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中,滿滿的貨架真的讓消費者感到滿足麼?

不,最後只不過是零售商和品牌的自High而已,所以,實體零售商們開始反思他們的貨架,於是出現兩大趨勢:

第一,是類似於好市多(Costco)似的零售邏輯——就放冠軍產品、頭牌單品,降低消費者的選擇焦慮,這也是目前多數零售商的小型店都在做的事。

基於第一種思路,就有了第二種策略,那就是使用“本地化策略”,在貨架上放本地銷售量最高的商品。

近期,亞馬遜的新實體概念店“Amazon 4-Star”就繼續了這一邏輯,不僅在店內都是“4星評分”以上的商品,而且還有類似於“紐約最流行(Trending around NYC)”這樣的商品品類。

事實上,包括塔吉特(Target)、阿迪達斯(Adidas)和耐克(Nike)在內的零售商、品牌商都走上了這條道路——以滿足當前社區需求爲核心,擺放最適合的商品。

1

Target:研究社區,調整小型店鋪的商品搭配

在小型店領域,Target屬於很早期的試水者了——2012年,它就在芝加哥開出了自己的第一家小型店。

芝加哥的這家店指向城市內的年輕消費人羣,爲他們提供服裝、食品和一些公寓中必需品,而今天,Target已經將這個思路拓展到整個美國市場。

這類店鋪的特點在於,會根據本地的特徵來調整庫存,比如,當店鋪周圍年輕家庭比例高的時候,店鋪更多會儲存與家庭、孩子相關的商品,而如果一個店鋪周圍的文化比較多元時,就會儲存更多種類的商品。

因此,Target就會對社區進行調研,和當地的顧客、組織、社區領袖進行交流,進而瞭解他們最需要什麼,併爲他們提供這種商品。

最近,Target宣佈,自己要在大學校園附近擴展自己的小型店——2018年,已經開了7家了,年底前還會再開3家,而位置也選在了UC Berkeley、MIT、哈佛等學校周邊。針對於這些年輕的學生,Target提供的就是那種可以“拿起就走(Grab-and-Go)”的食品以及零售。

最後,Target將爲其小型店提供同日交貨服務,其CEO Brian Cornell表示,在紐約、芝加哥、舊金山等城市,消費者可以來小型店買東西,然後我們在幾個小時後將這些東西送到他們家門口,這一切只需要7美元。

從數據上看,這種本地化策略確實給Target帶來相當不錯的生意,在截至8月4日的季度中,Target收入達到177.8億美元,比預期高5億美元。儘管這裏還有諸多原因,但是本地化策略確實是其中之一。

2

Nike:通過數據分析匹配產品與服務

Nike的本地化策略通過它的“現場概念店Nike by Melrose”展現出來,這種本地化店鋪通過數據和技術來爲當地提供定製化服務。

Nike的數據來源包括,其官網Nike.com上,當地消費者的購買數據,以及NikePlus會員體系中本地消費者的購買數據,進而決定店鋪內到底擺放什麼商品。

比如說,在洛杉磯,Nike Cortez鞋銷量非常好,於是,在當地的店中就會擺放更多顏色的Cortez鞋。

與此同時,Nike計劃增加基於數據分析的庫存,每兩週一變,來讓店內商品可以和本地需求呈現高度相關性。同時,針對洛杉磯消費者,Nike也會提供更多基於本地愛好的商品,而不是Nike當季的其他商品。

由此可見,Nike的本地化策略就是基於當地消費者的獨特興趣而創建的。與此同時,在商品和庫存之外,服務也是本地化的,比如,針對洛杉磯的汽車文化,Nike by Melrose就提供了路邊提貨的服務,以服務於那些沒有時間停車或者走進店內的消費者。

在本地化的商品、庫存以及服務之外,Nike by Melrose店還會研究其NikePlus會員的習慣,這樣就可以在他們來到商店周邊特定區域的時候能認出他們。“由於Nike通過App瞭解了消費者行爲,這樣,就可以爲個體消費者預留一些特別的商品——無論你是否開口要這件商品。”Fast Company在一篇報道中寫道。

3

Adidas:用“快速工廠”定製服裝

Adidas的本地化策略走得更遠:2017年,Adidas宣佈,將在新的“快速工廠(Speedfactory)”生產本地化的、具有城市特色的鞋。

這種快速工廠是Adidas自己研發一套新型製造設備,它可以將一雙鞋的整個製作流程擊中在同一片屋頂下。之前,Adidas通常是在亞洲進行代工,這個過程通常需要數個月時間而且不同工廠共同協作,而這個快速工廠將顛覆這一切,可以在幾天時間內、在一棟建築裏生產出鞋子。

快速工廠會利用3D打印、機械臂、計算編織等技術來降低時間和人工需求:2017年,Adidas在德國開出第一家快速工廠,2018年春天在美國亞特蘭大開出了第二家。

快速工廠一方面以快速生產而聞名,另一方面,其靈活性也是非常出色的,可以適應消費者的愛好,進行有針對性生產。這就使得Adidas可以根據消費者愛好來定製商品,而時間上也不會有很大問題。

目前,Adidas開始使用快速工廠來完成自己的本地化策略,例如AM4(即“Adidas made for”)系列就可以爲全球運動者提供定製化運動鞋生產。比如AM4NYC(即“Adidas made for NYC”)就是Adidas爲紐約市各種急彎設計的,而且在設計過程中應用了當地運動員的反饋以及體育科學數據。

Adidas還在倫敦、巴黎、洛杉磯和上海設計了一款專爲跑步者設計的鞋子,很快就會在東京推出。

這其中,每雙AM4鞋都那隻了一個近場通訊芯片(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hip),這樣跑者就可以通過Adidas的App來同步他們的鞋子,以獲得與該鞋子相關的原創內容和信息。Adidas海基會利用這項技術獲得的數據和反饋,進一步對未來的生產進行迭代。

不過,Adidas並不打算停止在亞洲生產鞋子,但是計劃在2020年前,在快速工廠每年生產100萬雙鞋。Quartz報道表示,Adidas的目標是,在2020年達到50%的銷售額來自這種快捷生產的商品。

注:文/王子威,本文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網立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