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題圖|《敦刻爾克》

文|風馬牛 ( 微信公衆號:馮侖風馬牛

“浙江溫州江南皮革廠倒閉了!老闆欠下 3.5 個億,帶着小姨子跑路了!”

都說藝術來源於現實,今年 6 月末,當全網喫瓜羣衆都還在消化“雙宋離婚”、李晨范冰冰分手的新聞時,NEC (日本電氣,NEC Corporation) 的中國分公司員工卻陷入了類似洗腦神曲《江南皮革廠》所描述的處境:他們所在的公司可能會被打包賣掉了。

據 NEC 中國員工在微博上爆料, NEC 中國打算把旗下兩家子公司以 8000 多萬元的價格打包賤賣給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拿走 1.6 億元分紅的同時,只承諾維持員工 1 年的僱傭和待遇,而此前員工與 NEC 中國所簽訂的是長期協議。

在這些員工眼裏,這意味着 1 年之後,他們很可能被迫離職,此前慣有的“N+2”賠償待遇也很可能因爲甲方的變動而失效。一時之間, #NEC 惡意撤資# 的話題引發熱議,人民日報日語版也以“懷疑蔓延”爲題報道此事。

隨着事態愈演愈烈, 指責聲不絕於耳。7 月 2 日,  NEC 中國不得不出面告知員工,“公司不賣,安心工作。”但這一場賤賣未果的風波終究留下了痕跡,作爲一家自“財富全球 500 強”出爐以來一直榜上有名的公司, NEC 爲什麼會做出這樣的舉動,這一風波的背後,僅僅是 NEC 爲了躲避裁員賠償而“耍出的花招”嗎?

01

“惡意撤資”風波過去之後不久, NEC 再次走入大衆視野,吸引的又是一片疑惑目光。

8 月 5 日,NEC 公開測試“飛行汽車”,這是一種電動或者混合動力飛機,力圖開闢城市空中交通,緩解地面交通擁擠壓力,原型是 1985 年電影《回到未來》中陸空兩用的飛天車。

儘管這架飛機只上升了 3 米,在空中也中停留了 1 分鐘,但 NEC 非常激動地表示:希望此技術在 2023 年實現物流運輸的實用化。

看了 NEC “飛行汽車”原型機後,有人說,這個“飛行汽車”就像一個筐,什麼風口都能往裏裝,電動汽車、無人機、無人駕駛……現在最火熱的概念,都能從“飛行汽車”上看出一二。

其實,這不是 NEC 第一次站在風口上。 自打從成立開始,NEC 就是一家不放過任何風口的公司。

NEC 飛行汽車

1899 年,日本歷史上第一家外資合營企業 NEC 成立。這並非幾個創業者的心血來潮,而是瞄準了日本國內電話市場之後,技術和資本的自然結合。創始人巖垂邦彥是東京大學的高材生,曾在通用電氣的前身愛迪生機械廠工作,和托馬斯·愛迪生有過長時間的合作,回到日本之後,他認爲電話在日本前景廣闊,和美國西部電氣公司一拍即合,成立了這家有美資參股的企業。

合資企業在當時有着極大的優勢,在其它公司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的時候,NEC 能方便地通過西部電氣公司獲得美國流行的產品和技術,拆解研究透徹之後,很快就可以量產上市。

在 NEC 成立後的 8 年時間裏,日本電話用戶從 3.5 萬戶驟然增加到 9.5 萬戶,手握成熟技術的 NEC 從中挖到了第一桶金。不僅如此,藉助日本政府的“特殊便利”,NEC 還順利進入中國和韓國市場,在日本企業中率先展開跨國業務。

如果說電話業務是 NEC 第一個風口,那麼無線電業務就是 NEC 打響名頭的第一場戰役。

日本第一家無線電廣播公司“東京廣播局”(NHK)剛剛成立,NEC 就意識到這無線電業務將會是巨大的商機,它如法炮製,先從西屋電氣公司引進了廣播設備,研究發展電子管,隨即生產出了無線電廣播發射機。早前拿下的電話客戶網絡在此時起了巨大的作用, NEC 有了大量的機會調試新設備,無線電技術突飛猛進。

1928 年,裕仁天皇登基,日本國內十幾萬民衆走上街頭慶賀,媒體競相報道天皇登基儀式的盛況。原本朝日新聞打算用德國西門子的設備,每日新聞打算用法國的設備,最終兩家媒體都用了 NEC 的圖片傳真設備,因爲經過比較, NEC 的成像速度快、質量高、價格還便宜。

對於日本來說,這次報道意義重大,不僅僅是向國民展示了一張裕仁天皇的照片,更大程度上,還塑造了日本“國產”通信工業產品的自信心: 能夠勝任如此重要的場合,比任何廣告都更令人信服。

