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不僅鹹還要辣,更要配麪條!喫豆花這一局貴州遵義人贏了

丨我單方面宣佈,喫豆花這一局遵義人贏了丨

豆花不僅鹹還要辣,更要配麪條!喫豆花這一局貴州遵義人贏了

- 風物君語 -

問:豆花喫甜還是喫鹹?

遵義人表示:

喫辣的!

還有配上面條!

到了遵義

豆花面是絕不能錯過的

因爲那是遵義人

送給全世界喫貨的禮物

豆花喫鹹的還是甜的,是南北“鹹”“甜”兩黨爭論的焦點問題,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在兩派的夾縫之中,其實還有一部分人與衆不同,那就是不僅要喫鹹的,還要辣!遵義人大多屬於此列,其獨創的豆花面更算得上是其中的代表。

1

當豆花遇到麪條

豆花不僅鹹還要辣,更要配麪條!喫豆花這一局貴州遵義人贏了

▲ 豆花面。插畫/林天意

豆花面,顧名思義,由豆花和麪條組成。碗裏微黃的鹼麪條上蓋着一團雪白、細嫩的豆花,麪條浸在麪湯之中,喫上一口,柔軟滑爽,辣香味濃,淡淡的豆香味在口中久久不散。面上蓋着的豆花十分講究,是用貴州本地產的黑眉毛土黃豆,經清洗泡發,然後磨漿、熬煮、過濾、點化而成。

前面的製作步驟和全國大多數地區做法都差不多,它的獨到之處在於最後的點化,一般點豆腐或豆花用的是鹽滷水或石膏,而遵義豆花面裏的豆花,卻是用自然發酵帶些微酸的窖水點制。窖水又叫酸漿,是由前一次點豆腐的漿水經存放發酵製成的。用這種酸漿點的豆花,既沒有石膏或滷水的苦澀味,又會比一般豆腐細嫩軟綿,回味裏還帶有一絲獨特的豆香。

豆花不僅鹹還要辣,更要配麪條!喫豆花這一局貴州遵義人贏了

▲ 豆花面的寬刀面。攝影/朱銳

薄而透的寬鹼麪條是遵義豆花面的一大特點。這種面,比我們常見的韭菜葉子寬,但又比一般的寬面窄一半,所以當地人形象的叫它“寬刀面”。過去,豆花面館裏用的都是自家用上等好面加足量雞蛋,適量土鹼水調和,經過手工反覆揉拉做成的。現在用的都是機制的鹼水面,製作的時候,麪粉裏要按比例加入土鹼水、鹽和雞蛋,俗話說“鹽筋鹼骨”,這種加了鹽又加了鹼的麪條,下鍋不會渾湯,而且喫起來特別有嚼勁。

2

遵義豆花面,麪湯打頭陣

豆花不僅鹹還要辣,更要配麪條!喫豆花這一局貴州遵義人贏了

▲ 豆花面的素顏。攝影/朱銳

按當地喫法,面沒上之前店家多會先上一碗麪湯。俗話說頭鍋的餃子二鍋的面,意思就是餃子要喫頭鍋的,不僅湯清味美,煮爛露餡的也少;麪條得喫第二鍋的,這時的麪條味道最正,因爲第一鍋的開水把面的原味稀釋了,第二鍋的湯基本飽和了,不再吸面的味道了,這樣就保持了原汁原味。當煮過幾鍋後,麪湯過濃時就要加水換湯,而這碗麪湯就是在那時盛出來,留給客人喝的。

豆花不僅鹹還要辣,更要配麪條!喫豆花這一局貴州遵義人贏了

▲ 豆花面的蘸水。攝影/韓詩揚

麪湯略微有點發黃,雖有鹼味但喝到嘴裏並不發澀,入口滑順,鹼香宜人。面煮好後盛入碗中,用鏟子取一些豆花放入漏勺,在鍋裏燙熱放於面上,澆上面湯,然後便可與特製的蘸水一起端上桌了。喫的時候,要先用筷子將麪條和豆花挑進“蘸碟”內,一定要趁熱邊蘸佐料邊喫。

3

不喫蘸水還能算貴州人嗎?

