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就在确定“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10天后,在举国上下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期,在全国各地中小学进入敏感的招生季,某自媒体平台以一篇《最新全国学校百强榜发布!入学报名季,大家眼中的名校谁上榜了?谁掉队了?》文章,一夜之间突破10万+阅读量,搅得全国教育界不得安宁。

最新全国高中“百强榜”出炉!很多人看后质疑: 权威性何在?

各省市上榜学校数量:

北京市11,天津市5,上海市6,重庆市5,河北省4 ,山西省2 ,辽宁省2 ,吉林省1 ,黑龙江省1 ,江苏省14,浙江省5,安徽省2 ,福建省2 ,江西省1 ,山东省5,河南省3(郑州外国语学校、郑州第一中学、郑州第十一中学) ,湖北省4,湖南省2 ,广东省9,海南省1 ,四川省5,贵州省 1,云南省0 ,陕西省3 ,甘肃省2,青海省0,内蒙古自治区1,广西壮族自治区3,西藏自治区0,宁夏回族自治区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0。

最新全国高中“百强榜”出炉!很多人看后质疑: 权威性何在?

学习哥简单看了文中的排名,和平时教育界、老百姓的心中的排名差异很大,可笑的是,有些去年已经位列榜中的学校,今年的排行榜中却赫然注明“新上榜”,还有许多不严谨的地方。

其实,网上类似的排名有很多,可是这些榜单靠谱吗?权威性有多高?能给我们提供多少参考价值?排名的背后又有哪些不能说的秘密呢?

一、排名权威性值得怀疑

一个排行榜具有权威性的首要条件是:评价标准的具体可考。可是看看这个排行榜,无论是学校声望,学生素质,还是教学管理,校园文化,都不是具体的可以量化的标准;再来看看评选活动的主办者——某教育传播机构和几个自媒体,他们的数据从何而来?得来的数据可信吗?是完整的吗?如果这些都保证不了,何谈排名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事实上,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民间,高中学校排名之争从未停息,然而在每次排名中都能矗立不倒的名校却寥寥无几。

二、中学排行榜背后的秘密

几年前,一份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报告——“中国最牛高中50强榜单”出现在某网站上,很多报纸、网站转载、传播,随即引发热议。而之后发生的事情却让人大跌眼镜,马里兰大学机械工程系的副教授,即当事人施天谟后来承认,他在网站上发布的“中国最牛高中50强榜单”( Top 50 High Schools in China),是他“找来过四五位大陆来的学生,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就编了这么一份排行榜”。

而所谓的“研究所”,除了他本人没有其他员工。施天谟还说,他的“研究所”与大陆一些机构的教育合作并不成功,“像一场噩梦”,他于是决定不再从事教育交流的活动。真相大白,几个人随意编造的排行榜不过是教育机构盈利的工具。除了被教育培训机构把持,评选机构收费捏造、闭门造车哗众取宠、不负责任信口开河的现象并不少见。

三、给中学排名有必要吗

对于学生来说, 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最好的。所谓排名靠前的学校,对孩子们来说可能并不是“最好”的学校。学生数量、老师数量、老师资质、班级大小、教学方式、开设课程、学校特点,毕业生去向、教师流动率等,这些排行榜中显示不出的因素,却可能决定学生的未来。

另外,每个学生具体情况不同。一个心理细腻、需要更多关注的学生可能就不适合在一个学生很多、竞争激烈的学校里学习。学校的文化、环境、老师,这些才是学生最需要关心的,也是对学生真正重要的东西。

最新全国高中“百强榜”出炉!很多人看后质疑: 权威性何在?

教育发展问题是社会各界的急功近利在教育中的投射。

在评审方备选的全国近 2000 所学校中,上榜的 300 所学校获得了十几万关注量,但精选的几十条留言大多为与榜中相关学校的评价,其余十几万的沉默代表什么?

也许我还是应该选择沉默,但是如果大家都始终保持沉默,我们的教育该走向何方?

如果任何一个个人或组织都可以因为利益关联或博取眼球,基于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关注点进行各种排名,而家长们、行政管理部门等社会各界又深受干扰,没人监管规范,那么学校又该迎合谁?又要花多大精力和资源来保持定力?

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 ,推进教育公平是教育改革的方向。进行高中学校排名,只会进一步强化名校强校的地位,与教育公平相悖。而且,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追求和风格,关键是孩子们的发展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这种毫无益处的排行榜,可以休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