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200萬+7天年假,攜程幫女員工凍卵了!凍卵已非女明星專屬,爲何越來越多中國女性想“凍卵”?

這兩天,一項特殊的企業“福利”引發網絡關注。今年7月,攜程宣佈在內部啓動特殊生育福利項目:拓寬生育基金的使用內容,爲公司中高級女性管理者提供10萬元至200萬元及7天年假,使她們能享有凍卵等高科技輔助生育福利。最近,首批女員工已赴美凍卵。

這不是“凍卵”這一名詞第一次以“企業福利”的身份走進大衆視野,Facebook和蘋果公司就分別在2014年與2015年爲女員工提供這一生育福利項目,而攜程是國內首家提供這項生育福利項目的大型科技企業。

凍卵被看作是一種“採用科技手段的生育保險”,通過醫療技術將高質量的卵子冷凍保存,以便日後決定生育後代時取出使用。國內女演員徐靜蕾就曾公開表示,爲保證自己在生育權上擁有儘可能大的選擇餘地,早於2013年就在美國冰凍了九顆卵子,她將其稱爲“世界上唯一的後悔藥”。而如今,凍卵在中國似乎已經不再是女明星的專屬,而是正在被普及爲一項普通的醫療服務。

只不過,眼下要成功喫到這顆“後悔藥”,還有不少難度。

“我不想結婚,但想生孩子”

女性晚婚日益普遍,生育年齡延遲,越來越多的中國女性對“凍卵”產生興趣。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女性的平均結婚年齡已從2000年的23.4歲增加至24.9歲,女性平均生育年齡則從2000年的26.31歲增加至29.13歲。

在北上廣一線城市,晚婚更爲普遍,早在2014年,上海市民政局已統計顯示,上海女性平均結婚登記年齡爲32.00歲,女性初婚年齡爲28.14歲。結婚越來越晚,生育也跟着一併推遲。

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生殖醫學臨牀中心,幾乎每天都要接待一兩位詢問凍卵的女性。“以35-40週歲的上海戶籍單身女性居多。”仁濟醫院生殖醫學臨牀中心主任孫贇告訴記者,這其中90%的諮詢者一胎都沒有生過。

32歲的上海姑娘許宜很關心“凍卵”,父母失敗的婚姻讓她對結婚很恐懼,“我不想結婚,但想生孩子。”許宜跑了很多家醫院,都喫了閉門羹。

原因很簡單,“凍卵”屬於輔助生殖技術範疇,我國法律有規定,患有不孕不育症的夫婦纔可以接受輔助生殖技術診療。

2013年,上海市衛計委出臺規定,只在兩種情況下考慮冷凍卵子:一是有不孕病史及助孕指證的夫婦,在取卵日丈夫取精失敗並不接受供精的特殊情況下;二是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癌症患者,在手術和化療之前可先進行卵子冷凍。

簡言之,在我國,單身女性暫時還不被支持使用該技術。但現實中,冷凍卵子其實距離實際生育還有很長距離,在凍卵環節就將單身女性排除在外,可能加大女性的婚姻焦慮,因爲“太晚結婚”的擔憂本質上就是對錯過生育年齡的恐懼。

“這是在用法律向我們逼婚嗎?”許宜苦笑道。

最高200萬+7天年假,攜程幫女員工凍卵了!凍卵已非女明星專屬,爲何越來越多中國女性想“凍卵”?

凍卵真是“世上唯一的後悔藥”?

在美國、西班牙、英國等國家,未婚女性可以冷凍卵子。尤其在美國,每個州會根據自身制定的方針實施保存卵子計劃,美國生殖醫學會制定的相關準則中寫道:“不會積極勸說健康女性保存卵子,但對於希望保存卵子的女性,院方必須要對其進行詳細的講解和說明。”

在日本,2013年宣佈了同意健康單身女性申請冷凍保存卵子,但同時不建議40歲以上女性冷凍保存其卵子。

那麼,凍卵真是“世界上唯一的後悔藥”嗎?不同的醫生擁有不一樣的看法。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副所長、主任醫師孫曉溪認爲目前冷凍卵子在技術層面已經很成熟,不失爲一種良好的生育保存形式。

孫贇則認爲,卵子對冷凍技術要求較高,冷凍細胞“復活”的概率目前還不高。她告訴記者,2013年美國一項前瞻性臨牀研究結果提示:年齡30-36歲,卵子復甦後的活產率爲8.2%(12.1個卵子獲得一個活產);年齡36-39歲,卵子復甦活產率下降爲3.3%(每29.6個卵子可以獲得一個活產)。“女性冷凍卵子只是保存了一種可能,不能保證卵子能復甦,也不能保證能孕育出一個健康的孩子。”孫贇告訴記者。

確實,迄今爲止,全球僅有約2000個孩子是從冷凍過的卵子中誕生的。專家坦言,這比起其他成熟的生育輔助技術,依然太少太新,不太容易評估其長期後果。另外,不同的機構復甦卵子的成功率有很大差異,平均而言每顆解凍卵子成功受孕的概率(約20%-30%)也低於試管嬰兒。

“某種意義上,與其說冷凍卵子是保險,不如說更像是彩票;以目前的技術,還不敢擔保它一定能帶來一個有孩子的未來。我們不鼓勵單身女性去凍卵,而是鼓勵她們在適當的時候儘可能地組織自己的家庭,以自然的方式懷孕生子。”孫贇說。

女性生育被限制在結婚證中

“會不會用到是一回事,甚至成功率多高也不重要,我已經32歲了,只想爲自己加一道生育保險。”許宜很不滿,“一邊放開二胎,女性就業遭遇打擊;一邊禁止單身女性生育,不準凍卵。女性生育權難道只能被禁錮在婚姻裏?那男人呢?”

許宜的忿忿,很多單身女性有。對於生育一事,兩套標準一直在進行。

2013年修訂的《人類精子庫基本標準和技術規範》中,關於自精保存者的條件中明確提到可以出於“生殖保險”的目的,即男性可以保存精子以備將來的生育,並沒有要求男性“已婚”。據瞭解,目前申請冷凍精子的男士一直在增加,大多是年輕的病患者,少數是健康男性,其中不乏單身者。

最高200萬+7天年假,攜程幫女員工凍卵了!凍卵已非女明星專屬,爲何越來越多中國女性想“凍卵”?

“男性可以凍精,女性不能凍卵,這是不是性別歧視?”許宜很生氣。

對於許宜的發問,上海市醫學會倫理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藥物臨牀試驗倫理委員會主任姜樺表示,這是男女有別,不是性別歧視。“女性因與男性身體的差別要經受很多男性不需要承受的痛苦與健康風險。”他指出,促排卵藥物的注射,可能引發促排卵者情緒波動、腹脹腸鳴、卵巢區域腫脹等負面反應。而這些症狀對女性健康的損害與藥物促排卵所導致的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徵相比還屬於輕的。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徵是促排卵藥很嚴重的併發症,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器質性損傷,甚至導致死亡。

“不孕症患者是沒有辦法只能人工授精,有正常生育能力的女孩子何必喫這個苦呢?”姜樺說。

當然,這其中也存在很多倫理問題,比如卵子買賣、母親的卵子給女兒使用等。“就算卵子成功‘復活’,胚胎植入母親體內,那麼那時候年齡頗大的女性還能承受住十月懷胎的辛苦嗎?如果不能,是不是要找代孕?這又是違法的。”姜樺說。

對於這一切紛擾,許宜並不在乎,她已經買好了飛往美國的機票,去爲自己留下“唯一的後悔藥”。(受訪對象均爲化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