豆花不僅鹹還要辣,更要配麪條!喫豆花這一局貴州遵義人贏了

▲ 豆花面的調料。插畫/林天意

蘸水是遵義豆花面味道的靈魂所在,每一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獨到之處,看似簡單的幾種調料裏面卻大有學問。豆花面蘸水裏最重要的是油辣椒。要先將辣而不燥的本地辣椒用熱水泡透,像打餈粑一樣棰碎,製成貴州特色的餈粑辣椒,再用本地人常喫的菜油熬煮後做成。當然,這只是最基本的步驟,油辣子要做到鮮紅油亮、香氣撲鼻、辣而不嗆,配料是訣竅。

豆花不僅鹹還要辣,更要配麪條!喫豆花這一局貴州遵義人贏了

▲ 豆花面。攝影/朱銳

在匯川各大豆花面館中,油辣椒的配料包都是機密,裏面一般會有八角、桂皮、草扣等大約十幾種調料,比例都是多年摸索出來的,祕不示人。熬製時放多少配料也很重要,熬好後,配料味既不能蓋過辣椒的香氣,還要能豐富油辣椒的層次,這樣纔會又香又辣。

還有一點,菜油要特別熱,店裏置一口大鍋單獨燒油,另取一鍋放糌粑辣椒,裏面按比例放上鹽、五香料粉、南乳和甜醬,把熱油、辣椒倒入鍋中,邊倒邊攪,然後再上火,要不停地熬兩個小時纔行,中間不能停,要及時調整火力,不能巴鍋,如辣椒巴底了,一鍋辣椒就毀了。

豆花不僅鹹還要辣,更要配麪條!喫豆花這一局貴州遵義人贏了

▲ 豬肉脆哨。攝影/韓詩揚

其他佐料,豬肉臊子是脆的還是軟的,花生米炸的火候大小,蔥切什麼刀,炸豆腐要多大,也是一點不能馬虎。配料做好了,取一隻小碗,放肉臊、油辣椒、薑絲、香椒末、蔥花、油炸花生米、油炸豆腐丁、魚香菜、鹽巴和一點點味精,豆花面的蘸水也就做好了。這裏面用的魚香菜,當地有人說是薄荷,其實並不是,這是薄荷屬裏的留蘭香,爲蘸水增加了特殊的香氣。

豆花不僅鹹還要辣,更要配麪條!喫豆花這一局貴州遵義人贏了

▲ 豆花面。攝影/朱銳

乳白豆漿煮黃金面條,綿軟豆花如白雲縹緲,蘸水碟中,臊子玲瓏紅亮,宛如琥珀,綴以綠色魚香菜,色如翡翠,異香沁脾,可謂色、香、味、形無不佳,而口感之妙,食者無不稱奇叫絕。

4

怎麼喫到好喫的豆花面?對暗號!

豆花不僅鹹還要辣,更要配麪條!喫豆花這一局貴州遵義人贏了

▲ 風物之旅大部隊今天一早就直奔豆花面店而去。看看大雄老師和北石同學喫得有多認真,就知道豆花面有多好喫了。咦?戰研老師爲什麼沒有喫?又是什麼讓他眼前一亮?

做豆花面講究,喫豆花面更講究,喫麪前先喝碗麪湯,取原湯化原食之意。更重要的是鹼水面湯含鹼,能平衡體內酸鹼,當人體處於正常的弱鹼性時,機體免疫力強、生病的機率小。老遵義人喫麪也有很多講究,比如一進店門,就會像是對暗號一樣說道:“我要黃面,煮粑點,多點青,紅一點。”喫黃面意思是煮硬點,要剛剛斷生的,這時麪條呈黃色,如果煮過了就變成白色的了;喫粑點就是煮軟點;豆花面的配料很重要,多加青是多加小蔥、魚香菜等;紅一點是多加辣椒。

豆花不僅鹹還要辣,更要配麪條!喫豆花這一局貴州遵義人贏了

▲ 幹撈豆花面。插畫/林天意

除了傳統配蘸水的外,遵義還有一種幹溜豆花面。幹溜豆花面,不帶湯沒有水份,豆花、麪條、佐料都在一個碗裏,喫時用筷子攪拌均,趁熱蘸食,鮮香嫩滑。雖然與傳統蘸水豆花面製法調料基本相同,但不加汁水,幹溜的豆花面香氣更加濃郁,辣味更加刺激,讓人慾罷不能。乳白的豆花,淡黃的鹼面,紅紅的蘸水,再撒上綠油油的魚香菜,或合湯,或幹溜,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豆花面,一定會讓人食慾大開。

豆花不僅鹹還要辣,更要配麪條!喫豆花這一局貴州遵義人贏了

你還知道什麼美味的豆花喫法?

文丨白常繼

編輯丨伊森

本文取自《風物中國志·匯川》原文有增減、改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