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很多人看來,日本的農業技術水平和農產品品質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不過日本的糧食自給率近年來卻一直在走下坡路。美國糧食自給率超150%,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這也是美國農業出口被其他國家當做貿易爭端中一張王牌的原因。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農林水產省8月6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度該國的食品自給率(按熱量計算)與上年度相比降低了1個百分點,爲37%,處於歷史最低水平。主要原因是2018年夏天北海道等地遭遇低溫和日照不足等情況,造成小麥和大豆產量大幅減少。

在很多人看來,日本的農業技術水平和農產品品質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不過日本的糧食自給率近年來卻一直在走下坡路。糧食自給率是指一國當年糧食產量佔當年糧食消費量的佔比,用於衡量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水平。中國的糧食自給率超過85%,基本自給自足;美國糧食自給率超150%,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這也是美國農業出口被其他國家當做貿易爭端中一張王牌的原因;法國糧食自給率更是高達300%,本國消費少,產量大,因此大量用於出口。而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卻一直較爲低下,也是大國當中爲數不多的糧食自給率低於50%的國家,也是發達國家中最低的。

日本的農業技術水平無需多言,但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每年糧食進口總量高居不下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日本的地形。日本山地多,平原少,耕地分散非常明顯,不利於大規模機械化的運作,而且難以實行農業規模化操作,所以日本的農產品種類以及總產量方面都比較少。再加上日本人口數量龐大又稠密,所以導致日本每年需要大量進口國外糧食,特別是像小麥,大豆,玉米這些主要糧食作物,絕大多數都是依靠進口來完成。稻米作爲日本人最主要的口糧來源,儘管其自給率相對來說較高,但每年仍需要大量進口國外稻穀或者大米才能夠滿足本國的基本需求。

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菲律賓,印度等國家是日本進口大米的主要來源國,我國東北地區很多優質大米每年都要出口至日本,很大一部分,比如說優質的盤錦大米以及東北黑龍江地區的,五常大米或者是吉林省境內的優質大米,都是日本進口農產品中的常客。日本政府提出了到2025年度使食品自給率達到45%的目標,雖然這一目標看起來並不高,但是對日本來說已經是相當艱鉅。由於人口老齡化,目前的日本農業人口已不足200萬,與1990年相比減少了60%,年輕人大多不願意從事農業生產而更向往城市生活,因此日本農業未來的形勢非常嚴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