02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在不太平的日子裏,公司更怕出名。

自 1938 年起, NEC 高層便喪失了主導權,先是幾大工廠被日本政府接管,隨後整個公司的研究方向被強行更改,滑向更適合軍用技術的微波通信方面。

隨着戰爭進入高潮,日本“敵人財產管制法”“彈藥公司法”相繼出爐,NEC 作爲合資公司,與股東美國西屋電氣的聯繫被完全切斷,不僅沒了技術支持,連原本生產民用產品的工廠也全都被軍方徵用。此後在軍事襲擊中, NEC 多處工廠被夷爲平地,大量技術人員傷亡,待戰爭完全結束, NEC 的產能不足戰前一半。

但無論如何, 金錢就像一個永動機,悄無聲息地把浸透鮮血的泥土翻新,驅使着 NEC 在滿目瘡痍的焦土上迅速重建。

在戰時研發的微波通信技術基礎上, NEC 成功研發了電視廣播技術,還攻克了共享振盪放大系統和高靈敏度接收系統等技術,使得 NEC 在超視距通信和衛星通信方面蓬勃發展。

令人唏噓的是,1963 年, NEC 剛在日本衛星通信地球站安裝了接收設備,用來測試的消息,就是向全國民衆實時轉播美國總統肯尼迪被暗殺的新聞。

除了深耕通信業老本行, NEC 還繼續追趕着美國科技的腳步,開始研發晶體管,而且只用了 8 年時間,便開發出了完全晶體管化的 NEAC-2201  計算機。這是一臺完全由日本製造的零件組裝的計算機,所使用的是鍺合金高速晶體管。

彼時,第一個有關人工智能的會議剛在達特茅斯學院開完,IBM 還在爲開發出第一臺點陣打印機而歡呼,最早的高級語言 FORTRAN 纔開發成功,而以 NEC 爲代表的日本電子工業企業,漸漸不滿足於做一個追隨者,開始試圖和“老師”並駕齊驅,甚至是領跑。

NEAC- 2201 計算機

NEC 在計算機這一跑道上,尤其顯得有“彎道超車”的實力。1964 年,NEC 率先打破當時半導體產業的技術瓶頸,做出了“技術上不可能批量生產 n 溝道 MOS 存儲器”,促使 n 溝道 MOS 存儲器成爲世界標準。

當日本通產省組織企業進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劃時,NEC 又一馬當先,在半導體產業上收穫頗豐。在 1985-1992 年間,儘管日本半導體產業一直承受重壓,NEC 的半導體銷售收入卻連續 7 年位居世界第一。

正當 NEC 半導體最輝煌的時候,其終端產品計算機也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1982 年, NEC 發佈了個人電腦 PC-9800 系列,由此開始,NEC 的個人電腦席捲日本 15 年。3 年後, NEC 又面向政府和企業,推出了當時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 SX-2 ,一時之間, NEC 成了日本最炙手可熱的企業,被稱爲“國家飛機”。

“飛機”,有此概念以來,就助人跨越山海,圓騰雲駕霧之夢。以“國家飛機”稱呼 NEC ,可見日本舉國上下,無不期望以 NEC 爲首的計算機、高科技企業能帶領日本更上一層樓。

03 

想往高處走的,不僅僅是日本人。

1977 年,喬布斯剛創立蘋果公司不到 1 年,便推出了其第一臺個人電腦 Apple I 。此時,這位影響千千萬萬人的教父級人物還是剛創業的毛頭小子,渴望着機遇和財富,四處吸取有用的知識。就在這一年 10 月, NEC 主席 Koiko Kobayashi 來到美國,在全球第一個大型綜合通信博覽會 INTELCOM 77 上做了一個演講。

他說:“在 21 世紀初,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互相交談,互相看見。這需要整合通信、計算機和電視技術。”

這次演講的題目是“企業應該做些什麼來滿足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他的預言是對的,這種整合通過智能手機實現了,可惜的是, 實現這個需求的,是喬布斯和他的蘋果,而不是 NEC

在這個演講之後, NEC 確立了內部的“ C&C業務戰略”,即通信和計算機 ( Communication & Computer) 齊頭並進。這一戰略並沒有問題,但令 NEC 意想不到的是支撐起計算機事業的半導體業務的崩塌。

和我們此前講過的東芝半導體類似, NEC 也有實力雄厚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當英特爾開始轉換賽道,享受 CPU 的藍海時,日本企業們還在內耗,以越來越廉價、薄利的儲存器爲美國組裝電腦的惠普、戴爾等公司輸送養分。

1992 年,雄踞半導體銷售收入首位的 NEC 狼狽地被三星趕了下來。體量越大,掉頭越難。10 年之後,深感無力迴天的 NEC 不得不將半導體業務割下,組成新公司“日本電氣電子”。也是由此開始,NEC 開始不斷剝離其硬件業務。

