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上海“博学”流浪者沈巍的自述,一下子想到《人生七年》里的Neil,他们都是被强势原生家庭毁掉的,从中产家庭一路滑落,直至挣扎于流浪的路途。

一中一英,都是城市中产家庭出身,沈巍的父亲是60年代的本科生,居住在上海,Neil父母都是教师,居住在利物浦;

7岁时可爱单纯的NEIL

都是资质尚好,沈巍按父亲意愿读了上海的一所高校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Neil没有考牛津,但Neil读的大学并不差,阿伯丁大学(QS世界排名100左右)。

两个本来就在弱势中拧巴的人,虽然他们愿意妥协了,但人生并没有饶过他们。

两个人都遭受了人生的第一次大挫折:沈巍因为捡废纸被审计局要求回家待岗。Neil大学读了不到一年就退学了。

两个弱弱的人都注定没有抵抗,因为这一次暴击是来自多个方位,外界+家庭+自我

外界:已经成年,初入社会,这种来自外界社会的否定变局,力量是巨大的,再内心强大的人也需要半年起的时间来缓解消化。

家庭:这个时候,有的家庭会奋力给予支撑,有的家庭在所谓失望中,帮着他们也坚信的,奉为圭臬的,一定是铜墙铁壁的社会,再痛击自己的孩子一棍!很不幸,沈巍和Neil的家庭都是后者。

沈巍:人生头一次遭受挫折,有点经受不住。坐上公交后,本该在中途下车,但车到了南浦大桥终点站。我就想,那就回家吧,多读点书。但家人和我闹起来了,像不认识一样。我生平第一次哭了起来,觉得很委屈。我捡垃圾不卖钱,而且给单位节约。怎么就成了这样。

Neil:在节目第4季Neil讲述了在大学里遇到的困难想和父母说,但是父母不能理解,也没有感受,但善良的Neil还在顾自反省,不应该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不应该说那些抱怨的话(应该是录制了,被节目删去的)

自我:在苛求完美的父母阴影笼罩下长大的孩子,他们是弱势的,低自尊的,他们的成长就是日积月累的否定自己的,沈巍一再强调自己没有名校背景,可是要知道1986年毕业的大学生在中国也大约是100人中招6个的比例。这不是他应该由着单位随便处理他的理由,而且90年代,这个固若金汤的社会已经开了缝隙,透出点光了,失去公职,还可以有别的路可走的。

Neil在14岁的访问中就表现出对自己的否定,他反复啰嗦认为自己智力平平,怯懦的神态让人可怜,那个天真烂漫,充满幻想的Neil在十四岁时已经被杀死了,即使Neil老年后在访问者说写作是一种天赋,他马上说出一堆否定,讲到在澳洲被人介绍,恭维了句未来可能成为英国首相,Neil也反复否定,强调这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

多么典型的低自尊者,总是让脑海里第一个声音跳出来说——我不好,我不行,我不配

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伊莲·艾伦说:自我低估的一个因素是个人经历。如果你曾经有过挫败和遭受创伤的个人经历,很可能会极其强烈地想要固守那个被低估的自我。

“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那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沈巍和Neil走上流浪之路,并且一直没有挣扎出这样的失败心态,完全是他们的父母造成的。

严苛的父母造就低自尊的孩子

低自尊:主要是他们在儿童、少年时期所处的不良生活环境和接受不当的教育方式所造成的。

如家庭内部的冲突和家庭关系的紧张,父母的人生际遇不顺遂,对社会的强势有极端的理解,就会对子女专横、恐吓和苛求,都会妨碍孩子自尊心的发展并影响他们的未来。

这就是沈巍的成长,沈巍这样描述他的父亲

一个家庭事务迁怒于孩子,孩子看“对未来无意义的书”就深恶痛绝,要等他睡着了才敢偷偷被窝看,大学选专业"客气的交流“都没有的父亲,沈巍先生平平淡淡的叙述下,这个暴躁,被失败折磨,专横,强势无比的父亲活灵活现在眼前,那么,接下来当儿子面对人生挫败时,这样的父亲会如何表现,真是想一想就知道了,同在一个城市,仅仅因为儿子的捡废品就可以十年不见。沈先生的文字功底真的是很好——

2012年9月30日正好中秋节,弟弟联系到我,说父亲不行了,问我要不要去看下。我答应了。那个时候,我流落在一座大桥下,头发乱得一塌糊涂。我就叫了一个认识的人给我剪下,剪得勉勉强强的吧,又借了几件干净的衣服。我甚至问人,要不要带点东西。

