,遊手好閒,不幹正經事。

《長安十二時辰》迎來結局,幕後大boss是他,你猜對了嗎?

但唐朝的皇帝們貴族們覺得,養個老鷹還不夠,還不夠帶勁兒。他們最喜歡養什麼呢?雕,尤其是金雕。除此之外,他們還喜歡鶻,就是海東青,唐朝人管它叫“霜雕”。

你可能要問了,唐朝人爲什麼喜歡這些猛禽呢?因爲唐朝尚武,猛禽,多威風,特別符合唐朝人對於勇敢、自由精神的追求。你平時可以留意下,影視劇裏唐朝將軍的官服上,繡的不是老虎、獅子,就是些鷹、鶻等生性兇悍的猛禽。

2.彪悍的唐朝人,拿猛獸當寵物

現在很多人也愛養些寵物,養貓養狗的。《長安十二時辰》裏,有一次張小敬牽了一條細犬。你別以爲人家在遛狗,那是在查案,細犬類似於偵察犬。那唐朝人,特別是皇家,都養些什麼呢?說白了,都是些大傢伙。比方說,大象。

《長安十二時辰》迎來結局,幕後大boss是他,你猜對了嗎?

說到大象,你肯定知道,這傢伙不是生長在非洲,就是亞洲的熱帶地區。看上去,它們特別怕冷。但實際上呢,在唐朝以前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國北方經常都能見到大象。但是,後來氣候變冷了,森林變少了,人變多了,大象就待不下去了,一個個跑到南方去了。

到了唐朝時候,北方根本就沒有大象了,它就成了稀罕的寶貝。想要在長安看大象,那就得在南方找了。當然,唐朝人不會親自跑到南方去抓,反正不愁沒人送。東南亞地區的林邑國、真臘國、扶南國,差不多就是今天越南、柬埔寨一帶,基本都會爭着向唐朝進貢大象。

你想想,這些大象也挺辛苦的,從大老遠的東南亞跑到今天的西安和洛陽,那得多遠。旅途勞頓,所以它們可是被好好伺候了一番,平日裏,不僅喫得好喝得好,到了冬天,爲了怕它們凍着,又是披羊皮,又是掛毛毯,這待遇,一般老百姓都享受不到。

當然了,待遇這麼好,也都不是白給的。大象在唐朝,可不是整天站那發呆,宮裏面搞慶典的時候少不了它們。除此之外,大象還經常給皇帝表演鬥象和舞象,據說,唐玄宗還特別喜歡看舞象。

《長安十二時辰》迎來結局,幕後大boss是他,你猜對了嗎?

除了大象,跟它們命運差不多的還有犀牛。

與大象不一樣的是,在我國,犀牛倒不算多稀罕。在唐代,犀牛在長江以南、特別是湖南的南部和西部,跑的倒也挺歡騰。但是,犀牛這東西性子很兇,又很野,搞不好就拿角撞人,唐朝可能從來就沒人敢馴化它們。因此,唐朝那些用來參加宮廷表演的犀牛,也是從國外進口的。

不過,犀牛這玩意兒,對氣候的適應性比大象要差多了。冬天裏,大象套幾件羊皮,還能扛一會兒。但犀牛就不行了,大老遠進口來的,經常是到第二年冬天就給凍死了。

當然,唐朝進口的動物遠不止大象和犀牛,還有一個代表動物,那就是獅子。

《長安十二時辰》迎來結局,幕後大boss是他,你猜對了嗎?

現在,世界上差不多隻有非洲纔有獅子了,但在古代,亞洲也是有獅子的。當然了,不包括我們中國,要找獅子,得去印度或者中亞那邊兒去。所以你瞧,中國古代要是有獅子,那差不多都是進口的。

唐朝的獅子,有的是中亞的康國送的。康國在哪?差不多就是烏茲別克斯坦一帶。還有個國家叫吐火羅,曾經三次向唐朝貢獻獅子。其他的獅子,還有從波斯和阿拉伯進口的。不過,到了後來,進口獅子就被唐中宗李顯給叫停了。

《長安十二時辰》迎來結局,幕後大boss是他,你猜對了嗎?

