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引領小城鎮精彩蝶變。基於擁有省級旅遊度假區、國家4A級景區等特殊“光環”,湘家蕩區域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可謂站位高、定位準、方向明——緊盯“建設長三角地區精美的生態旅遊小鎮”這一目標,堅持精緻規劃、精緻建設、精緻管理,“全民總動員”推動區域面貌煥新顏、邁向高質量發展。

從低到高,規劃引領高標準

湘家蕩是位於嘉興中心城區東北側的一顆“明珠”,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萬畝森林、萬畝水系、萬畝農田。

明清時期,水域面積達2000畝的自然湖泊——相湖,就是嘉興文人名士吟詩作畫的好去處。1997年,湘家蕩省級旅遊度假區正式誕生,範圍爲以相湖爲核心的7.15平方公里。2015年,湘家蕩省級旅遊度假區開始“謀求”擴容,省政府正式批覆,同意湘家蕩省級旅遊度假區調整規劃範圍,面積從原先的7.15平方公里擴大到整個區域45.25平方公里,着力打造長三角地區休閒度假勝地。過去3年,湘家蕩更是不斷唱響發展“好聲音”:七星正式撤鎮建街道;湘家蕩省級旅遊度假區擴容至湘家蕩全域;湘家蕩環湖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湘家蕩被列爲嘉興東部新城三大主平臺之一……

不過,湘家蕩的發展也存在着短板,城鎮建設就是其一。縱橫交錯的水網,使城鎮交通存在短板;穿鎮而過的國道、鐵路,制約了城鎮總體佈局;年代久遠的住宅小區,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亂搭建、亂張貼、亂設攤、亂停車等“集鎮病”突出。

補齊短板方能邁向高質量發展!對於湘家蕩來說,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註定是一次鳳凰涅槃。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後動。去年,立足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先行區、生態立市示範區、旅遊度假重點區、轉型升級樣板區”,湘家蕩高標準制定了《湘家蕩區域(七星街道)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規劃》,提出“1+4+3”的整治結構(即一個重點整治核心、四條主要整治線路、三個重點片區),對10.04平方公里的重點整治區實施整治提升。規劃方案一經出爐,便贏得衆多掌聲,並先後榮獲嘉興市一等獎、浙江省優秀獎。

推動小城鎮環境從低端邁向高端,勢必要開展一系列攻堅克難行動。爲了打好這場硬仗,湘家蕩堅持“一把手”主抓,專門成立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領導小組,並由湘家蕩管委會主要領導擔任領導小組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8個工作組,統籌推進、分工合作。

從舊到新,區域面貌煥新顏

清理“頑疾”,是湘家蕩區域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首拳”。

位於320國道南側、星橋路東側的天聲工業園區,是湘家蕩“集鎮病”最爲集中的地方,也是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靶心”。去年初,湘家蕩多個部門聯手重拳出擊,重點開展了這一板塊的拆違行動,共拆除違章建築7000餘平方米。

疏通消防通道、增設停車位、清理“牛皮癬”、改造沿街立面……實現違章“清零”之後,天聲工業園區接受了一系列“手術”,公共設施得以完善,街景街貌煥然一新,贏得了一衆商家的由衷點贊。

讓小區環境從髒亂到整潔,讓基礎配套從落後到齊全……在湘家蕩區域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中,老舊小區改造是提升區域形象的重要一環。

位於七星路與興星路交叉口東南角的“興星路10號”,毗鄰國家4A級旅遊景區湘家蕩環湖景區,曾經是七星集鎮上最早、最好的住宅小區。然而,經過歲月的洗禮,“興星路10號”彷彿與現代社會脫了節:沒有停車位、燃氣管道,房前屋後處處有亂搭建,一到大雨天就得蹚水出門……

去年8月,隨着湘家蕩區域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的推進,作爲該區域第一個“動手術”的老舊小區,“興星路10號”的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啓動。

“瞧,這裏環境乾淨整潔,綠化錯落有致,路面平整寬闊,新增了幾十個停車位,天然氣也接進來了。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給我們帶來了實惠,現在住在這裏很安心!”談及“興星路10號”的變化,今年69歲的張雪榮高興地說。

天聲工業園區和“興星路10號”的蝶變,只是湘家蕩區域面貌煥新顏的掠影。在這場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中,湘家蕩大力推進“三改一拆”、“退散進集”,對重點整治區範圍內涉及的“兩沿兩區”、“四邊三化”點位,特別是背街小巷、橋下空間、居住小區等重點位置進行拆違整治,累計拆除違法建築46.17萬平方米,騰退關停小微企業213家,拆出了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湘家蕩重點實施了3個老舊小區的整體改造、6條主幹道的沿街立面改造、8座橋樑的翻新、1000畝未開發用地的場地平整等工程。此外,湘家蕩還拆除了違規過期廣告牌,完善了路燈設置,完成了5條道路強電“上改下”和13條道路弱電“上改下”,並開展全域空中“蜘蛛網”整治,改善了城鎮面貌。

從小到大,發展能級大提升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直觀效果是區域環境的顯著提升,激活的則是區域發展的內生動力。

把美好藍圖變成現實,項目建設是主要抓手。根據“路線圖”,湘家蕩區域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共涉及42個整治項目。截至目前,竣工項目41個,竣工率爲97.6%;累計投資7.1億元,其中政府投資4.6億元,社會資金2.5億元。

路網升級,動作頻頻。去年以來,湘家蕩累計新建道路3條,改造提升道路4條,打通“斷頭路”2條;完成道路修復6條、人行道修復2公里、道路側石修復5公里,爲區域暢行工程打下了紮實基礎。

星橋路是湘家蕩的南北向主幹道,這條路如今變得讓人眼前一亮——今年上半年,基於田堵浜橋的順利拓寬,星橋路與七大公路連接處終於得以“拉直”,十字路口的“腸梗阻”得到有效緩解;安裝了擁有湘家蕩元素的中央隔離欄;道路兩側還增設了非機動車道。

得益於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區域配套設施迎來大升級。去年以來,湘家蕩先後清退農貿市場2個、馬路市場1個,新建了湘家蕩中心農貿市場,改造了江南新家園綜合農貿市場,有效治理了集貿市場的“髒亂差”現象;新建公交樞紐及停保場1個,新增停車場7個,改造停車場1個,新增停車位共計800餘個,有效緩解了建成區“停車難”的問題……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既要做好“規定動作”,也要做優“自選動作”。去年以來,湘家蕩緊盯“建設長三角地區精美的生態旅遊小鎮”這一目標,大力推進旅遊配套建設、精心構建慢行交通系統、全面挖掘小鎮文化底蘊,在彰顯特色方面頗具匠心——打造2.6平方公里的禪意養生特色小鎮;以修舊如舊的模式改造建設300畝橋埭老街;建設橋埭老街展示館、嘉禾記憶館、禾風橋韻館和湘家蕩文化展示館,有效提升了湘家蕩省級旅遊度假區的“含金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