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

游泳是很多人首选的消暑活动

为防止游泳场所健康危害事故的发生,8月7日,市卫生监督所一行四人来金坛区区督查常州市水立方体育文化有限公司等游泳场所经营单位卫生管理工作。

督查中,现场查阅游泳场所经营单位各项岗位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情况,泳池水水质自检记录、拖鞋消毒等公共用品台帐资料;察看泳池水水循环净化处理工艺及水质消毒设施运行情况等,现场快速测定泳池水游离性余氯指标。

督查结束后

常州市卫生监督所对金坛区游泳场所

卫生管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同时要求金坛区卫生监督所

继续加强游泳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进一步规范游泳场所经营行为

为泳客创造一个安全、卫生游泳环境

同时,卫监部门提醒

消费者在选择人工游泳场所时

应注意“七看一闻”

1.看证照

看游泳场所是否在醒目位置悬挂《卫生许可证》。持有卫生计生部门审核通过的且在有效期内的卫生许可证,这类场所的卫生设施、卫生管理通常是合格的。

2.看分级

市内的游泳场所已纳入卫生计生监督部门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范围,“A级”表示卫生等级高,卫生状况优秀;“B级”表示卫生状况良好,“C级”一般。

3.看报告

游泳场所应在醒目位置公示近期的水质检测报告和游泳池水质自检情况。自检结果包括泳池水的水温、余氯浓度和PH值等。

4.看标志

游泳场馆工作人员应认真检查每位入池游泳者的健康情况,若发现有红眼病、沙眼等传染性疾病,应阻止其进入。游泳场所入口处应有“严禁肝炎、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性病等患者和酗酒者进入”的醒目标志;室内游泳场所还须有禁烟标志。

5.看设施

看游泳场所是否设置了符合卫生要求的更衣室、卫生间、淋浴间、强淋设施和浸脚池等卫生设施,以及泳客是否经过强制性淋浴设施和强制性浸脚池入池。

6.看人数

游泳池内人员过多,会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1250平方米的标准游泳池最多只能容纳500人,即应保证每人2.5平方米以上的水面。

7.看水质

看水质是否清澈,水中有无漂浮物,池底是否有沉淀物等。水质良好的游泳池水色清澈、能见度高,站在泳池边能够看见3~4个泳道外的池底,且池底无污垢,池壁无藻类、虫类生长。

8.闻气味

游泳者贴近水面应能闻到淡淡的氯气的味道,既不能太浓,也不能闻不到。如果气味浓烈呛人,可能添加了过量的消毒剂,易引起皮肤过敏,刺激呼吸道;如果闻不到,说明余氯太少,达不到消毒效果。

相关文章