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周杰倫和詹宇豪共同以“祕密音樂”爲主體,與早教機構展開課程合作,也說明了明星化的音樂教育將成爲趨勢。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明星化的音樂教育產品會帶給企業銷售紅利,但音樂教育尤其是虛擬課程也會出現賺吆喝不賺錢的現象。

8月8日,金寶貝科技聯合周杰倫、詹宇豪創辦的祕密音樂首次推出古典樂家庭啓蒙課程。事實上,不管是胡彥斌還是周杰倫,這些知名的音樂人都爲各自教育品牌帶來了流量效應,但在真正的轉化過程中是否能夠幫助企業盈利仍屬於未知數。據悉,不少在線教育機構受困於營銷成本高昂而難以實現盈利,明星化的音樂教育會是好生意嗎?

明星入局

8月6日,前南拳媽媽成員詹宇豪在自己的認證微博上寫道:“我與杰倫一同創辦的品牌‘祕密音樂’與金寶貝兒童成長教育合作的啓蒙課程,爲了0-5歲寶寶設計。”並配上了自己和周杰倫的宣傳海報。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詹宇豪是周杰倫重要的音樂合作伙伴,曾在電影《不能說的祕密》中擔任了部分配樂的創作工作。

據北京商報記者瞭解,該課程已於近日在金寶貝啓蒙App上線並正式對外發售。金寶貝科技創始人兼CEO翁翔堅介紹,相較於金寶貝啓蒙過往推出的199元/單的英文兒歌家庭啓蒙課程來說,此次與祕密音樂聯合研發的古典音樂啓蒙課原價首發價是599元/單,定價大概是過往產品的2倍以上。

近年來,明星入局音樂教育已有先例。早在2015年,胡彥斌就與兩位音樂圈合夥人創立了牛班NEWBAND,致力於在線音樂教育創業。學習內容包括從小白零基礎教學到藝人培訓,包裝輸出;從聲樂到器樂,編曲與製作,公司完全採用直營的管理方式。據調查,牛班的聲樂課大多采取1對1或1對4的教學模式,價格在1萬-2萬元之間,課程約爲72節課課包,時長8個月,除了專業課外,還會有交流課、互動課、節奏課和公開課等。

而相較於直接創業,知名鋼琴家郎朗則採用了代言人的方式走進音樂教育,今年7月底,郎朗宣佈成爲在線音樂陪練品牌VIP陪練的音樂大使和代言人,以另一種方式培養音樂人才。如今周杰倫和詹宇豪共同以“祕密音樂”爲主體,與早教機構展開課程合作,也說明了明星化的音樂教育將成爲趨勢。

營銷紅利

事實上,無論從國家政策、學校引導還是家庭教育,藝術教育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的音樂教育由於有完善的社會考級體系“出口”,逐漸成爲了新一代家長對於子女成長的“必選項”。根據中國音樂家協會統計,2018年我國音樂教育市場規模達903億元,增長率約8.89%。其中社會考級培訓的市場佔比達到90%以上。

從資本層面的數據來看,據不完全統計,音樂教育賽道2018年完成投融資2.53億元,同比增長103.05%,佔整個藝術教育領域投融資的42%。雖然藝術教育投融資去年整體趨緩,但音樂教育賽道表現依然強勁,是藝術教育領域唯一一個投融資情況呈現正向增長的賽道。

那麼在日漸明星化的音樂教育領域,明星的流量能否爲企業營收帶來明顯提振作用呢?據VIP陪練創始人兼CEO葛佳麒介紹,今年7月VIP陪練的單月營收爲1.5億元,打破了自身過往的單月最高紀錄,葛佳麒認爲7月初郎朗成爲代言人爲業績增長帶來的影響不可忽視。而金寶貝科技和祕密音樂聯合開發的課程僅在預售開始的24小時就完成了超過千萬元的銷售業績,這較早教行業推出的新品課程此前最高首日200萬-300萬元的銷售額來說,超過行業最高水平近3倍。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明星化的音樂教育產品會帶給企業銷售紅利,但音樂教育尤其是虛擬課程也會出現賺吆喝不賺錢的現象。比如說現在在線教育普遍的課程毛利在80%以上,扣除課程研發成本、明星代言費用以及獲客營銷的費用,往往會出現不盈利的狀況。

此外,明星效應並不是萬靈藥,歌手胡海泉曾在2015年以巨匠文化傳媒集團創始人的身份對流行音樂O2O平臺“學音悅網”進行了天使輪投資。該平臺設有陪練及聲樂、表演、藝考等的教學。北京商報記者發現,該平臺在2016年12月傳出獲得Pre-A輪融資並尋求Pre-A+輪融資後,再無後續融資消息披露,在行業內也並未掀起太多波瀾。可見,並不“親身下場”做教育的明星,他投資的教育機構最終會走到哪步,明星自身很被動。胡海泉曾表示,做投資投的不是一個項目,更多的是它的團隊。

痛點待破

有業內人士表示,儘管音樂教育市場規模近千億元,且不少演藝界人士紛紛入局,但音樂教育目前市場發展程度低,競爭格局分散,企業規模化難度大。多鯨資本高級分析師汪恒指出,資本對於音樂教育的態度還有所保留,參與者也沒有少兒編程賽道多。

廣證恒生的研報顯示,從教育培訓的角度看,音樂教育的痛點與K12課外培訓有較多共性,痛點也相對突出。音樂教育中消費者對師資要求高,存在明顯的“大師”導向;且優質師資獲取難導致了機構招生難。據業內人士介紹,一個合格的音樂老師需經過五年學習和三年實戰,因此短期標準化培訓師資難以實施。

學易時代諮詢創始人呂森林指出,明星做音樂教育不會親自去做老師,所以最核心的還是要對內容品質有所把控。一旦曝出負面信息,對明星本人和教育機構都是傷害。此外,優質音樂人才的稀缺性近年來也在不斷加劇,據中國音樂家協會統計,音樂類藝考人數呈現下滑態勢,2018年音樂類藝考人數不足10萬人。

對此,有從業者認爲,要通過技術手段的進步,結合一定程度的標準化教學內容,降低對師資的要求及使用數量,發展興趣性教育。音樂教育本質仍是教研,自身的教學體系打造至關重要。無論是缺乏音樂大師教授學習的陪練模式,還是降低專業性的智能化教學模式,本質上都沒有解決音樂大師獲取能力。

此外,在呂森林看來,明星入局音樂教育,可以憑藉自身從業經歷和知識積累爲行業培養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對行業的痛點等問題有所掌握。對於教育機構而言,無疑會因名人效應帶來短期的快速轉化從而獲客,明星擁有的行業內資源也可能會直接輸送到項目中。在明星效應和粉絲經濟爲項目宣傳和引流的同時,依然要回歸到教育本質,不斷加強音樂教育的教研,才能走得長遠。

北京商報記者 程銘劼 劉斯文/文 高蕾/製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