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洪老漢的木匠鋪生意也越來越不景氣,一開始老人打傢俱,漸漸的傢俱也賣不出去,後來老人開始爲村裏的老人們打“壽材”,前幾年縣裏實施了“殯葬改革”,“棺材” 也賣不出去了。看着自己的百年的老店,拿着木匠工具,想起自己的一生,老人眼睛發溼。

12月22日,冬至節氣。安徽省涇縣馬頭鎮一家略顯空蕩的木工作坊裏,獨眼老木匠洪作保扶着一口打好的棺材,精心擦拭,這口棺材每日陪着他,就像個老夥伴。老洪從十幾歲開始做棺材,已經做了50多年了,用他的話說,不知道多少人枕着他做的棺材走了,這是最後的一口棺材是給自己睡的。

馬頭鎮始建於宋代,清乾隆年間,時任涇縣知縣的江恂曾對馬頭題刻有''涇川鎖鑰''匾額,筆力雄渾,鐫刻精湛。馬頭山上有座寺廟,原來叫“三神廟”,現已更名“三聖廟”。昔日商賈雲集,有“小南京”之稱!,至民國初年開始衰敗。

洪作保就是這個老街上最後的手藝人,年少時的他,剛剛讀完小學便跟隨自己的父親學習木匠。一晃老洪今年70歲了。

28歲那年,妻子和他離了婚,帶着年幼的女兒改嫁,自此,老洪獨自一個人生活中這個小鎮上。可謂是:隻身千里客,孤枕一燈秋。

36歲時因給別人造房子,一次意外讓這個老人失去了右眼,一隻眼也要生活。老人就靠着這一隻眼還是將木匠活做的很精細,是遠近有名的手藝人。

上世紀60年代,貨物的流通完全依靠水上運輸,那時的洪老漢家的生意很是紅火。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近幾十年來,隨着科技的發展,水路運輸轉爲陸路運輸,昔日馬頭古鎮經濟繁榮的場景已經不復存在。

洪老漢的木匠鋪生意也越來越不景氣,一開始老人打傢俱,漸漸的傢俱也賣不出去,後來老人開始爲村裏的老人們打“壽材”,前幾年縣裏實施了“殯葬改革”,“棺材” 也賣不出去了。看着自己的百年的老店,拿着木匠工具,想起自己的一生,老人眼睛發溼。

一個破舊的老屋,一把損壞的二胡,各式各樣的木匠工具,就是老人幾十年的玩伴。

女兒也只有在過年的時候纔回來看看他,說着說着老人從櫃子裏取出了他精心保護的一封信給記者看,老人說這封信是唯一的一封信,也是女兒第一次問他要錢買學習用品的一封信。

閒暇時老人一個人坐在門口,望着冷冷清清的老街。一坐就是一上午。

政府也給老人安排了最低生活保障,自己也種了一些菜,生活上沒有太大的問題。

想喫點東西時,老人便生火做飯,簡單應付下。

臨行,老人告訴記者,冷清的日子過得時間太久了,自己的心也閉塞了,最後這一口棺材賣不出去正好留給自己。老人胸口兩個口袋如同兩隻眼睛,覺醒着世人生老病死只是自然規律,沒什麼可怕的。隨着時代的發展,好多傳統的手藝慢慢消逝,這樣的老人還有很多,他們不缺物質,而是他們晚年生活,孤苦伶仃。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本文無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