唐中宗信佛教,大家都知道,信佛教的人不喜歡殺生,因此,唐中宗繼位之後,便下令不許養鷹犬了,也不許打獵了。至於獅子,肉食動物,他當然不喜歡了,所以就叫停了。這當然是表面原因,不過實際情況很可能是養獅子花費太高,連皇帝都不想養了。

此外,唐朝進口的走獸,還有獵豹、貂、羚羊、土拔鼠、貓鼬、鼬鼠等等。

3.唐代美女都喜歡些什麼玩意?

《長安十二時辰》裏的聞染姑娘,是聞記香鋪的女兒,能夠配置出獨特的香料配方——降芸神香(原著里名叫降神芸香),聞染將香囊佩戴在身上,效果就像幾百年後的歐洲高端香水。而她製作的香囊,連唐朝名媛、王忠汜的掌上明珠王韞秀都喜歡。

《長安十二時辰》迎來結局,幕後大boss是他,你猜對了嗎?

除了香囊,唐朝美人還喜歡珠寶。在唐朝,最受歡迎的珠寶不是鑽石,也不是寶石,而是玉。

5000多年前,中國人就開始使用玉器了。到了唐朝,中國人用玉器的時間差不多也有3000年了,不過,也不是隨便一塊玉就可以拿來用的。唐朝人用的是什麼玉呢?和田玉。

和田位於今天的新疆,唐朝時候叫“于闐”。在今天,和田玉是一等一的高檔貨,差不多得是最貴的。唐朝人當然也喜歡和田玉,但新疆實在是太遠了,自己去採不方便。這種材料,還得靠進貢和進口。

唐朝進口的玉里面,不僅有原料,還有製成品。比方說,“崑崙玉盞杯”,從造型上就不像是國產貨,差不多是跟西域那邊學的。吐蕃玉高腳杯,則肯定是吐蕃那邊做的。

唐朝的玉器還有很多種,如果總是要說玉,那我們說也說不完。現在,我們再看另一種寶貝:玳瑁。

《長安十二時辰》迎來結局,幕後大boss是他,你猜對了嗎?

玳瑁是什麼?其實它不是什麼寶石,是一種大型海龜,得有一米多長。平日裏喫點魚,沒事就在沙灘上挖個坑下下蛋。看起來,玳瑁和人類真的是一點關係都沒有,那麼,爲什麼它也成了奢侈品了呢?

怨不得別人,怪就怪玳瑁的龜殼長得太漂亮。自古以來,人們就覺得玳瑁殼是祥瑞的象徵,戴着有福氣,能辟邪,能鎮宅,算得上是功能齊全。因此,過去人經常用玳瑁殼來做髮簪、做頭飾,到了今天,還有拿它做眼鏡框的。不過,我們要鄭重說明一點,玳瑁現在是國家保護動物,禁止買賣。

那麼,玳瑁殼是哪裏來的呢?唐朝當然也產玳瑁,但更多的還是進口的。這些玳瑁殼,差不多都是原產於南海那邊的。

《長安十二時辰》迎來結局,幕後大boss是他,你猜對了嗎?

既然都說到玳瑁這種水裏的珍寶,我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個水中的寶貝,啥呢?珍珠。

現在,珍珠的價格不如鑽石貴,很簡單,人工養殖的珍珠大把大把的。但在唐朝那會兒,珍珠差不多都是純天然的,一個蚌裏產不產珍珠,完全看運氣。所以,珍珠就稀罕了,國內產量不夠,可是需求量又大,那就只能從國外進口了。外國商人,特別是波斯人,經常把大把珍珠賣到中國來。應該說,唐朝人和現在到巴黎排隊掃貨的人差不多,都特別喜歡奢侈品,消費力着實驚人。

《長安十二時辰》迎來結局,幕後大boss是他,你猜對了嗎?

你可能要問,唐朝進口那麼多珍珠,都是爲了拿來當配飾嗎?當然不是,珍珠還有個別的用途,比如當藥用。

在唐朝的醫生手裏,珍珠是用來治療白內障的。具體原因嘛,是因爲珍珠的外形和眼睛挺像,而且清澈明亮,醫生們覺得靠譜。除了治眼睛,道教徒認爲,珍珠粉可以延年益壽。

關於唐朝的休閒娛樂,就分享到這裏了,感興趣的朋友,趕緊找來原書大快朵頤吧。

編輯|涼山

排版|涼山

路上讀書:全球名校博士30分鐘精讀一本好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