到了上海长航医院,父亲在病床上,十年不见,他不认识我了。

知道是我后,他开始流眼泪,紧握着我的手,说很愧疚。他说,你本可以在学习上有一番成就的,全因为我……他一直打自己的耳光,我已经泣不成声,说不出话。我说算了,都过去了。那时候,他还不知道我已经流落街头。

这父亲垂死的致歉,沈巍先生一下就原谅了,就像前面写的:即使这样,我也没恨过他。

低自尊的孩子特别害怕与别人发生冲突,他们是心底无比善良,他们容易和周遭和解,这是好事,原谅了放下了才能更好的前行,坏的一面是,他们不会尝试反抗,不会向父亲争取自主权,不会向高高在上的单位提出抗议,遇到强势的就会妥协,所以他的人生一退再退。甚至不能跳出盒子思考一下自己的执念是否合理,垃圾回收的运转方式是怎样的,这个世界运转的方式又是怎样的。

另一面,父母的人生对自身的低成就不满,或者父母的世界观过于脱离现实,有不切合实际的执着,他们就会把对自己的期望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希望他们的孩子代他们出人头地,来填补心中的缺憾。这类家庭,无微不至关爱包裹下的强制和苛求,更加隐蔽和杀伤力强,孩子也会自卑软弱,自尊低落。

Neil的教师父母,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他的好友Peter也说感觉到Neil的父母给孩子的压力很大。14 岁那季Neil一再说自己要给自己设定一个高的目标并且迫使自己去努力,Neil的牛津梦想应该也来自强势成年人,Neil那个时候已经表现出承受不住压力,自我否定的样子。苛求完美,这来自家庭的强制,让他们没有选择。

21岁时,从大学退学,他住在救济所里,做着临时搬运工,面临随时失业的窘境,这个时期是他自己在自暴自弃。

Neil小时候的一段采访,穿着牛角扣的大衣,一蹦一跳的走路的镜头反复出现,闭上眼睛还能浮现出,那个活泼的样子。

可爱的Neil,最让人惋惜和感叹的一个……

28岁时Neil是个流浪汉,住在一个被人废弃的荒郊野外的房车里,他在拍摄的过程中一直晃来晃去的,好像控制不了自己的肢体动作,其实这时候他有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还需要一直看医生。

Neil在节目中说过:身为教师的父母早早就为他做好了职业规划——成为大学讲师或银行经理,认为他的人生必须按这个模式去走,然而除了学习,父母从未教授他任何社会及人际关系的知识。

父母亲的这种强势,造就了他自卑、压抑、焦虑的性格,而父母过高的期望也让他变得眼高手低,在学业失败后,他和父母都无法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事实上他的父母亲对他非常疼爱,但长期被父母过度保护的他,进入残酷和复杂的社会后,没有应对能力,Neil及至老迈也没认识清楚这个世界运转的复杂,一面还naive的固执着自己不够现实的理念。

他甚至觉得自己不配生孩子,因为孩子会遗传他的失败。真是否定自己否定到基因里。

他自己又遗传自哪里呢?

再次推荐家长们看看BBC这部名为《人生七年》的系列纪录片,耗费半个世纪取材、拍摄、制作,透过记录14个孩子的人生轨迹,不只呈现了英国社会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也能让人看到为什么命运如此安排。

这14个孩子们来自不同阶级,有的家境优渥,有的出身贫寒,在英国社会阶层几乎操控一个人所有的人际关系和机会时,这些人,仍然谱出了不同的故事。有的令人唏嘘,有的拍案叫绝。而Neil是其中从中产滑落到底层的那个,当然其中也有从乡村逆袭到美国高校教授的Nick。

纪录片从1965年开始启动,从他们的7岁,14岁,28岁…一直至56岁,在萤幕上我们窥见参与了他们半生的缩影。我们和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很多从来没有过的事物纷纷涌现,但是或多或少的,我们也能看见自己。

建议大家由后向前看,先看56 up 再到前面找寻线索。

阶层壁垒古今中外一直存在,所以说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眼界和视野,决定一个孩子的格局和未来,

性格的养成完全在于后天因素,与阶级并无直接关系。

毁掉孩子的,不是教育,而是错误理解教育的父母!

附上沈巍的自述

https://www.1xuezhe.exuezhe.com/Academic/detail?subscribe=1&nid=469024&tagtype=2&logohome=1&from=timeline

点击下列原创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