巧合的是, NEC 使用紅色標誌的 1963 年~1992 年恰恰是其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由紅變藍後, NEC 也失去了半導體第一的寶座

1996 年,面對低價走量的戴爾和惠普,NEC 不得不收購老牌電腦公司 Packard Bell ,將其與 NEC 原本的個人電腦業務合併,以期對抗這種廉價組裝電腦。可惜事與願違,戴爾和惠普所建立的新型金牌銷售網絡讓 NEC 招架無力,只好關閉美國的分支機構,退守歐洲和日本市場。

商海無情,不進則退。2011 年, NEC 的電腦業務連歐洲和日本市場也守不住了,只好賣給聯想集團,雖說一開始是成立了“合資公司”,然而衆人心知肚明,這只不過是爲之後的完全收購熱個身罷了。果然, 2016 年,NEC 將 90% 的股份轉讓給了聯想

NEC&聯想新聞發佈會

在 NEC 老主席 Koiko Kobayashi 曾預言到的智能手機方面, NEC 也顯得猶猶豫豫,溫吞無力。

早在 2003 年,NEC 就已經推出了日本首款模擬電視手機 V601N ,性能卓越,可以觀看地面模擬廣播,有 31 萬像素攝像頭, 能連續看電視 1 小時,待機長達 450 小時。

當時, NEC 還和松下一起開發出了 3G 的終端和技術,儘管如此, NEC 還是沒能跟上智能手機的潮流。在喬布斯發佈 IPhone 整整  4 年之後,NEC 才發佈了其第一款智能手機,但仍然堅持翻蓋、手寫。

2013 年,當 NEC 宣佈退出智能手機領域時,其首席財務官不無羞愧地說:“我們在智能手機市場上是後來者,我們沒能開發出具有吸引力的產品。這就是根本原因。”

有趣的是,在 NEC 退出智能手機領域長達 1 年之後,聯想集團出資數億美元,打包買下了 NEC 有關 3G/LTE 技術的 3800 多項專利。身懷寶藏,卻不知如何使用,這常常是一個創業者的困惑,卻不該是一個百年企業的痼疾。

至此,NEC 曾引以爲豪的硬件部門被剝離得七零八落,雖然高層好面子,聲稱要專注於 IT 解決方案、網絡解決方案,但沒有了“硬殼”的保護,NEC 確實在逐漸縮回通信基礎設施上游,被動成爲一個支持其它企業的“雲企業”。

尤其是當中國的計算機人才大量湧現之後,以中國、印度以及東南亞地區爲代表的軟件公司數量劇增,廉價、高效,不斷搶佔 NEC 看重的 IT 和網絡解決方案市場,而日本企業早前在海外設立的分公司,卻因爲高福利、高成本,迅速失去當地外包市場。

去年,NEC 宣佈,要爲日本國內的 8 萬名集團員工規劃一項 3000 人自願離職的計劃,換言之,勸人辭職。今年在中國分公司鬧出的“惡意撤資”,也不過打着重組的幌子,行削減成本之事罷了。哪怕是因爲輿論而暫停了,如果找不到提升競爭力、提升造血能力的辦法,這一幕早晚會重演。

NEC 歷年世界五百強排名

歷數近現代商業史,也許很難見到如 NEC 一樣,電話、無線電、半導體、計算機再到智能手機的風口都經歷過的企業,它乘風騰飛過,但也因風口跌落過,如今剝去了大半硬件業務,卻仍然是世界 500 強企業。

和大多數正遭遇“中年危機”的日本企業一樣, NEC 不缺技術,也不缺研究技術的決心,缺的是看清自己、及時轉舵的果斷和清醒。1977 年 Koiko Kobayashi 演講中的預言已經實現了,但他提出的問題卻還沒解決。

對於 NEC 來說,能阻止它越飛越低的,不是追着風口騰轉挪移,而是徹底想清楚“應該做些什麼來滿足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並迅速付諸行動。壯士雖可斷腕自救,但 NEC 還有幾個“腕”能失去呢?

參考資料:

[1]北京商報:打包賤賣國內兩家子公司日本NEC打的什麼算盤

[2]IT Media News:Lenovo、NECの攜帯関連特許 3800 件を買収

[3]NEC.com:History

[4]紐約時報中文網:創新乏力,NEC宣佈退出智能手機領域

[5]FORTUNE GLOBAL  500:NEC

[6]中沼尚:日米半導體貿易摩擦とは一體何だったのか

[7]明治大學経営學部佐野研究室:世界のPC市場シェアの歴史的推移 1980 - 1991

[8]NEC.com:NEC、空の移動革命の実現に向けて空飛ぶクルマの管理基盤構築に着手、試作機の浮上実験に成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