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故事

近期話題在深圳

“來了就是深圳人。”

1

這原本是一句標語,不過事實卻真是如此,讓我們先看看一組不完全統計的數據:

||深圳人口數量爲1000W+

||常住人口在30%左右,也就是300W+

||而常住人口裏本地戶口的摸約算它30%,也就是90W+

9:100,結果不言而喻。深圳就像個東北大亂燉,把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糅雜在一起。可以說,深圳幾乎囊括了全中國的不同地區不同風俗的家庭,同時,也給深圳帶來了全國各地的美食。

近期的故事,都發生在深圳。(絕對不是因爲小編住在深圳才從深圳開始寫的)

2

黑子,一個徹頭徹尾的廣東人,兩個哥哥,兩個姐姐,他排最末。都說最小的最受寵,不過他卻不一樣,他們家最看重的是長子。

小時候關係好,記憶最深的是去他家喫的一頓肉雜蔬菜湯,因爲沒有具體的名字,所以我也就憑內容取的名。如果真要有個對比的話,你們大可以把它想成是三及第湯。

三及第湯是出了名的客家菜,用料簡單,把豬雜(豬瘦肉、豬肝、豬大腸)一股腦的倒入高湯中燉煮,撇去肉浮,加幾滴酒糟,再入些枸杞葉或者番薯葉,有些人也會憑喜好加些枸杞之類的作料。這道菜主要講究的是新鮮,快速。

出鍋的“豬雜湯”不會加很多調味料,頂多入些精鹽,畢竟南方人口味清淡較寡。主食一般搭配大米飯或者醃面、粉。如果你覺得這樣的豬雜湯會有很濃的肉腥味,那麼我告訴你,大可不必擔心。

枸杞葉的清香會幫你解決這個問題,如果還有些嫌棄,他們便會給你一些料碟,有醬、醋、辣子、沙茶等,這麼看又有點像涮鍋。

3

爲什麼三及第裏不用牛羊家禽呢?牛羊雖說清水汆一下也能下口,但是它們太有進攻性了,羊太羶、牛太硬。家禽的話,雞太嫩、鴨太柴。其實只是因爲前人用的是豬,填上了名,倒也沒有我說那麼較真。

不過卻隱隱發笑,想來三及第湯的名字應當叫枸杞葉豬雜湯纔是。

喫了那碗三及第後,我和黑子就分道揚鑣了。那時,我獨自在房間裏玩耍,他給叫出去,被訓斥了一番,具體已經忘記,只記得臨走前伯母嚴厲的批評了我一頓,說我帶壞了黑子,不讓他好好學習。

當時年幼的我爆發出了我認爲地最大的怨恨,“這黑子太不仗義了,兩個人一起玩地遊戲,怎的就我是禍害”。

我們總是在不斷地宣泄自己當下的情緒,然後忽略更重要的東西。

4

黑子落榜了,家裏託關係讓他上了個三流的野雞大學,不溫不火,該玩還是玩,由朋友傳來的消息,讓我發笑,他就像長不大的孩子,我倒要好好感謝伯母,興許她老人家是看透了黑子的本質,救我於水火之中。

只不過,有次我回了南山老宅,在路上碰見了他,恍如隔世,他給我的感覺竟然還是那個青蔥少年,只是多了分愧疚的樣子。他給我道了歉,當時沒能維護我,維護我們的友誼。他後來和我講,爸媽很寵大哥,對他這個幺兒,也就是最小的兒子,特別的嚴厲,不苟言笑。

一時間我對他竟有些心疼,難怪年少時不見他怎麼玩樂,這麼看來他能帶我去他家玩,我應該算是他少年時期比較重要的角色了。可惜我們終究斷了聯繫。不過說來也本事,不管他父母對他多嚴厲,他總能玩出自己的花樣來。

我們從生下來就在適應得到和失去,我想我適應了,黑子沒有。所以我在苦苦掙扎不願失去,他卻一副少年闊達瀟灑模樣。

還是說,我纔是那個纔沒能適應的人。

5

三及第,是古時林召棠(清朝狀元)在功成名就的時候,把豬肝、豬瘦肉、豬大腸比作狀元、榜眼、探花,後客家人便以此爲由烹成了一道菜,寓意慶祝高中,也寓意“鯉魚躍龍門”,寒門褪去布衣白身,晉升達官貴人。

伯母烹飪的三及第,想來有點望子成龍的味道在裏面,當然這一切都是我自己瞎想,興許伯母只是恰巧做了這道菜。一直記得長輩說過的那句話:本事沒用到的時候覺得無關緊要,需要用的時候才知道捉襟見肘。

用了快一年的時間勉強實現了經濟獨立,然後越是往上走,越是力不從心,心中不由自主地升起淡淡的遺憾,遺憾年少愛玩不聽管教,不過還好。

雖然現在我與黑子也算是物是人非,但每次去喫三及第,都會想到黑子,想到伯母。

我想,他應該過得還不錯吧。

想問:你在深圳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