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蚊症揮之不去?眼科醫:這類飛蚊症最危險

【早安健康/護眼達人陳瑩山醫師】

飛蚊症可大可小,雖說許多醫生都會說飛蚊症不需太過緊張,但患者還是得定期追蹤檢查,並且要搞清楚自己的飛蚊症是哪一種類型。

飛蚊症常見原因與分類

統計起來最常見的原因大別來說:

生理性(佔20%):多在四十歲以下且眼前看到數點,確實只是眼睛生理性自然形成的雜質。

退化性(佔75%):多在四十歲以上,這是眼睛玻璃體退化所造成的結果,當年齡漸長、高度近視、眼睛開過刀或有外傷病史較常發生。眼睛的玻璃體是透明膠狀的,退化後逐漸稀釋成水狀,若有混濁物在玻璃體內,有時會凝結成微小的粒狀或塊狀,光線投射後造成影子,就會形成小黑點在眼前晃來晃去的“黑蚊”。

退化性飛蚊症好發於50至60歲老年人,但近來隨着3C使用頻繁、年輕人用眼過度等問題,使得退化提早,飛蚊症年齡也有下降的趨勢,醫師通常建議定期追中檢查。

病理性(佔5%):這時病患感覺飛蚊症有數十點至上百點,是因爲疾病而引起的飛蚊症,有時是因爲眼睛局部毛病,有時則會因全身性血管疾病而引起。其中局部眼睛病變,有些是視網膜年久退化,視網膜變薄所形成的“萎縮性破洞”;有些是因爲玻璃體退化,急性拉扯視網膜造成的“視網膜裂孔”。這些眼底視網膜“破孔”會合並玻璃體內混雜物或出血造成飛蚊,有些甚至會造成視網膜剝離,進而造成失明。

此外,全身性血管疾病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眼中風,甚至黃斑部病變,如果造成玻璃體出血,也會造成急性飛蚊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病理性飛蚊會造成視網膜裂孔、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剝離,嚴重時可能造成失明,需要緊急處理如視網膜激光甚至手術。醫生主要就是要找出這類飛蚊症,因爲這類飛蚊症對視力的威脅最大。

而之所以醫生會強調飛蚊症要定期檢查,也說是可大可小的病症,主要是因爲飛蚊症檢查當下如果沒大礙,也僅代表“當時”沒關係,而非永遠沒有關係,往後還是有可能合併另外產生病理性飛蚊性。

飛蚊症會交互存在,也是一種進行性的退化現象,退化性飛蚊症有可能會合並病理性飛蚊症,病理性飛蚊症打過激光後,也會產生退化性飛蚊症;甚至有可能經過激光治療的病理性飛蚊症,未來也可能會合並新的病理性飛蚊症,這是因爲打激光範圍不大,很有可能在沒有激光治療處,再度產生新的病理性飛蚊症。

飛蚊症治療與改善方法

正因爲飛蚊症十分複雜,因此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定期追蹤檢查,每半年到一年追蹤一次,若是已做激光,激光後每個月要追蹤,等病情穩定後每半年就要追蹤一次。若是突然有了新的症狀,像是:飛蚊數目增多或伴隨光視現象,或一部分視野看不到,或發覺視力忽然下降,一定要儘速找醫生檢查。

事實上,飛蚊症的追蹤也可透過每天早晨起牀自我檢查來掌握病況,早上起牀前,遮住一眼,輪流用單眼看天花板,若沒有黑點,或者本來黑點沒有變化,則可持續觀察追蹤;倘若有黑點出現,或黑點有增加趨勢,則應立即就醫。

要改善飛蚊症,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減少過度用眼,飛蚊症是玻璃體變化的視象,減少過度用眼,就能逐漸減輕飛蚊感覺。另外,多攝取抗氧化食物,從牛奶、蛋、魚、全穀物及豆類、深綠色蔬菜和蔬果補充營養,也可以適度攝取葉黃素、魚油等營養品,雖不能預防及治療飛蚊症,但卻能維持眼球的健康;當然,做定期追蹤檢查,更是飛蚊症患者不能輕忽的部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